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支持惠州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惠州如何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参与大湾区建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新担当新作为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惠州力量?近日,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
记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在学习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上有哪些体会和思路?
李贻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这一重大战略实施,将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迈上更高更大的台阶,同时,大湾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一国两制”的实践探索,也将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一个世界级的湾区城市群在中国南大门崛起。惠州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只有全面准确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才能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三地所长”,做好惠州应分的事,作出惠州的担当和贡献。
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一样,经过前一轮的改革开放,惠州具备了发展基础,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有发展活力,有创业激情,有空间腹地,有广阔市场,能不能抓住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充分学习借鉴港澳以及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经验,对接上去、迎头赶上去,这非常重要。惠州将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走新路,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大湾区建设牵引带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这是关键一招。在新的进程中,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让市场运行更加顺畅,实现市场、要素和主体的全面激活;另一方面推进政府自身的变革,打造一流效率,推进治理现代化,让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与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一流城市。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惠州如何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助力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李贻伟:国际一流湾区如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值得认真学习。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达的城市群和海港群、空港群,区内城市各有优势,要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协同发展成为必然举措。《规划纲要》提出,要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布局,加快推进珠三角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些方面,惠州有良好的基础,是特色产业和新增长所在。我们目标是加快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生命健康新支柱产业,构建“2+1”现代产业体系。
拿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来说,目前,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炼油和乙烯年生产能力达2200万吨、220万吨,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第一,是全国首批绿色园区,但与世界级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相比还存在较大空间,就像裕廊化工岛石化产业集群对新加坡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惠州要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作支撑。未来我们规划将炼油能力提高到4500万吨,乙烯及下游新材料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推进落实好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项目、投资70亿美元的中海油/壳牌三期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园,引进一批最具竞争力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企业,把产业链做长,把效益放到最大。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发电厂、LNG接收站、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以总投资1500多亿元太平岭核电项目、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为抓手,把我市东南片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未来这里将与石化、新材料共同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世界新兴产业基地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等产业链,拥有三星、TCL、德赛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最近陆续引进了一批投资上百亿的大项目。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5G、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打造优势,前瞻性布局一批高端项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转型。未来八到十年,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记者:《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惠州提出要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请问,如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东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李贻伟: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惠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早在宋代,罗浮山“洞天药市”就是岭南著名的中药材集市;“满山遍野草药香”,且全市种植中药材3万多亩,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制造、中药研发、中医诊疗完整体系,还是全国中医科学大会的永久会址,中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将因地制宜,发挥惠州中医药产业优势,以建设全省中医事业创新示范城为抓手,大胆探索试点,面向全国特别是大湾区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积极对接引进港澳先进中医药科研技术和医疗人才,欢迎他们来惠州从事中医药研发、种植和生产。同时,我们也将积极“走出去”,学习借鉴日韩等国的中医药及健康产业发展经验做法,把中医“治未病”、“治难病”与现代先进诊断技术结合起来,解决群众最常见疾病,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通过大力发展中药研发生产和中药材种植业,以中药材特色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考虑整合10个市属国有林场资源,并在东江沿线、环罗浮山和南昆山等区域重点布局,建设南药种植基地。这方面,我们主打绿色环保品牌,秉承“工匠精神”,以一流水平种出一流的中草药,努力走出一条农村兴、农民富、产业旺的发展新路子。
记者:《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过程中,惠州如何打造一流的环境和生活品质?
李贻伟: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如果光有经济实力,但没有一流环境,就不是一流湾区,城市现代,产业发达,生活品质一流,这些都是要素。惠州是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拥有良好的区位环境、发展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居全国169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十位,这是惠州最大的优势。
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不是说污染再治理、再转型,而是起步就必须是高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每个人,水和空气都是自由流动的,一个地方如果生态环境不好,不仅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必须要有生态自觉,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守护青山绿水、留住蓝天白云。
大湾区内人员、物流交往频密,惠州发展空间大,开发强度只有9%,利用好空间优势、腹地优势,未来将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特别是惠州与香港渊源深厚,旅港惠州乡亲有100多万人,两地来往人流频繁,对交通便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惠州将以“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思路畅通城市动脉,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达。全力建设好广汕客专、赣深客专惠州段等交通项目;同时,学习借鉴国际一流湾区的先进经验,立足十年、二十年研究制定相关规划,预计将投入近300亿元畅通大交通网络,破解交通拥堵,对接通达深港快速通道,让交通不再成为地域连接的障碍,不再成为人民生活的担心。总之,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中,要干一件成一件,让群众感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让惠州成为粤港湾大湾区一个“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品质城市。
采写:南都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