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俄乌冲突在美国校园的冲击】

【俄乌冲突在美国校园的冲击】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26学者评“俄乌冲突与世界秩序”系列第23篇】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俄乌冲突对世界秩序和大国博弈格局影响巨大,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中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6位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快评:


· 全球格局:大国博弈的格局将回到美中俄三足鼎立还是美中俄欧四边关系? 还是其他形态?


· 世界秩序:是否会出现相互对立的两大组合?联合国的作用?主权和领土不可侵犯等国际关系准则是否会受到冲击?如果和国家安全考量相冲突,到底孰先孰后?


· 经济前景: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世界金融体系有何冲击和重朔,例如产业供应链、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粮食、以及美元地位?


· 两线作战:美国如果还是把中国作为首要的对手,把俄罗斯作为当前要应付的对手,有没有可能两线作战?有没有可能放松一方,而针对另一方?


· 欧洲/日本:欧洲和日本会不会又成为当年“三个世界”理论中那样的“中间地带”,而成为 “兵家必争之地”?还是他们已经完全站在了美西方阵营这一边?


· 俄国角色:俄罗斯这次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否又一次打破了现有的美国世界霸主的格局?它将重返大国地位还是一蹶不振“倒退30年”?


· 中国周边:考虑到美日韩关系的变化以及AUKUS、QUAD 框架内成员国家的频繁互动,中国周边的围堵状态是否被加强?


· “中立国家”:如何看待新崛起的独立力量?比如印度,以及亚非拉(包括中东)绝大多数“保持中立”的国家所发挥的作用。


· 中国政策:中国外交到底应该继续冷静观察、静待其变,还是更积极主动地出面调停?


· 台湾问题:俄乌局势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启示、经验、和教训?


· 区域影响:俄乌局势对您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或者您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什么样的重要影响、变化?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孙哲 哥伦比亚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张清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门镜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

林民旺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黄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

王建伟 澳门大学

汤绍成 台湾政治大学

刘迪 日本杏林大学

张慧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

张勇进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

陈淑英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祁冬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

庚欣 香港凤凰卫视

黄海涛 南开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鞠海龙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金应忠 上海外国语大学

张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金君达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

李勇慧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王梓元 外交学院


【俄乌冲突在美国校园的冲击】

伍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26学者评“俄乌冲突与世界秩序”系列第23篇】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笔者在所在的校园中感受了三种反应。第一是由乌克兰留学生发起的反战抗议活动,以充满个人情感的故事讲述赢得了校园的普遍支持和同情;第二是由相关领域的同事发起的较为客观的系列研讨和讲座;第三是笔者本人在两个不同课堂上和学生的直接对话。与情感和价值评判极为清晰和直接的第一类活动比起来,后两个场合的研讨内容更值得注意。

【俄乌冲突在美国校园的冲击】

乌克兰反战游行(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美国学者(包括本校教授和受邀演讲的外校学者)的研讨活动中,长期从事相关历史和政治问题研究的学者倾向于超越道义和情感,梳理俄乌冲突的历史根源,并质疑美国在处理自身涉入的军事行动以及面对俄乌冲突时总是把自身行为合法化的双重标准(double standard)问题。参加这些活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认同教授们的反思。

笔者在自己教授的涉及中国在历史和现实中如何处理对外关系的一门课新生研讨课上,也引入了俄乌冲突议题。参加讨论的学生也大致都认同美国存在持双重标准,以及自封世界警察(world policeman)的问题。有一位学生表示,美国的国际仲裁者和发动战争总是合法的形象令很多美国民众自己也感到困惑。在讨论中,平时惯于美国中心视角的大学新生普遍对 “多极国际秩序”(multi-polar international order)这一概念非常感兴趣,认为确有必要对美国的全球超级霸权予以制衡。另一名学生直率地表达了和笔者多年的观察一致的观点,假如美国必须在苏联-俄罗斯与中国之间选择相对更小的威胁和可能合作的对象,美国人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中国,而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中国相比之下仍然给美国人一种温和,与人为善,以及是近代世界史上帝国主义政治的受害者和防御者形象。同时,笔者几乎所有的美国本土学生都承认,由美国向中国的权势转移(“power shift”)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也认为今日中国已不再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背景下,笔者本人不认为美国有底气同时抗衡中俄两个核大国,只能再次排序,确定名单上谁先谁后。

【俄乌冲突在美国校园的冲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认为,美国民间对苏联-俄罗斯的恐惧和排斥根深蒂固,俄乌冲突只会进一步加强美国社会对俄负面印象,当然,这和在多元视野中反思美国自身的“双标”并不矛盾,而属于两个层次的问题。在目前“权势转移”的语境中,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更多地阐述历史上以文明教化,而非殖民掠夺为诉求的儒家朝贡体系;在当代外交中自视为第三世界的一员,积极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不强制附加条件的实践;以及在国际行为中主张温和理性,反对滥用武力的立场。这会更加有利于在美国的年轻一代中树立中国不同于美俄的,更为积极正面的大国国际形象。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新闻

武汉科技大学这名学霸斩获六张名校offer的学霸竟还有多重身份

下一篇新闻

今年最大能源交易:阿布扎比国油签署207亿美元协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