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01

最近,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调查报告。

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花费上,中国香港以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万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台湾和大陆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报告还显示,82%的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做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个人时间。

在教育问题上,中国父母又一次碾轧了世界。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七成中国父母担心自己还没有为子女做到最好。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无独有偶,最近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一位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可因为孩子一个暑假就花了三万五,她连新衣服都不敢买。于是,当人们问为什么中国人都不愿意生孩子,答案无一例外:贵和累。倾家荡产几乎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代名词。

可父母的付出和牺牲却没有换来热气腾腾的好日子,反而造成了很多亲子关系的困局。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02

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孩子从1岁起,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开始寻找自我价值。而在这个时期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帮助,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挫败感。

孩子需要的是被需要和被肯定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自于独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伸出援手为他人提供帮助。而在很多中国式家庭里,孩子却只是问题的制造者。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03

以孩子为中心的中国式家庭里还有另一种危险:孩子没有界限感。全能父母的跨界帮助,很容易让孩子把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当做是父母的义务。所谓界限感,就是自我和他人的差别。

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因为分不清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所以常常以己度人,分不清人际交往的边界。小时候没有被尊重界限感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界限感。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04

很多父母都有一种困惑,爱得少的孩子缺少安全感,爱得多了又容易变成溺爱。

  • 1、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挫折

害怕孩子受伤害,是父母最大的焦虑。但父母的敏感却会让孩子变得无比脆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迪·莫格尔就曾说过,当父母倾尽全力不让孩子体验到不适时,他们长大后,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常的挫折。

生活里,你一定经常看到,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父母第一时间冲上去,安抚他们,用各种各样新鲜的玩意儿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致于孩子从来没有完整地体验过一次疼痛、难过、恐惧的感觉。可是,没有体验,就不会成长。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坚强,他们有自己的方法处理伤痛、维持秩序。

而父母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 2、为孩子设立界限,温柔却坚定地说不

亨利克劳德在《为孩子立界限》一书中说,父母一旦产生对孩子的依赖,孩子不仅得不到适当的管教,还学会了“把爱收走,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这种功课。他们在用情感威胁父母,以得到自己想要的。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温柔却坚定地说不。合理地设置界限,才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 3、让孩子为你付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也是。

但他们自我实现的方式比成人简单很多,很多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洗一只碗,倒一次垃圾,甚至只是伸手去按电梯键,他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而父母需要做的只是让出一个身位。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脆弱,而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让他们像闯关一样帮你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帮你做事的时候,才能找到被需要的感觉。

中国式父母 正在用付出毁掉下一代

在中国式家庭里,父母不是付出得不够,而恰恰是付出得太多了。

文章节选:爸妈内参、鲤伴

上一篇新闻

如何理解俄乌战之外,联合国出人意料的改革方向?|文化纵横

下一篇新闻

赵无极六十年代巅峰巨制《29.09.64.》2.78亿港元于佳士得成交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