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框框因为一句话而迷上了桥:“大千世界,桥无处不在。”
若我们回溯整个人类文明,万年时光里,桥似乎再寻常不过了。但如果我们用不同的角度观察桥这个角色,会惊喜的发现原来它不仅是连通彼岸的工具,更是人类处世的思想和哲学集结。
框框翻阅众多桥的故事后,又打开了探享世界的“新大门”,于是迫不及待分享给大家~还等什么,走起!
1 桥与自然的故事:
尊重与和谐
早在人类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天然的“桥”,连接着河流、陆地,甚至大陆板块。也正因为最初的大陆桥,还在进化的人类才得以从非洲出发,走向这个星球每个角落。
所以桥首先应与自然是和谐一体的,它的出现不应当破坏周围的环境。于是这样一座“不断生长的”树根桥打动了框框,虽然这座桥很短,只是过路人脚下的几步路,却可以“跨越几代生命”而不腐朽,保持了自然本来的风貌。
印度乞拉朋齐植物桥(简称树根桥)
PHOTOGRAPH BY ALIAKSANDR MAZURKEVICH
树根桥的创造者是生活在印度北部地区的卡西族。因为身处在地球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普通的木桥极易损坏,于是机智的卡西族人用不易腐烂的橡胶树根制作“活桥梁”,使其通过自然生长而成为一座真正的桥。虽然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到30年,但是一旦建成,它便可以存活几个世纪,而且坚固耐用,一次能支撑至少35人过桥。
印度乞拉朋齐植物桥(简称树根桥)
PHOTOGRAPH BY ALEX TREADWA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建造桥的材料,也给了人类如何与其和谐相处的灵感。位于德国的这座著名拱桥,便是“和谐”最典型的代言了。这座颇有东方韵味的拱桥,建于1860年,据传说是设计师在撒旦的帮助下完成的,于是被称为“魔鬼桥”。
德国 萨克森州Kromlauer国家公园 魔鬼桥
PHOTOGRAPH BY PETER HIRTH, REDUX
不过现在人们不仅已经忘却了撒旦的传说,更是把这里称之为“仙境”。人工的建造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结合在一起,实在是别有洞天。
拱桥在中国也是常见的作品,但是这一座“似桥非桥”的凤凰古城石阶桥却是别出心裁。这组跨过沱江的石阶,不仅连通了两岸,成为古城的美丽风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典范。
中国 凤凰古城石阶桥
PHOTOGRAPH BY PAUL RUSHTON
2
桥与路途的故事:
出发的勇气
7万年前,最初离开非洲去寻找新大陆的人类,面对险陡的峭壁和山峰,还没有办法修建一座可战胜自然的桥,而只能以生命为赌注去攀爬翻越。
如今,建一座桥已经不是难事,似乎在图纸上画出的任何两个坐标,人类总能有办法将其连接。但是当我们真正站在这座桥的这一端时,又是否还有万年前人们出走到另一端的那份勇气和决心?
秘鲁 阿普里马克峡谷绳桥
PHOTOGRAPH BY JEFF HEIMSATH
500年前南美洲的印加人,用绳桥留给了我们关于勇气和决心的答案。这座桥完全由原木、漂浮的芦苇或手工编织的稻草,以及在安第斯山脉高处生长的高草建造而成。随着17世纪印加人的消失,技艺也随之失传,如今只保存下了这座位于秘鲁的阿普里马克峡谷绳桥。
秘鲁 阿普里马克峡谷绳桥
PHOTOGRAPH BY WIGBERT RÖTH
这座仅有的绳桥全长38米,悬挂在30米高的空中,需要每年重新修缮才可使用,但依然吸引了众多探享家到此挑战自己。
这或许他们一生中走过最需要勇气的38米了。
相比之下,下面这座桥倒是可以让人们不带恐惧的全情投入,但是这座桥本身也是超越了人类勇气极限的作品:全球最长的人行吊桥。
瑞士 阿尔卑斯山查尔斯库纳吊桥
PHOTOGRAPH BY COURTESY VALENTIN FLAURAUD, ZERMATT TOURISM
位于阿尔卑斯山的查尔斯库纳吊桥,海拔高度在1600米到2200米之间,长达494米,距离地面约86米。全程步行走完仅需10分钟,虽然相比绳桥已是安全至极,却依旧需要足够的胆量。
无论探享世界的道路在哪,危险的绳桥还是安全的吊桥,或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都能跨越心中的那座桥?
3
桥与艺术的故事:
留存美之永恒
桥有很多角色,它是我们走向彼岸的通路,是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承载,亦是每一次挑战的见证,而它还有另一个身份:美的定义和守护者。
1世纪时,古罗马帝国的大都会尼姆城建造了引水渠加尔桥,以便将50公里外的泉水引到尼姆城中。虽然是古罗马每个城市都必修的渡槽,却因它巅峰的艺术价值永载史册。2000年后,这个古罗马艺术瑰宝更是作为欧洲的象征之一,登上了5欧元纸币的背面,同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法国 普罗旺斯尼姆城加尔桥
PHOTOGRAPH BY JASON LANGLEY
时代不断向前翻腾,世间起伏跌宕,而这座历经千年的古罗马遗产,却更添岁月的美感,传承着浪漫的古典情怀,见证了美之永恒。
另一处永载史册的艺术之桥,是位于威尼斯的有500年历史的叹息桥。它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特别的巴洛克式封闭桥式设计和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更因为诗人拜伦为其而作的篇章《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意大利 威尼斯叹息桥
PHOTOGRAPH BY JOE DANIEL PRICE
这座桥曾是押送犯人去地牢的必经之路,无数囚徒在这桥上看到了自由最后的面貌,叹口气后便一去不返,拜伦于19世纪到此后深有感触,命其为叹息桥,并写道:“我站在威尼斯的叹息桥上,一端是宫殿,一端是监狱。我看到建筑物从水波中升起,就像魔术师挥动魔杖后变出的奇迹。”
拜伦热爱叹息桥,他看到了它无与伦比的美。而200年后,这里也成为了威尼斯撩动心弦的风景之一。每个来此的人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呢,对自由的企盼?诗人的浪漫?对终极美的追崇?
意大利 威尼斯叹息桥
PHOTOGRAPH BY BUENA VISTA IMAGES
框框也在此驻足过,动容过。框框想,这座桥,就如拜伦诗篇所道:“从水波中升起”,为探享世界之美的征途,设定了永恒闪亮的坐标。
4
桥与时代的故事:
喟叹伟大奇迹
自20世纪起,桥不再只是风景或建筑,也不再只为美而高歌,它多了一个身份:伟大的奇迹。
1933年,旧金山金门大桥动工时,就标志着桥梁的新纪元开启。平地起高楼易,而海上建桥却是难上加难,更不用提建造一座全长2737.4米长的悬索桥。
在金门大桥之前,人类从未在离陆地如此之远的地方建造桥墩,工人们不得不超越极限,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建起围堰,继而将围堰中的水抽空,以搭建工地。
美国 旧金山金门大桥
PHOTOGRAPH BY SPONDYLOLITHESIS
自此,一座座奇迹之桥不断落成。进入到21世纪,中国的四渡河大桥,再次挑战了桥梁建筑的极限。
四渡河大桥处于湖北宜昌和恩施的交界处,是沪渝高速公路控制性桥梁工程,由1105米的大桥以及228.9米的路基组成,是中国在深山峡谷里修建的全球最长悬索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跨度达到900米以上的山区特大悬索桥。
中国 四渡河大桥
PHOTOGRAPH BY 在远方的阿伦
为建设这座“在天上的桥”,项目甚至动用了火箭发射导索,不得不令人喟叹时代的成就,更喟叹人类的伟大。
打造一座桥,也是在打造一个时代的面貌。来往于这些奇迹之桥的人们,如同驾驶在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巅峰之上,于是探享的脚步,也升入了新的维度。
中国 四渡河大桥
PHOTOGRAPH BY 在远方的阿伦
5
桥与未来的故事:
想象不停,创造不止
人类“因桥而生”,没有最初的自然之桥,我们或许不会进化到今天。
而现在,人类也在通过重新赋予桥的意义,揭开未来的面貌。
越南 金龙桥
PHOTOGRAPH BY @_CATRICORN_
新加坡 亨德森波浪桥
PHOTOGRAPH BY VICHIE81
我们望向每一座桥,看到的不仅是从A点到B点的连接,从建筑到艺术的连接,从解决有无到创造奇迹的连接,更是每个探享之心与世界的连接。
框框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桥,在未来等待我们去实现。重要的是,你是否会开启探享的按钮?
英国 伦敦折叠滚桥
PHOTOGRAPH BY STEVE SPELLER
投稿
无论你的故事聚焦谁,聚焦哪里,都是探享地球的一部分。框框鼓励所有热爱地球的人在平台上传你的作品,分享你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
登录官网上传作品
JOIN US
著名博物学家戴维爵士说过:“没有人会保护他们不关心的东西,也没有人会关心他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国家地理热爱地球,更深信地球会因探享而更美好。拥有探享精神,让我们不仅因“探”而惊喜,更因“享”而澎湃,才会更深入了解,更切身领悟地球真正的美,和生命真正的乐趣,更会去守护这个美丽的星球。
PHOTOGRAPH BY Bigdad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探享家平台
为了鼓励更多怀抱同样信念的地球热爱者们,国家地理于2018年12月推出了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探享家平台,开放给所有记录地球之美和精神乐趣的图片、视频和著作作品的创作者们,分享每一次的震撼和感动,快乐和美好。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极致中国探享家平台
在本平台你可以自由上传作品,不设主题,不设时限,随时都可以分享你的探享精神。
合作、转载请联系
ngcinfo@natgeo.com.cn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学会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资企业。以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131年来,国家地理始终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核心目标;现在,国家地理将致力于为消费者不断开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边界而努力。国家地理每月通过43种语言,传播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内容触及数百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馈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其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