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例新冠儿童出现休克综合症,现在返校安全吗?
令人费解的炎症综合症,可能与新冠有关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7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地区有多例儿童新冠病患出现一种影响多个器官的炎症性休克综合症。
波士顿儿童医院心脏神经发育项目的医学主任简·纽伯格在采访中说,有的小孩因为胃部疼痛忍不住尖叫。其他小孩的心脏动脉里有气泡、或肿胀。
5月3日,戴着防护口罩的孩子们进入以色列萨多特小学,因为以色列在新冠大流行时期放松了封锁限制,图 | The Washington Post
当纽伯格和另外1800名儿科专家,其中包括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代表,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的方式交流这个现象的时候,世界各地的医院已经确定了大约100例类似的情况,而这些儿童病例中约有一半是在美国。
纽伯格表示:“有生之年,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与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丝毫类似的事情。”
据CBS广播公司纽约分部北京时间今日上午11:41报道,本周四,美国纽约州韦斯切斯特有一个5岁的新冠病患小男孩因为出现类似川崎症的症状而死亡。而这样的情况到今天为止已经在纽约出现了73例
这些病例看上去具有被称为川崎病的疾病的某些特征。参加会议的心脏科医生、风湿科医生和重症监护医生也被这些病例出现的不同寻常的时间和地点所震撼。这些病例出现的地点大部分是在欧洲和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上下游,而这些地方偏偏都是新冠病毒最为肆虐的地方。
美国心脏协会5月6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川崎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表现为发烧超过102华氏度到104华氏度(38.9℃-40℃)至少5天,淋巴结肿大、炎症、皮疹等症状。
患有这种可能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新型综合症的儿童可能具有川崎病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这些儿童有持续发热、炎症和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障碍(休克、心脏、呼吸、肾脏、胃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
受影响的儿童人数相对而言仍比较小,远低于在类似的时间框架内因流感严重生病的人数。并且大多数人对治疗反应良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儿科教授简·伯恩斯以及其他医生强调父母不应惊慌失措。绝大多数小于18岁的人感染了冠状病毒都只会有轻微的症状或者完全没有。研究人员并不确定这种病症是由新冠肺炎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
周一(5月4日),纽约市发布公告,告知全城的医生们现在在医院里有15个相同情况的儿童,疾控中心正在联系卫生部门采取监测措施。周三(5月6日)晚些时候,美国心脏协会也发布了自己的警报,称一些儿童"病情变得非常迅速",因此出现类似症状的儿童应迅速接受评估。
儿童如何传播新冠病毒的?
权威期刊Nature 5月7日发表标题为‘How do children spread the coronavirus? The science still isn’t clear’(儿童是如何传播新冠病毒的?科学界尚且还不清楚),对儿童这个群体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时期的感染性和相应的免疫反应进行了讨论。
儿童在传播冠状病毒中的作用,从大流行病早期开始就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现在,随着一些国家在封锁了几周后允许学校重新开学,科学家们也正在争先恐后地试图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儿童代表了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的一小部分-——在中国、意大利和美国报告的感染病例中,18岁以下的人占比不到2%。
01 问题1:儿童更容易感染吗?
研究人员对儿童是否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病毒的问题存在分歧。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儿童的风险较低。德国和丹麦的孩子们已经回到了学校,澳大利亚和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学生也将在未来几周内逐步返回学校。
其他科学家则反对仓促返回教室。他们说,儿童的感染率比成人低,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病毒——尤其是在许多学校停课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说,儿童不像成年人那样经常接受测试,因为他们往往只会出现轻微的症状或者根本不会有临床的症状。
香港中文大学儿科呼吸系统医学研究人员黄国荣说:"我并没有看到任何强烈的生物学或流行病学依据来相信儿童更难感染。只要成人人群中存在社区传播,学校的重新开放很可能会促进传播,因为呼吸道病毒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会在学校和日托机构中传播。" 黄国荣认为,在学校重新开学之前,应该首先确保良好的监察和测试的系统已经就绪。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儿童真的能驱动新冠病毒的传播,那么未来几周内,在儿童已经返回学校的国家,新冠病毒的感染率可能会激增。
儿童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性和免疫反应备受热议,图源Nature
但要解决这一争论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口研究,其中一些已经在进程中了,囊括了在血液中检测是否存在抗体。
其他科学家正在研究儿童的免疫反应,来找出他们为什么在感染时症状会比成人轻的原因,并且希望查清这是否会给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线索。
02 问题2:儿童的传播方式一样吗?
更不甚了解的是,受感染的儿童是否以类似于成人的方式传播病毒?
Nature记录了一个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儿童病患的故事:一个已经显示出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的9岁孩子,参加了三所学校的课程并且去了一个滑雪班,但是并没有感染任何一个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院的儿科传染病研究员阿拉斯戴尔·芒罗说:“这对成年人来说,接触这么多人却没有感染一个人是几乎闻所未闻的。”
柯斯蒂·肖特是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大学的病毒学家,他领导了一项到目前为止尚未发表的几项家庭研究的元分析(编者注:统计学上来说,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一些当时尚未关闭学校的国家,例如新加坡。
柯斯蒂·肖特发现,儿童很少是第一个将感染者带入家庭的人,他们作为第一个在家庭中被发现的病例的比例只有大约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在H5N1禽流感爆发期间,报告称大约有50%的家庭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病例是儿童。
但黄国荣认为,这样的研究有失偏颇,因为这些家庭并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由于已经存在了一个已知的感染成年人后选取的。所以黄国荣认为在到底是谁在家庭中引入病毒这件事上,是很难确定的。学校和日托所的关闭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往往不是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来源。黄国荣说,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可以从成人传播到儿童然后再传播回去,所以他表示:“我并不相信这次的病毒会是一个例外。”
03 问题3:为什么儿童症状较轻?
在Nature的采访中,黄国荣也对文章开头出现的类似部分川崎病症状的儿童病患作出了评论:“如果新冠肺炎与川崎病有关,我不会感到惊讶,因为许多其他的病毒感染都与之相关”。黄国荣补充道,如果这种关联被证明是真实的,那么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可能会被忽略,因为川崎病在亚洲的发病率要高得多。
黄国荣说,其中一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儿童有相较而言比较轻的症状是因为儿童的肺部可能包含更少或者更不成熟的ACE2受体,而ACE2受体是新冠病毒用来进入细胞的蛋白质。但是如果要证实这个理论猜想,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儿童的组织样本,而黄国荣说,而这些样本很难获得。
还有一种论调来解释这样的现象:儿童更经常接触到其他冠状病毒,比如那些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因此可以保护儿童们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然而阿拉斯戴尔·芒罗认为这样的理论似乎站不住脚,因为即使是新生儿也看上去不会从新冠病毒中得到非常严重的疾病。
黄国荣建议,儿童可能会对这种感染产生更合适的免疫反应---足够强,足以对抗病毒,但又不至于对他们的器官造成重大损害。他对300名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儿童产生的细胞因子(免疫系统释放的蛋白质)水平要低得多。
黄国荣说,新冠的重症患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往往有更高的细胞因子水平。但是黄国荣解释说他仍然需要弄清楚这其中的因果关系,即“他们是因为细胞因子水平更高才会生病,还是因为生病了才会有较高的细胞因子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CBS,2 New York Boys Die Of Multi-Symptom Inflammatory Syndrome Affecting Children Amid Coronavirus Pandemic,
https://newyork.cbslocal.com/2020/05/08/coronavirus-covid-19-multi-symptom-inflammatory-syndrome-westchester-boy-dies/
2. Nature,How do children spread the coronavirus? The science still isn’t clea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354-0
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Kids with Kawasaki disease symptoms possibly linked to COVID-19; coronavirus infection leading to critical illness in children remains very infrequent,
https://newsroom.heart.org/news/kids-with-kawasaki-disease-symptoms-possibly-linked-to-covid-19-coronavirus-infection-leading-to-critical-illness-in-children-remains-very-infrequent
5. The Washington Post, Children are falling ill with perplexing inflammatory syndrome thought to be linked to covid-19,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0/05/06/kawasaki-disease-coronavirus/
延 伸 阅 读
(作者:Kai, 责任编辑:小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