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月28日 星期日

从菜农到年收入8亿元!蔬菜“国际港”竟出自云南这个小县城

云南省通海县曾经是一个种烟草的小县城,如今是云南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通海蔬菜就开始畅销国内,是云南省“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之一,销往全国130多个大中城市。

近些年,通海蔬菜更是开始走出国门,出口到了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最远甚至销售到了位于中东的迪拜。

海通也被称为蔬菜“国际港”。

烟农变菜农 这个县农产品出口竟然占全省 1/3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清晨六点,云南省通海县杞麓湖畔的农田里,李兴云一家人拔菜、打捆、挑菜、装车,忙活三个多小时,收获了800多公斤芹菜。

从菜农到年收入8亿元!蔬菜“国际港”竟出自云南这个小县城

这批芹菜交到冷库后,12小时之内就会离开云南,到达广州市民的餐桌上。而与此同时,在通海县万家村的菜地里,菜农们正在拔的这些芹菜,将会走出国门销往更遥远的东南亚。

即将走出国门的芹菜每公斤3元,价格是国内市场的三倍。而出口到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花椰菜,出口价格能达到每公斤3.6元。

越来越开阔的国内外市场,让菜农的种植热情不断高涨。在通海,不仅是杞麓湖周边的坝区,以前种植烤烟的山区乡镇,近些年也开始陆续转型种植起蔬菜。

云南省通海县蔬菜种植大户,马占发过去是四街镇一位做烟草育苗的大户。两年前,他在流转来的200亩梯田里种上蔬菜,并用上了先进的喷灌设备,再也不怕出现天旱缺水的情况。

从菜农到年收入8亿元!蔬菜“国际港”竟出自云南这个小县城

马占发流转土地来搞小规模种植在通海其实是个新鲜事,在通海,更多的菜农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走出一条有当地特色的蔬菜产业“软规模化”路子。

这条“软规模化”路子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靠科技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实现的,与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一个种植大户就种几百亩、几千亩地的“硬规模化”并不相同。

另一位从种烟草转型种蔬菜的种植户史丽华说,种蔬菜比种烤烟更挣钱。现在她种的甜脆玉米,如果长得好、长得多还可以出口,每公斤价格比国内高1-2元。

“公司+农户+标准化”模式农户

目前,通海县有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企业65户,备案种植基地14万亩。这些龙头公司带动成千上万的菜农。2018年,通海县的蔬菜累计播种面积33.6万亩,总产量132万吨,产值19.8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10.9亿美元,占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三分之一以上。

云南省通海县委书记 卢维江:种植蔬菜是强势产业,同时,又是弱势产业。

强势是因为蔬菜季节性很强,同时每个人每天都要吃蔬菜。弱势在于它的门槛太低,到处都可以种。

通海蔬菜种植,需要依靠农民自己的技术,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龙头公司市场的拓展,最后把产业发展起来。

2018年他卖菜卖了8亿元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海县走出了一条“软规模化”蔬菜产业发展之路,它最大的优势是每家每户种一两亩蔬菜,船小好调头。但蔬菜产业要做大做强,光能种出来可不行,通海蔬菜形成面向世界市场的格局,还离不开一帮会做生意的蔬菜经纪人和贸易商。

云南省通海县金山蔬菜批发市场

清晨六点,通海县金山蔬菜批发市场车水马龙,每天进入这个市场进行交易的大小车辆有将近1000辆,日均蔬菜交易量超过700多吨,这里不光是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集散地和价格形成地。

每天通海蔬菜的交易量有将近3000吨,除了在县城的几个大型批发市场进行交易,活跃在田间地头的蔬菜经纪人一头连着菜农、一头接着蔬菜贸易商,是通海千家万户的蔬菜进入市场的“巧红娘”。

能说会道的阿莲在销售最高峰时,一天里经她手收购给出口贸易商的蔬菜就超过了上百吨。而像她这样的地头蔬菜经纪人在通海有2000多名。

从东南亚赶来的海外经纪人也活跃在通海的各大蔬菜仓储交易市场。唐宇从十六岁就到新加坡留学,他发现,在新加坡这个岛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蔬菜供应一直依赖进口,并且蔬菜还不够新鲜。

而另一边,在自己的老家云南,却有一个天然的蔬菜种植温室,可以常年提供新鲜的蔬菜。瞅准这个商机,毕业之后,学计算机的唐宇就成为了海外蔬菜经纪人,短短几年时间,唐宇已经将蔬菜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等国家,远一点的可能会到加拿大,每年可以做3000万美元左右的生意。

从菜农到年收入8亿元!蔬菜“国际港”竟出自云南这个小县城

某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卫,做蔬菜贸易已经20多年,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萝卜干,杨卫公司可以占到30%。韩国从中国进口的,杨卫公司可以达到70%,台湾萝卜条业务可以占到90%的份额。

眼下,杨卫的蔬菜生意早已不仅仅是脱水萝卜。杨卫每天起码要成交十几个蔬菜订单,成交额平均都是三、四百万人民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订单,90%只需要动动手指,在微信上就可以成交了。

二十多年前,还在地里耕作的杨卫做梦也没有想到,如今他的公司,不仅脱水萝卜在日本、韩国、台湾深受青睐,目前的主营业务鲜蔬出口也已经到达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迪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当地出口创汇的明星企业。

2017年,杨卫农产品公司总销售额是5.12亿元,2018年达到了8亿元,在2019年预计能突破10亿元的销售额。从现在所接到的订单来测算,基本可以做到50%的增长。

杨卫坦言,自己公司的发展历程,其实只是通海蔬菜通江达海的一个简单缩影。2018年,通海县63户蔬菜加工外贸企业,出口34个国家。而目前,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大好机遇,实现通海蔬菜进一步蜕变已经成为了菜农、企业、政府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

云南省通海县委书记 卢维江: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再加上现在省里提出要打造三张牌,最重要的就是绿色食品牌。紧紧围绕这个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的蔬菜产业水平,用实际行动把种植业、加工业还有服务业配套起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所以,进一步做好蔬菜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提高蔬菜产业的品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商机其实一直都在自己身边,“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不是一句空话,只有亲身走进中国经济的一线,站在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产业集群里,才会真正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潜力和全新的动力。

三十多年前,通海还只靠烟草种植,在人多地少,生存空间有限的环境里。穷才会思变,如今的通海县,已经转型成为了蔬菜的“国际港”。从种植、加工再到国际贸易,一个蔬菜的产业集群,就这样奇迹般地出现了原本不可能出现的地方。

“一带一路”的机遇,自我的转型升级、通海蔬菜产业不服输的韧劲和冲劲儿,正是眼下中国经济踏浪前行的一个最好的注脚。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活力。

小蔬菜闯出大市场!

上一篇新闻

世界各地生鱼片你都吃过吗?总有一款属于你

下一篇新闻

在家宴客时,男人最爱的下酒菜,好吃不上火,女人吃美容又解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