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上,香港回归无疑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其不但让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得到了保障,更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提升。
但是香港回归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和撒切尔的那次对话,但实际上,英国人对香港回归的阻挠,远不止这么简单。
▲香港夜景
一、中英首次正式对话
在撒切尔夫人针对香港问题和邓小平会面的三年前,英国方面就已经派出了当时的港督麦理浩到北京摸底,希望试探一下中国政府对于英方延长新界租期的看法。
虽然他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但是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还是感受到了威胁。
▲曾经的香港总督府
于是他们将香港问题提上了讨论日程,并在1982年确立了“必须在1997年全部收回香港地区和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大体方针。
这一理念和英方想要继续霸占香港主权的意图相违背,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也很快敲定了访华日程,打算针对香港事宜和邓小平展开谈话。
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前,英国刚刚在马岛战争中战胜了阿根廷,英方认为这足以对中方形成一定的威慑,让我们在香港问题上做出让步。
在到来之前,撒切尔夫人更是谋划了英国继续控制香港的三种方式:
第一是依靠武力保持对香港的统治。
第二是通过进行全民公投将香港变成第二个新加坡。
第三种则是将香港交由国际组织托管,英方继续进行遥控统治。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但是在会谈开始之后,邓小平面对撒切尔夫人的武力威慑,就摆出了十分强硬的姿态,多次在对话中直接表示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在看到中方的态度后,撒切尔夫人知道此前的办法行不通了,便开始以香港的经济做威胁,强调只有英国人的统治才能保证香港的繁荣。
但邓小平表示只要英国人不从中作梗,香港并不会出现大乱子。
▲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
由于双方的立场分歧较大,因此这次会谈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但中方却通过这次对话看穿了英国人的狼子野心。
在会谈结束之后,我们迅速制定了四条针对香港回归的标准:
第一,中国决心按照“一国两制”的设想,于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第二,希望中英合作实现平稳过渡。
第三,如谈不成,中方将单独采取行动。
第四,如出现动乱,就将采取非和平方式提前收回香港。
二、后续谈判的展开
在第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最重要的意见便是主权不可讨论,因此他强调在协议中必须加上主权移交的字样,英国人起初坚决不答应,这让双方会谈很难继续进展。
直到1983年7月的一天,英方柯利达约请作为外交部主管西欧事务的部长助理周南同志共进午餐,顺势提出在中方“香港主权移交”的文书中,有一个冠词似乎用的不恰当。
周南意识到,他是在通过这个话题,表示英方不再排斥将主权交还给中国,在礼貌地回应了对方的意见之后,中方立即开始与英方联系,展开后续会谈的事宜。
第二轮中英谈判,也在几天后正式展开。
▲接受采访的周南
这次英方的态度和撒切尔访华时,发生了一点转变,即同意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他们希望在香港回归之后,保持对香港的管理权。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们在谈判中打了两张牌,即“民意”和“经济”。
面对英方的花言巧语,我方谈判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英方代表所说的“民意”,其实是英国政府营造的“官意”,香港百姓的态度和英方口中的民意,事实上相去甚远。
而经济问题,其实是中国的王牌,我方代表提出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香港通过和内地的经济往来,可以获取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而且英方更是可以通过金融贸易,每年从香港获取1000亿港元以上的收益。
英方用经济问题,其实只能挟制自己,对中方并没有任何影响。
英方不愿意就此放弃,他们在1983年9月24日制造了所谓的黑色星期六,香港股市出现了大动荡港元也因此大幅贬值。
但中方知道,这只是英国人的小把戏,因此并没有在谈判中做出让步,英国人后来也不再和中国打所谓的经济牌了。
▲香港证券交易所
见自己的两个杀手锏都没有奏效,英国人又开始从别的地方打起了小算盘。
这次他们提出,中国在回收香港后不能在香港驻军。
邓小平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表示在和英方首次交涉的时候,就提出了在实行“高度自治”的同时,中央要保留必要的权力,其中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理,不包含在“高度自治”里。
如今英方出尔反尔,是非常不讲道理的。
但英方此后依然针对这一问题不断提出新的意见,这最终惹恼了邓小平,他在公开接见香港各界人士时表示:
为什么中国不能在香港驻军?英国可以驻军,我们恢复了主权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驻军起码是主权的象征吧,连这点权利都没有,那还叫什么恢复主权呢?必须要驻军!
▲香港驻军部队
英方见他如此生气,终于知道驻军这个问题,无法继续坚持下去了,便放弃了对于继续在香港驻军一事上的坚持。
但对于中国解放军何时入驻香港,双方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邓小平认为这样继续拖着,对于中方并不是特别有利,便提出“进驻是必须的,名称可以改变,进驻的早晚时间也可以松动”的意见,这大大促进了谈判的进展。
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代表,周南和伊文思在北京草签了中英《联合声明》,确认了关于香港回归的几点关键事项,两国历时两年22轮的谈判,终于有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三、挫败英方阴谋
在确定了香港的回归时间及主权归属之后,中方便开始准备香港回归的诸多事宜,但此时英方依然不愿意放弃他们在香港的利益。
既然主权归属已定,他们又开始从“一国两制”上做起了文章。
在英国控制香港的时间段里,香港百姓其实一直都没有得到所谓的民主权利,但是在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上任之后,却表示在英国控制香港的时间里,一直都是按照西方国家的体制来管理香港的。
因此按照我国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回归之后,应该继续实行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而该体制的关键点便是三权分立。
▲热闹的香港街头
为了营造这种政治氛围,彭定康提出了“加速民主进程”、“还政于民”、“立即普选”等口号,想要让香港在短时间内拥有立法权。
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看出了他的本质目的,那就是通过让香港立法权独立,来削弱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这样即使香港顺利回归,他们依然可以通过控制立法代表的方式来干涉香港的内政,从而达到控制行政权的目的。
面对英方的这一阴谋,邓小平指出英方理应明白香港当时的真实行政制度,那就是以英国的行政管理为先,而且香港居民并没有实际的立法权。
因此,我国在回收香港之后,应该继续采用行政主导而不是立法主导的管理形式,并警告彭定康,不要再搞这些小把戏了。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
彭定康和英国政府看到中国政府的声明后,明白了自己的阴谋再次被识破,但他们依然不愿意放弃干涉我国内政,并继续在香港推动全民普选行动。
面对得寸进尺的英国人,邓小平发表声明称:在谈判最早的时候,自己曾经说过如果英方对香港回归加以干涉的话,我们会在其他时间,以其他手段收回香港,这条规则如今依旧适用。
听到这段发言后,英国人终于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放弃了所谓民主改进的进程,香港回归也终于走上了正轨。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了对于香港的主权,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香港在离开祖国近百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一页,终于被彻底翻过。
▲香港回归仪式
在香港回归的谈判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西方国家经常打着国际规则的旗号,侵犯别国的正当利益。
以邓小平为首的国家领导人面对这群跳梁小丑,用强硬的态度和不容置疑的事实进行了回击,保证了我国对于香港的主权,他们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注:
本文关于香港回归谈判过程的相关内容,参考自《中英谈判-香港回归鲜为人知的细节》,刊登于《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