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 星期二

大外交|拜登的亚太时间“关键词”:双边同盟、印太经济框架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于潇清

大外交|拜登的亚太时间“关键词”:双边同盟、印太经济框架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9日,美国马里兰州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美国总统拜登登上空军一号,前往韩国和日本进行访问。人民视觉 图

美国总统拜登已于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登上了“空军一号”,预计将于韩国当地时间20日傍晚抵达位于韩京畿道乌山市的驻韩美军空军基地,正式开启其自去年1月就职以来的首次亚太之行。

5月20日到24日期间,拜登将先后访问韩国和日本,在日本期间拜登还将出席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峰会,并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

拜登此访将美国外交的“亚太月”推向高潮,此前美国刚刚在华盛顿举行了同东盟十国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同时,此次访问既是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就职后举行的首次韩美元首会晤,也是日美现任领导人的首次线下会晤,还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首访欧洲以外地区。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5月18日在白宫记者会上介绍拜登此行时表示,拜登此行将有机会“重申并加强”美国与韩日的重要安全同盟,并加深与这两国的经济伙伴关系。美方认为此次访问将在安全和经济、技术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充分展示拜登总统的“印太战略”,同时展现美国可以在该地区进行有效、有原则的领导并参与制定路线。

“必然谈到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白宫方面19日不多见地公布了拜登此次亚太行的具体行程:在抵达韩国当日,拜登将前往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视察;21日,拜登将前往首尔显忠院参拜并同尹锡悦举行大小范围会谈、联合记者会;22日,拜登将在访问乌山空军基地、会见韩美两国官兵后前往日本,当日美日领导人将举行会晤;23日,拜登将发表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的相关讲话;24日,拜登将同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三国领导人一起线下举行第二次美日印澳“四边机制”领导人峰会。

对于此次拜登的亚太之行,中国外交部方面的回应是将“密切关注”。的确,在拜登此访的各类先期分析和报道中,都将中国列为了此行的关键词和热门话题。《华尔街日报》19日也在报道中直接点出拜登此行的目的在于试图把重心重新转向应对中国这一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将是美韩和美日峰会中必然谈到的话题。倘若中方接下来针对访问内容有一些严正的表态和回应,这丝毫不会令人意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腾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拜登此次亚太行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拜登上台以来一直希望加强在其所谓“印太地区”的投入,所以这次亚太行早就在规划之内;偶然性指的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及东亚地区国家政局的变化更迭形成了一个新的窗口期,美国希望通过元首直接会晤的方式,尽快巩固和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而增加地区国家对美国的信任感,回应此前美国对于本地区战略上和经济上的承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蔡亮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拜登此行的首要目标就是重新加强在东北亚地区的投入。在韩国,我们看到拜登的重点意在加强双边关系,同时为缓和韩日关系做出努力,而在日本的行程就很明显是朝着打造所谓“印太版北约”的方向谋划。美国在所谓“印太地区”呈现出的是多个双边同盟体系并存的框架,这和北约的多边同盟体系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如何整合多个双边同盟体系就是关键,而在这之中东北亚地区是重中之重。

美日韩三方各有考量

今年2月12日,拜登政府公布了首份“印太战略”,这份“印太战略”包涵了“十大计划”:主导“印太经济框架”、提升威慑力、加强东盟团结、支持印度的持续崛起与区域领导地位、夯实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扩大对日韩合作等。在此战略下,美国正加紧构建以“432”为主体的印太安全框架,4即“四边机制”,3即美英澳三边安全合作(AUKUS),2即是美日美韩两个关键的双边同盟。

不难看出,拜登此行在日韩的重点考量,就是贯彻其“印太战略”中所强调的几大计划,进一步强化“432”框架。不过在这一点上,韩国和日本也各自有考量和逻辑。

就韩国而言,新任总统尹锡悦被认为是一名“亲美派”,但分析其就职之后与竞选期间的用词区别可以看出,韩国新政府正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寻找平衡,韩国并不希望简单地选边站队。

据韩国《中央日报》5月19日报道,韩国国家安全室第一次长金泰孝在介绍即将到来的韩美元首会谈时表示,韩国的目标是把韩美全面战略同盟上升为有利于东亚和全球和平繁荣的轴心,韩美两国在价值同盟的基础上,通过韩美自贸协定(FTA)将两国军事同盟扩展到经济联盟和技术同盟。

对于经济合作,韩国表现出积极态度。金泰孝表示,韩国将在“印太经济框架”发挥主导作用,提出新标准并邀请其他国家加入,在印太经济框架下实现本国利益。不过《中央日报》在报道中也分析到,美国力推的“印太经济框架”暗含经济上牵制中国的意图,同时通过美日印澳参与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在军事安保层面针对中国,从而实现经济和军事“双轨”抗中的目的。

相较于经济合作,韩国在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展开安全领域协调时就谨慎许多,并不急于尽快达成所谓“QUAD+韩国”的格局。蔡亮分析认为,拜登此访的第一站是韩国,韩国也因此非常高调地迎合美方诉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韩国并不想在所有问题上都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毕竟韩国面临现实因素考量,主要是半岛问题以及中韩经贸的因素。

张腾军也分析认为,当前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朝核问题,目前无法确定半岛问题未来的发展会将中美关系拉得更远还是更近。朝鲜当前国内已经出现新冠疫情,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未来对外政策,进而会使朝鲜在核问题上更激进还是更保守?这些都影响着未来中美日韩等多方面态度和政策立场,也成为了本地区局势最大的变量。

目光转向日本。相较于韩国,日本则体现出全方位倒向美国的倾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在台湾等涉华问题上发表挑衅言论。预计日美将在本轮领导人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日本经济新闻》18日披露称,声明将提及“合作以遏制和应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活动”。

对此,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18日同日本外相林芳正举行视频会晤时,就日美涉华消极动向表明立场。

王毅指出,日方即将主办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令人关注和警惕的是,美国领导人还未成行,所谓日美联手对抗中国的论调就已甚嚣尘上,搞得乌烟瘴气。日美是同盟关系,中日则缔结有和平友好条约。日美双边合作不应挑动阵营对抗,更不应损害中方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希望日方汲取历史教训,着眼地区和平稳定,务必谨慎行事,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不要走以邻为壑的歧途。

蔡亮也分析了日本近来一系列行为中体现出的几个逻辑:一是希望将日美同盟打造成为维护印太地区和平的“基石”;二是通过鼓吹中国对地区和平稳定的威胁,进而加强自身军备开支走扩军道路,塑造自身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形象,借此提高自身国际地位;三是不遗余力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进行“扭曲链接”。日本当前所作所为就是希望在强化日美同盟威慑力的前提下,让中国作出符合所谓“国际社会期待或者说国际社会利益”的行为。

“印太经济框架”重点在政治

在双边层面之外,拜登此行也将在日本出席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并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其中,框架的正式提出格外受到关注,路透社分析到,预计届时现场会有至少六个国家参与签署“印太经济框架”协议:分别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19日在报道中选择将“如何推销印太经济框架”列为拜登此行的主要挑战之一。报道指出,“印太经济框架”的范围和意图并不明确,导致其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质疑。事实上,该框架不会提供增加市场准入的这一传统红利,而且并没有写明如何使其发挥作用的监督机制,拜登需要在此行中说明美国将提供哪些“胡萝卜”来让参与者感受到框架的存在价值。

新华社也在20日报道中援引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今年11月将举行国会中期选举,由于美国国内供应链混乱、劳动力不足、通胀加剧,民众积怨颇多,在此情况下,拜登能否将足够的政治资本分配给这一经济框架将面临严峻考验。

与此同时,美方丝毫不避讳这一经济框架的封闭性、排他性。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此前公开宣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

对此,张腾军分析认为,美国“印太战略”的短板在于其经济上的投入相较于在安全上的投入不多,而安全上的投入又会导致地区国家的抗拒心理,他们担心自己会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所以拜登此次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就是希望制衡中国在地区经济上的影响力。目前“印太经济框架”仍然在一个概念化的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一个具体的东西出来。美国当前对于回应地区国家诉求的程度并没有考虑清楚,再加之其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到底美国能够在经济上多大程度投入仍然是不确定的。可以说未来资源投入的受限与否决定着“印太经济框架”的命门。

蔡亮指出,“印太经济框架”实际上就是一个用经济来进行包装的政治手段,即用经济手段来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排他性“小圈子”,目的一是淡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的影响,再者就是同“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冲。

而对于美国即将正式提出的这一框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2日也在回应有关问题时表态,任何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框架都应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

责任编辑:胡甄卿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施鋆

上一篇新闻

临时管控区域正式解除 来看四川资阳的防疫速度、力度与温度

下一篇新闻

打卡进博会!来看福建企业的"购物车"上都装了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