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闲信
笔者在着手准备这篇稿件时,脑中总闪过那句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的母婴行业发展至今,论历史,和各大快消品行业相比,依旧是短暂又缓慢的。但如果把母婴行业的开局,类比为打游戏,那必定是开局满级Buff加成的天选之子,初期优越的营商环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赚得盆满钵满的店老板。
但俗话说的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但若是没风了呢?
能在顺风盘里如鱼得水不是本事,逆风翻盘者,才有两把刷子。
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母婴板块的发展起始,原本就是百货、超市的一个品类,市场扩容后,才慢慢出现了母婴专卖店。
于是当时买母婴产品有两个购物渠道,要么去超市,要么就去母婴店。但母婴店货品全,还有导购给顾客介绍产品的用途功效,那时候这就叫“好的服务”,不像超市,货就摆在那个地方,你爱买不买。
那时候的老板或导购,就是靠忽悠,都能把产品卖出去,消费者的信服度很高。
当时的宝妈宝爸都是75后~85前,科学育儿的知识已经开始普及,年轻人们不再像以前老人带孩子一样粗糙了。纸尿裤、奶粉、营养品、奶瓶等品类开始兴起,需求量直线上升。
这波消费者还没有经历营销套路的洗礼,整体较为单纯,推品极其容易。把宝妈约到店里,给点赠品就很高兴。做一场促销活动,奶粉、纸尿裤都整箱整箱地买,奶瓶、用品销量也非常好,推啥买啥。
那是个暴利的时代。奶粉的进货价70,却能卖200多元,一个乡镇店一天的营业额都过1-2万。
门店从厂家直接拿货,都是5折、4折甚至3折,最多打个8折就卖出去了,几乎相当于进1万块钱货,就能挣1万块钱,一年 1000 万元的店非常多。
像山东的鲁西南地区,山东最穷的地方,一个100~200 平米左右的小店,一天的营业额都至少能达到2-3万。
“简直是个金矿。”经历过母婴黄金年代的从业者说。
迅速地扩张
这么挣钱的蛋糕,谁不想来吃一口呢?
大量的人开始知道了这座金矿。但由于信息较为落后,大家根本不知道怎么干,连货源都找不到。没关系,加盟店拯救你。可爱可亲、爱亲等品牌,催生了一大波加盟连锁。
加盟在当时非常的兴起,只要有货源,就能卖出去,只要能卖出去,就能做代理,进而找下面的门店,做控货控区,整个县城只供一家店,合作非常愉快。
当时一个县城,只有一两母婴家店,一年的纯利润就能挣个四五十万。
门店老板们有点飘了。换谁谁不飘?笔者穿越回去开店,也肯定飘!摁都摁不住。
许多老板干上几年,就走上了换车、换房、换老婆的“人生巅峰”。
母婴行业的待遇也在不断提升。厂家和代理组织会议,原来中午安排个盒饭套餐就可以了,一两年以后,必须安排精致食宿,再往后走,就必须得安排星级酒店+晚宴大餐了。
母婴业甚至能助力旅游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欧洲……各大国际景区,都遍布了母婴人的足迹。
十年的黄金期,真是母婴行业最挣钱的时候了!
好日子不是一直都有
捡钱的时代总会过去。
天,变了。
最开始一个县城也就2、3家店,而且基本都只开在医院、商场商业圈、社区的周围,买个奶粉要主动找母婴店。但到了18年,开个导航随便一搜,仅济宁曲阜一个地方就能有30多家店,小乡镇一条街上也能有5-6家店,甚至更多。
母婴店铺的整体数量在急剧增长。16年的工商局调研报告显示,仅山东省办理有奶粉流通许可证的,就有1万多家。
越来越多的母婴人加入行业,竞争激烈起来。
这是内战。
外战则是互联网,线上切割掉了一部分市场,尿不湿、服装被切割了将近80%左右。
顾客所能获得的信息资讯也越来越对称,比如买个奶瓶,以前的时候你说是150,她就买150,顶多打个八折,120也就买了,但现在宝妈到店里,大部分只是对比一下价格,因为已经在网上看了好多款式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顾客变精明也就算了,出生率也在逐年下降。
利润被削减,母婴老板们为了保住盈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大量增加一些服务项目,游泳、小儿推拿、产后、塑身、减肥、中医……
哦呦呦,母婴店成了什么都能干了?
没办法,你不干,有别家干了赚钱。
这是内卷。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母婴老板,没有在前期的机会风口上,迅速地扩张、发展和积累资金。
一有钱就拿去买房、买车,消耗了,遇到行业变革阶段,他们根本没有家底支撑,来抵御行业的变化。
有大量老板一看风口情况不好,就把股份卖了、或者把店铺兑出去了。甚至直接转行,做商铺租赁,或者干餐饮去了。
还有一些老板,过去盲目扩张开店,想要冲击规模,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不仅没形成规模,反而形成累赘,形成负担。
全怪大环境么?
近几年,疫情的爆发,更加速了母婴市场的更迭,线下客流减少,新的品类迅速增多,顾客的口味一天一个样……母婴老板也开始大量发展新的品类:全家化产品、营养品、儿童粉等。
卖东西不赚钱,许多门店转做产康店、健康管理型店,积极变革,但仍然一波又一波的母婴门店沦为“糊口店”。
母婴店发展最好的时候,常规店一般都是35平一个员工,不然忙不过来,而现在,为了压缩成本,每个店最多只有3个左右的员工。
沦为“糊口店”,真的全怪大环境么?
“现在的母婴店干不好有三点:心浮气躁,沉不下心去推品;佛系经营,不做提前的预判布局;又想要高流量,还得要保持高毛利。”一位渠道大佬说。
第一,很多门店今天听说全家化好,开始进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明天又想做线上直播,自己开了视频号,没干两天就搁置了;后天又想推毛利较高的营养品,没推两天叫苦不迭,顾客不买账!
极为任性,一个项目不好干,就立马干下一个,最后发现哪一个没干好。
要知道,能把某个品类深耕到底的门店,就算只在一个县城卖奶粉和纸尿裤,也能做成同城最好的店。
第二,在前期盈利能力最强的时候,大量的母婴店丝毫没有认识到,目前的盈利,只是阶段性的红利,没有提前布局的意识,没有储备店铺的竞争能力,红利消失时,资金、专业都没有跟上的店,只能一波又一波地被淘汰。
第三,很多母婴店,实际上是自己一步步把顾客推出了门。
近期很多老板提出一个观点:顾客的消费力在下降,推品难。
这是事实。但你没有看到市场的另一面吗?
在京东纸尿裤销售排行榜上,第一的品牌是帮宝适,第二是花王,第三个是好奇。但这些品牌,在很多母婴店已经消失七八年了。大家都觉得毛利太低太透明了,懒得做那点小生意。
但有一个案例让笔者印象深刻:一个60平米的京东母婴店,每个月接近100万的销售额,一晚上就能积累50多个单子,早晨员工一上班来不及开早会,第一时间统计单子,4小时内同城送达。
薄利多销,营业额非常漂亮。
这何尝不是一条路呢?
很多顾客进店,本来就想买一个产品,但是导购却使劲地推营养品、服装、新上的儿童粉等高毛利产品,下次她就不来了。
毕竟谁买东西不是为了高性价比呢?
当一切红利消失殆尽,商场上只会余下赤裸裸的竞争较量,谁能抓住顾客的心,谁能选品好,谁做的服务到位,谁过去维护的客情好……谁就能更好的活下去,并在时局中获得新一轮的增长。
当浪潮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