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把皮蛋包进饺子里的操作,可还行?



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

一到阳光热辣辣的夏天,阿花是不是就会脑补出自己喝着啤酒,吹着海风,晒着日光浴的画面,向往远方的心总是蠢蠢欲动。虽然暂时实现不了一场说走就走的东南亚旅行,但是来一场说吃就吃的东南亚美食体验,也是极好的。

在大众点评上寻觅了一番之后,相中了一家马来西亚餐室,开业时间不长,地段不算好,评分却相当不错。。



知道它地段不好,没想到地段这么不好。江宁路的这一段本就不怎么热闹,它还不在主街上,而是在侧面的巷子里。其实它属于旁边的美食城,但过了饭点儿,美食城里黑漆漆的,看上去实在没啥人气。



BOIBOI马来茶餐室(江宁路店)

地址:江宁路1400号


店面很小,绝大多数面积被厨房占了,只在门口外摆放了两张简朴的木头桌子,我们去的时候正好还剩一张,赶紧占住。好嘛,这回倒是真有了一种在东南亚街头吃小吃的既视感。



去之前早就把它家推荐菜研究得透透的了,想着既然好不容易来一趟“马来西亚”,一定要吃个够本,于是要把招牌全都点一遍了——



冷黄油咖椰酱烤面包 22元

沙巴仔皮蛋水饺干捞面 40元

古早味东马叻沙 42元

椰浆饭套餐 38元

菜头粿 24元

拉茶 23元

古晋仔干捞面 38元

小翅罗碳烤鸡翅 28元

娘惹红豆冰 30元

咪咪虾条 8元

总计 293元

一个操着广东味儿普通话的小伙招待了我们,没想到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等上菜的时间里,于是就一边吃一边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老板热情而健谈,说自己是客家族,爷爷那一辈来到了马来西亚东部,从此就在那里扎根了。爷爷当时就靠摆摊卖小吃为生,家族里都是从事餐饮的,也算是餐饮世家了。父亲在马来西亚拥有10家茶餐厅,而且是沙巴的旅游指南上必去的餐厅……听到这里,阿花心想,老爸开了10家餐厅哎,这妥妥的是富二代啊。再听到他自己的经历——10岁开始在家里餐厅帮忙,20岁开始到澳洲和瑞士学厨,25岁在新加坡当主厨,并且代表新加坡来上海参加美食节,从此喜欢上了上海,后来27岁就来上海创业了。

别问我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因为后来在网上真的搜到了他以前的访问。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大,同是90后,本花真是心情有点复杂。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不见了,因为——上菜了。

冷黄油咖椰酱烤面包


即使都是马来菜系,细分起来东马和西马菜的差异还是蛮大,这家店主打东马来风味,厨师都是马来西亚人,而由于老板是客家人,饮食口味也融合了一些粤式风味,店里每三个月换一次菜单,最近刚换上夏季菜单。

咖椰酱是东南亚常见的一种酱料,上海人比较熟悉的是新加坡的绿色版本。不过这家餐室主打的是马来西亚菜,而且是东马沙巴一带的风味,因此在调味细节上和新加坡风味有所不同,比如这里用的咖椰酱就是黄色的。面包片表面烤到焦黄微糊的程度,吃起来咯吱咯吱脆,还带点微微苦。



整体的口感是外脆内软的,里面夹了冰凉的咸黄油片,在嘴里融化后弥漫出香浓的奶味,咖椰酱的味道反而不是很明显。在我看来就是东南亚街头版的“冰火菠萝油”,主食上来前垫垫饥刚好。

古早味东马叻沙


叻沙可以说是本花最喜欢的东南亚主食之一。虽然都是叻沙,但这碗的味道和魔都常见的新加坡风味很不一样。首先用的是细米粉,而不是新加坡叻沙的宽米粉,其次是汤头,总体上椰香味比较浓郁,不辣不酸,是非常温柔的版本。



配菜也没有常见的鱼糕虾糕油豆腐,但大虾还是有的。特别要表扬的是,大虾被细心地去掉了虾线,吃起来很方便。老板说他之前在高级餐厅当厨师,就特别在意这种细节,已经养成习惯了。



Buibuibui挤上青柠汁,会为整碗叻沙增加一点酸度和清新的感觉。



挑起一筷子嗦一大口,细粉顺滑,鸡丝有嚼劲,豆芽生脆,蛋皮软嫩,几种食材搭配在一起毫无违和感,口感层次又很丰富。结果就是,吸进嘴里以后不由自主的细细品嚼,在口腔里面停留的时间更长——这碗粉,我粉了。

椰浆饭


号称是马来西亚的非正式国肴。在当地,椰浆饭多是包在芭蕉叶里面,随买随吃。不过在上海嘛,芭蕉叶难找,因此改良成了金字塔造型,盛在竹篓里,倒也有几分别致。主要的食材是用椰浆煮的大米,自制的叁巴酱(马来的一种辣酱),一种小鱼干和花生米,套餐还包括一对烤翅。



把所有酱料搅拌均匀,看着食欲蹭蹭就上来了。舀了满满一大勺,拌了酱的米饭十分入味,鲜中带辣,微微挑逗着味蕾;小银鱼干看似不起眼,吃到嘴里却是惊喜,又香又酥脆,很是下饭——怪不得喵星人那么爱吃。花生米选用的是小颗粒的红皮花生,一吃就知道还蛮新鲜的,味道非常香,连这种小配料都这么有要求,这个店的水平肯定不会差了。

或许是香辣味太浓,相比之下米饭本身椰香的味道没有那么突出,而至于黄瓜片和鸡蛋,就更加被我们忽略了。里面的那对烤翅我们有单点,下文再说。

沙巴仔皮蛋水饺干捞面


“沙巴”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皮蛋水饺是那边的特色小吃,也是很多游客去那旅游的必点美食。说实话,本花在魔都吃过那么多年的饺子,皮蛋馅儿的还是第一次见,对它的味道是相当好奇了。




一碗里有水饺和捞面,类似港式的云吞面。饺子的个头非常大,包得鼓鼓的,咬开里面果然可以看到大块的皮蛋,和猪肉馅的组合,意外地还挺和谐的,吃得到皮蛋的Q弹和猪肉的鲜味。水饺皮类似于港式云吞皮,薄而有嚼劲。面条用的也是碱水宽面,拌了蚝油进去,即便放久了也丝毫不影响口感。

菜头粿



来自潮汕的一道小吃,萝卜糕和煎鸡蛋、银芽,加入叁巴酱一起翻炒而得(叁巴酱真的好万能)。




萝卜糕软软糯糯,萝卜味很淡,里面夹的萝卜丁咯吱脆;煎鸡蛋沾了更多的叁巴酱,味道更浓郁,鲜中带辣。夹到一块小小的黄灿灿的不明物,尝了一口,居然是脆脆的炸猪油渣,火候控制得很好,炸得均匀透彻,吃起来很香。不过多吃几块还是有点热量爆炸,心里满满罪恶感,赶紧嚯口冰奶茶中和一下。

拉茶


拉茶是马来西亚的国民饮料,类似于港式奶茶,不过更注重“拉”的技艺。将茶与奶混合后,反复倒在两个茶杯之间,拉得越长,泡沫就越多,味道就越好。



这家拉茶是用茶粉和炼乳熬煮的,茶粉的配方用的和老板父亲在巴沙的老店同款,为的就是还原老板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口味道。喝起来质地并不浓稠,口感顺滑,浓郁香醇的茶味里透着淡淡的奶香,回味之余有一丝微微苦涩,但又不像港奶那样喝完“上头”。我们选的正常冰,三分糖,喝起来不是很甜。

古晋仔干捞面


再来一碗东马最具代表性的面食。这个面用猪油混合葱油调味,味道却比较寡淡,吃完嘴里只剩下一丝辣椒味。前面几道重口味的菜吃完了,这道捞面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倒是上面的叉烧肉成功引起了本花的注意。精瘦肉,皮焦肉紧,孜然味和甜味的混合味道,有点类似熏肉的口感,一问才知是用明火炭烤而成。那么小的一个档口,居然还坚持明火碳烤哎。这里老板又有话说了,当年他之所以选中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店面,就是因为这里允许用明火烧烤。老板在美食界打拼多年,叉烧一直是他的拿手菜,到自己开店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还原自己的绝活儿。

这点阿花还是挺同意的,最原始的炭火烤出来的叉烧的那种渗透进肌肉纹理的烟火气,是任何现代的高科技设备无法匹敌的。还问了老板私下比较喜欢上海哪家店的叉烧,结果答案和阿花心里喜欢的那家不谋而合!你们想知道吗?

碳烤鸡翅




这个鸡翅是用东南亚香料腌过之后烤制而成,表面烤得焦黄冒油,色泽很诱人。外面的鸡皮应该是涂了薄薄一层蜂蜜,甜丝丝的,很有韧劲。和表皮相比,内里的鸡肉就显得比较寡淡了。

这时候,想起来旁边还有青柠啊,挤了几滴青柠汁在鸡翅上,味道便立马丰富了起来。流水的菜肴,铁打的青柠。后来带了一对烤翅回局里,也收获了局里探员不错的评价。

娘惹红豆冰



酒足饭饱之后,还差一份沙巴刨冰。端上来满满一大碗,五颜六色的配料煞是好看。细细一看有点特别,除了常规的仙草冻、红豆粒、花生碎,还放了玉米粒和绿色小圆粒。一问才知是白西米中添加了香兰叶,煮出了这种绿色。



先分别尝尝配料:仙草冻切的小小的,用的是广东仙草,口感比平时奶茶里的仙草冻要更韧更Q弹,味道也更浓郁;玉米粒竟然是咸的,这一反常规操作勾起了阿花的期待。



把所有的调料搅拌混合,舀一大勺暴风吸入——

椰奶味的汤汁冰冰凉凉,西米露和仙草冻混着小冰渣,出溜一下就滑进了喉咙,留下玉米和花生碎在口腔里。细细地嚼,咸玉米粒刺激味蕾的同时也增添了整体的口感层次。这样一碗冷饮,咸甜交织,顺滑带脆,口感实在是奇妙。

最后只听见三个人坐在街头认真的吸溜吸溜,喝得酣畅淋漓,神清气爽。炎炎夏日的午后喝上这么一碗冰,可真是人间幸事。这一碗本阿花锁了!这次我们点的是红豆冰,下次一定要试试老板推荐的猫山王榴莲冰。



买单的时候发现柜台旁边在卖巨大版的咪咪虾条,就顺手带了一包给局里最爱咪咪虾条的同事。老板说,咪咪虾条是马来西亚原产的零食——这我还真是第一次知道呢。



然鹅,味道就还是你吃过的咪咪虾条的那个味道。

吃完这餐还是蛮服气的,也难怪这间档口就开了一年的时间,老板就已经准备开第二间分店了,据说规模会扩大不少,是他理想中的一间真正的餐室了。如果你也喜欢不一样的东南亚风味,可以来试试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