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于皮肤微生态的护肤研究,只是另一个好听的故事吗?

在护肤界,相比梦想与个人传奇,科学探索才是更好的故事来源。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晓 伊

前言

有人曾说,如果你可以卖化妆品,那你就能卖任何东西。潜台词:你只要会玩营销讲故事就行了。

我们也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理念,落在产品上成为一个个标签或诉求,在各个维度上都有,比如强调成分构成的纯素主义、Clean Beauty(洁净护肤),侧重配方理念的极简护肤、中草药(汉方)护肤,关注原料来源的有机护肤,还有拒绝应用动物实验的“零残忍”(Cruelty-Free)等等,来塑造品牌的某种价值观和产品的独特性。

当微生态护肤出现在消费者视线中,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都是:这又是什么新的概念?而且听起来还有点悬,不是很好懂。但事实上,如果相较而言,比起上述那些关键词,微生态护肤才是真正基于皮肤科学研究进展提出的理念。

这个研究方向名为:皮肤微生态。从学术层面看,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7年德国学者VolkerRush提出微生态学的概念,而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微生态学有了100多个分支,其中就包括人体皮肤微生态。

从护肤品的应用层面看,SK-II在1980年推出的第一款护肤精华露(神仙水)就是微生态护肤的代表性产品,其主打的核心专利成分Pitera为活细胞酵母精华,酵母即为一种益生菌。再到2015年后,跨国公司都开始入局皮肤微生态的研究,如资生堂、宝洁、欧莱雅等,尤其是欧莱雅集团,2019年在中国发布了皮肤微生态研究报告,并称这一领域是集团未来的研究重点,表现了相当的重视。

过于偏向科研的内容,比起感性、人格化的品牌故事而言,颇有些无趣,且始终带有一丝令人不明觉厉的仰视感。但本文希望面向更多非科研向的从业者们呈现,为什么皮肤微生态研究落地在护肤应用上,被视作一个重要的未来前景。

正文科学技术不断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漫长的历史行程中,我们也总在不断发现,接连推翻以前的认知。就像在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之前,人们不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在维萨留斯开拓解剖学之前,人们不知道身体的具体构造。同样,我们对皮肤微生态的研究也在循序渐进,不断解构一个我们过去未知的世界。

21世纪初,皮肤微生态研究开始大规模展开。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惊讶,早在2004年,欧莱雅集团就正式启动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到了2007年,美国启动人类微生物组织研究计划(HMP)。

“我们国内目前研究微生态的人还不多,各大高校研究所数一数,在这领域比较有成果的人就那么几个。”一位在国内微生态方向颇有研究的皮肤科教授说道。

2月17日,《微生物组》(Microbiome)杂志发布了一篇论文,标题为《人体皮肤微生物耐药基因组特征及两种微生物皮肤型的鉴定》(“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skin resistom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microbiota cutotypes”),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久存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携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晓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中国汉族人群皮肤微生态宏基因组特征的成果,为进一步探索皮肤微生物功能、利用皮肤微生物改善皮肤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

△截图来自论文

全文内容对于非科研向人员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毕竟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很高。但对于护肤应用领域的重要内容是:此次研究发现,基因丰度最高的基因,富集于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生物合成,该功能不仅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维生素的合成亦与皮肤健康紧密相关。而且,基因中可见依克多因(Ectoin)等已应用于美白抗衰的生物活性分子,提示皮肤微生物组基因集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宝藏。

皮肤微生态是科学研究,不是人为造的概念

2019年,欧莱雅集团三大研发基地:欧莱雅中国、新加坡、法国研发和创新中心的4位研究人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病医院的刘玮教授合作,在《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年48卷第10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化妆品与皮肤健康——皮肤微生态》的文章。

△截图来自论文

文章中表示,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人类微生物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以往理解的微生物和微生态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不仅对医学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化妆品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样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单来说,什么是皮肤微生态?

皮肤微生态指的是皮肤微生物组(microbiome)这个动态可变,而且复杂的生态系统,指某一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物质和功能的集合。人体皮肤承载着来自1 000多种物种约1千亿个微生物,其中74%-80%为细菌,5%-10%为真菌,10%-20%为病毒。就如“成分控”创始人鲍峰博士所说,皮肤微生态系统过于复杂,其复杂性甚至不亚于地球的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主要存在于皮肤表面,以及皮肤附属器中,比如毛囊、汗腺及皮脂腺等,最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包括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马拉色菌属。

皮肤上的这些菌,可以分为常驻菌和暂住菌。正如肠道微生态中的各种菌一样,正常情况下,它们大多是无害的,甚至一部分还能产生有益作用。常驻菌可以产生脂类、固醇类等物质,为肌体细胞提供营养,参与皮肤细胞代谢等,代谢的脂质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乳化脂质膜,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保持皮肤湿润。此外,还可以将皮肤代谢过程中的脱落细胞等废弃物分解、转化成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维护皮肤正常的PH值,抵抗致病菌的入侵,起到自我清洁、净化的作用。

皮肤微生态的重要性,体现在整个微生态体系的动态平衡上,当人体的皮肤、环境和菌群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时,也就是生态失衡时,皮肤就会拉起警报,呈现出皮肤问题甚至产生皮肤疾病。

这些皮肤问题,都可以在微生态失衡上找到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的孙琦曾于2017年12月,在《生物化工》杂志第3卷第6期上发布文章《皮肤微生物组对强化皮肤屏障的作用》,文中谈到了皮肤菌群失调和各种皮肤病的关系。

△截图来自论文

文中写道:面部微生物群失调会刺激肌肤,进而产生炎症,导致色斑老化等;痤疮丙酸杆菌水解脂质,产生游离脂肪酸,进而导致痤疮斑点;被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并占领肌肤表面,会引起过敏性皮炎,导致皮肤瘙痒、干燥、刺痛;链球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会引起银屑病……等等。

在众多皮肤问题或病症中,痤疮、黄褐斑、特应性皮炎(AD)、脂溢性皮炎等与菌群失衡的关系十分明显。

2020年12月,林广欣博士等发表的《皮肤微生态相关化妆品原料研究进展》中表示,痤疮是众所周知与微生物相关的皮肤疾病,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会造成痤疮人群皮肤微生态屏障紊乱。此外,文中也指出,痤疮患者的毛囊皮脂腺中还有表皮葡萄球菌和低比例的非培养菌群,这与健康人的皮脂腺呈现不同。

而关于黄褐斑与微生态的研究非常早,2006年4月在《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上,白洁、隋静等就发表了一篇题为《健康人和黄褐斑患者皮损区菌群的探讨》文章,研究小组对58例黄褐斑患者和58例健康人的面部菌群进行了比较。

△截图来自论文

结果显示,黄褐斑患者皮损区的痤疮丙酸杆菌活菌数,明显低于正常人, 而产色素微球菌、革兰阴性菌的活菌数明显高于正常人, 差异都存在显著性。可能是常驻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使皮肤对外来菌定居的阻抗力降低,以及菌群之间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和干扰现象减弱,导致产色素微球菌大量繁殖,它们产生的色素超过了皮肤局部的自净能力,从而被皮肤吸收、沉积于表皮内。

文章表示:这充分说明,黄褐斑的发病与皮肤菌群改变即微生态的紊乱有关, 皮肤的微生态疗法可成为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有效手段。

特应性皮炎也是,皮损区的微生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减少,并且不同菌的数量也有变化,如链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丰度下降,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数丰度增加。还有脂溢性皮炎,表现为马拉色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数量增加,痤疮丙酸杆菌数量下降,等等。

所以,微生态平衡,或者说菌群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避免各种皮肤问题和疾病。也可以说,调节微生物菌群是最有效的护肤研究、应用方向之一。

已知的4个微生态护肤技术解决方向

在《皮肤微生物组对强化皮肤屏障的作用》一文中,孙琦写道:个人护理品配方对于皮肤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问题,大多采取的方式是杀死所有细菌来减少感染,但这也会让“超级细菌”幸免于这种抑制而变得更加顽强,进而造成更多的问题。他表示,需要通过建立健康的表皮生物膜、激活人体抗菌肽和引入益生元的方式,减少或取代抑菌剂。

抑制细菌,也经常成为洗护品的一大卖点,比如专业美妆KOL大嘴博士郝宇曾在接受聚美丽记者采访时提到,宝洁等跨国公司在宣传个人洗护用品时,反复强调去除皮肤表面99.9%的细菌。至今舒肤佳的广告宣传上我们还能看到这点。

△截图自天猫超市,舒肤佳洗手液产品详情页

但“杀菌”在微生态护肤上并不适用。相反,外用益生菌,也就是添加微生物来调节菌群平衡,才是被实验证明是一个有效方法。

例如,使用常见益生菌约氏乳酸菌的乳液,可以明显改善和促进特应性皮炎皮损区的愈合;每日2次使用含甘露糖和线状透明颤菌的润肤剂4周,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屏障,使皮肤微生物组正常化;每日2次使用含长双歧杆菌裂解液的润肤霜29天,可以增强敏感性皮肤的皮肤屏障功能,从而改善皮肤干燥,缓解敏感的症状。

根据《化妆品与皮肤健康——皮肤微生态》表示,益生菌是能为宿主提供益处的活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线状透明颤菌等。但与食品中添加的益生菌不同,化妆品中不是添加活菌,使用的大多是益生菌的碎片或萃取物,微生物本身会在生产过程中溶解。迄今为止的临床研究表明,外用益生菌可以通过影响皮肤微生物组的组成,起到改善皮肤健康的作用。

除了外用益生菌之外,还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外用益生元和外用后生元。益生元是可以被共生菌吸收的特定营养物质,通俗地说,就是“给菌吃的营养品”,可以促进它们的繁殖和生长,从而实现菌群平衡,有利于皮肤健康。

而后生元,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小分子代谢产物,参与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皮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共生菌营造理想的生存环境,以及激发和促进皮肤应答反应。总之也是对有益菌类产生正面作用的物质。

林广欣博士等在《皮肤微生态相关化妆品原料研究进展》中表示,后生元有着与益生菌相近的皮肤菌群调控、免疫调控等作用,同时避免了直接添加活的细菌,延长了原料、成品的保质期,因此在护肤品配方开发应用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这3个方向上,都有跨国原料公司研究、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1)益生菌类,大部分使用的是灭活的细菌,比如德之馨公司的SymReboot™ L19馨生态,对乳酸杆菌进行加工,模拟活菌的作用途经,调节抗菌肽的表达,舒缓皮肤、增强皮肤屏障;日本一丸公司的La· Flora EC-12美肌菌,是乳酸杆菌的发酵产物,也用于提升皮肤屏障机能。

2)益生元类,例如帝斯曼公司的原料PENTAVITIN®,官方表示能改善皮肤菌群多样性,解决因微生物失衡引起的头皮问题、修复皮肤屏障等;巴斯夫推出的PatcH2O™,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快速补水;还有亚什兰的Rosalisss™,主要是植物提取成分,可以被细菌代谢或生物转化,释放出更有效的物质。

3)后生元类,如CLR公司的Repair Complex CLR PF™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来源于双歧杆菌,属于代谢产物,主要起到保护皮肤、对抗紫外线引起的光老化;巴斯夫的Relipidum™,可改变表皮葡萄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增加共生菌,使干燥的皮肤屏障得到恢复。

此外,还有一种物质是益生元和后生元结合的原料,称之为合益素。Oat Cosmetics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合益素原料Aurafirm P,是燕麦经过乳酸杆菌的发酵,灭活处理得到的混合物,其中含有完整的灭活乳酸杆菌,还有氨基酸、维生素等,其官方表示Aurafirm P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改善受损皮肤的外观,让皮肤光滑。

国内外品牌在微生态护肤领域的竞争

去年,聚美丽记者在微生态护肤品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了解,我们看到下面这张图,整个全球市场上,与微生态相关的护肤品数量在逐年快速增长。

在这一领域,早几年就诞生了一些小众的独立品牌,如美国化学工程师Dave Whitlock在2013年创立的AOBiome品牌,是全球最早的一家具有突破性和专利性的益生菌护肤品牌。2014年,Tula品牌在美国诞生,利用益生菌技术研发产品。南非品牌Esse在2015年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无水的活性益生菌精华液,针对抗衰老方向等。

(关于独立品牌的详细内容,可以看聚美丽此前发布的文章《押注未来10年最强技术,全球9大益生菌品牌你不得不关注》)

跨国巨头在微生态护肤领域也展开了竞争。2015年,资生堂在IFSCC上发布皮肤微生态的研究成果;2016年宝洁注册了含有益生元的护肤品专利;2017年欧莱雅集团发布报告《An Eye on Research》,将皮肤微生态列为四大研发焦点之一。而后2019年在中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欧莱雅在皮肤微生态领域,对头屑、老化、皮肤干燥、敏感性皮肤等细分领域开展了超过57项临床研究,并掌握调控了益生元和后生元的方法,且开始应用于产品。报告发布一个月后,兰蔻推出的第二代小黑瓶在对外宣称上就强势主打微生态护肤理念。

△截图来自兰蔻天猫旗舰店,小黑瓶产品详情页

相比国际品牌的热火朝天,国内品牌在微生态护肤上反应还不是很大,少数品牌有推出单个产品,将整个品牌定位重压“微生态科学护肤”的只有福瑞达美业旗下的瑷尔博士,其品牌天猫旗舰店的水乳产品页面显示,含有益生菌复合成分Micro-Balanotic,包含酵母菌属/木醋杆菌/红茶发酵产物。


△截图来自瑷尔博士天猫旗舰店,水乳套装产品详情页

当然,也有国内大公司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来切入这一领域,比如2019年7月,健合集团收购英国高端有机益生菌护肤品牌“Aurelia Probiotic Skincare”,宣布进军益生菌护肤美容行业。

未来,在微生态护肤的研究上,曾有多位专业人士向聚美丽记者表示有不少难点,比如皮肤上的微生物种类众多,而且受外界影响如紫外线、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等,在研究上有很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现阶段对某种特定微生物的研究结果很难代表在微生物中的作用;微生物作用的靶点在研究过程中仍然不清楚等。

但正如郝宇博士所说,微生态护肤是一个“真金机会”而不是“镀金机会”。因为它的背后,是无数学者和研究人员对皮肤微生态这个系统的不断探索,就像人类坚持不断探索星辰大海那样。每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每一寸新的往前推进,都意味着我们对皮肤有了更深入的认知,能够让我们在真正意义上更好地解决皮肤疾病和问题。

这样来源于科学探索的故事,是所谓的美丽梦想和个人传奇无法比拟的。

4月份,中国皮肤科学百人论坛正式成立,在10个专业性学组中包含了皮肤微生态学组,也是我们今年的一个重点推进的方向。

接下来几个月中,作为中国皮肤科学百人论坛的发起方之一,聚美丽将推出皮肤微生态的系列文章,包括微生态的研究、各技术解决方向的研究,以及品牌端的整体现状、“产学研”合作的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