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为何板栗产值效益低,还是有人种植?可能你忽略了它的这些特点

板栗是生活中常见的干果之一,具有健脾养胃、止血消肿、强筋健骨等功效,内含的栗仁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清香甜糯,美味可口。而且板栗还具有多种作用,可以被广泛利用在生活中,其栽培意义还是较大的,详细内容跟着小果一起来看看吧。

板栗具有广泛的栽培意义,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在水果市场占据的地位也是较为重要的。

首先来看看板栗的丰富营养物质。根据相关测定,板栗仁中含糖6.03%~25.23%,淀粉25.6%~68.27%,蛋白质4.03%~10.43%,脂肪2.0%~7.4%,以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矿物质(钙、磷、钾)等。因栗仁富含淀粉,可代替粮食作为主食,故有“木本粮食”之称。

栗可生食、炒食,可烹调成多种美味菜肴,也可加工成栗泥、栗粉和栗仁罐头等风味独特的营养食品。除茅栗外,板栗、锥栗的木材特性较好,木质纹理通直坚硬,耐湿抗腐,是工业和室内装饰的良好用材;栗的树皮和总苞含4.0%~13.5%的鞣质,是提炼烤胶的重要原料。

我国每年有4万~6万吨板栗出口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由于中国板栗可溶性糖含量高、味美香甜可口、种皮易剥离,品质优于日本栗和欧洲栗,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锥栗、茅栗等特色坚果由于产量较少,目前还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板栗树适应性和耐瘠力强,在较干旱少雨或土壤较贫瘠的山地也能较好的生长结果,而且栗结果较早,在我国南方,嫁接苗栽培2~3年可投产,6~8年后可进入盛果期,盛果期每公顷产量可达4500~6000kg。板栗和锥粟的寿命长,经济寿命可达100年以上。

栗树的坚果产量虽不及其他果树,但管理省工,成本低,坚果便于运输,纯收益多,适于大面积荒山栽培,既可保持水土,又能增加收入。因此,发展栗的生产,对于满足国内外市场消费的需求、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板栗具有较为重要的栽培意义,那么在我国板栗的栽培历史有哪些?又是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板栗、锥栗和茅栗都原产我国,其中板栗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在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发掘中,发现有板栗的遗存,说明早在6000年前,我国人民已经采食并贮存野生板栗了。在以后的《诗经》《夏小正》《山海经》《韩非子》《战国策》《史记)等古文献中均有板栗的记载,说明至少距今3000年左右我国已经有了板栗的栽培。从文献考证,最早的板栗栽培是在黄河流域一带,其后传至华中、西南和华南各地。

中国板栗很早传入日本,19世纪中叶传至美、法等国,目前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统计资料,2009年全世界板栗总产量141.8万吨,我国板栗总产量达108.5万吨,约占世界板栗总产量的76.5%,居世界第一位,其次是土耳其、韩国、意大利、日本、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

板栗在我国南方的分布很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西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栽培,以湖北、湖南两省产量较多,其次为贵州、广西、江西、浙江。福建、浙江、江西等省是锥栗的集中产区;茅栗在贵州、四川、云南、广西、湖南的野生分布量大,目前栽培较少。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南方板栗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栽培面积增长较快。近年来,锥栗日益受到生产者的重视,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栗的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空苞率高,大小年结实现象普遍,病虫危害严重,这些都是今后应当注意解决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板栗的营养价值、栽培意义以及栽培历史和分布的介绍,相信通过本文的了解,可以帮助更多有种植意向的果农朋友选择适合的果树。毕竟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但是适合的肯定是最好的。

果树种植: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今天的技术分享就到这里,关于更多果树种植管理新技术,可以关注‘蜀乡小果’长期免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