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围剿“广东癌”,他为患者趟出一条新路来


陈明远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特支计划“临床医学科学家”

小严(化名)3年前陆续出现流鼻涕、咳嗽、咽喉痛的症状,初时她不以为意,只简单地在药店买点消炎药吃,但总不见好转,还开始流鼻血。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医生建议她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她被检查出晚期鼻咽癌。在此之前,她未曾听说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恶性肿瘤,更不知道是何时、怎么会埋伏在自己的身体里。

“也许跟你是广东人有关系。”关于病因,医生给出了这样有点令人无语的回答,但却是不容辩驳的事实——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鼻咽癌患者约10万例,其中40%在中国;中国鼻咽癌患者又多好发于南方六省,其中广东省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每年10万人中有20~40人被确诊,是世界大多数低发地区的40~100倍,因此鼻咽癌又被称“广东癌”。

广东省是鼻咽癌防治重镇,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则是重中之重,每年诊治鼻咽癌近5000例,几乎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5%,是世界上最大的鼻咽癌诊治中心。

这里也涌现出一批批治疗鼻咽癌的名医:闵华庆、洪明晃、卢泰祥、马骏等等,当然也包括本文的主角,现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科副主任的陈明远。

年轻的名医

2019年5月,陈明远在时隔两年之后,再次登上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肿瘤学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讲台,口头报告了一项“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联合同时期放化疗对比单纯同时期放化疗疗效”的研究。

这项研究于2008年起,由陈明远的导师——时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科主任洪明晃教授主持,流行病学专家曹素梅教授、临床专家郭翔教授、郭灵教授和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参与,历时10年,终成一剑。

该研究肯定了诱导化疗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作用,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临床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证据,为临床医生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鼻咽癌的整体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改写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鼻咽癌NCCN治疗指南(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guidelines)。按照陈明远说的,如果将放疗比喻成吃饭,化疗比喻成喝汤,这个研究则证明了“饭前喝汤”更有利于控制鼻咽癌。

同年9月30日,欧洲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肿瘤学会议——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巴塞罗那召开,以“让科学更好地照护癌症患者”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万余名专家参会。

陈明远带着团队的另一项临床研究成果登上了ESMO讲台,成为屈指可数的同年在欧美两大肿瘤学盛会上作口头报告的中国内地肿瘤专家。这个研究证实,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区域放疗,可显著提高转移性鼻咽癌的总生存期,这一成果有望改写国际指南,成为远处转移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中国鼻咽癌研究成果获得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认可,这是中国科研的进步,作为中国研究者,能够向全世界分享中国经验,让全世界的患者获益,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会后,陈明远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这件举足轻重的事,陈明远已做了20余年。距离第一次站在世界的学术之巅,出席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AAO-HNFS)和欧洲放射肿瘤年会(ASTRO)口头报告,也已经有10年之久,那时候,陈明远才30出头,还是个主治医师。

趟出一条新路来

“我走上行医之路是一个阴差阳错的结果,”陈明远坦言,他少年时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师,以自己的作品名垂青史。但学医方知医者责任重大,“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认真对待。”1998年,陈明远成为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专业的一名硕士生,与鼻内镜外科结缘。

读研期间,一项对陈明远的从医生涯来说非常重要的技术——鼻内窥镜方兴未艾。“开始的时候觉得鼻子手术挺难学的,因为鼻腔就那么点大,教学的教授一边做一边说你们看这儿那儿,可我们怎么看啊?黑乎乎一片啥也看不见。有了鼻内窥镜就不一样了,光源进到鼻腔,摄像头将内镜所见形成图片放大并实时传到电视屏幕,我们在屏幕上就可以将内部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教授的手法也尽收眼底,无论是教学还是操作,都得到极大方便。”陈明远说。

“大家习惯于直视下动手操作,而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特点就是手眼分离,‘吃在碗里看在锅里’,我喜欢上了这项技术,它也成了我行医最重要的吃饭家什之一。”陈明远笑着说。2001年,他硕士毕业,被留校调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为这里有一台鼻内窥镜,几十万的设备放着没人用,而我会。”

但在当时,放疗几乎是鼻咽癌唯一的根治方法,鼻咽癌外科手术发展停滞,几乎是被同行忽略的学科支流。“支流也要有人来做啊,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科为什么这么强大,就是因为不断有创新,我也想在鼻咽癌外科走一条新路出来。”陈明远说。

经过3年耳鼻咽喉科及3年的头颈肿瘤外科规范培训后,在面对考博专业的人生重大选择时,陈明远的决定与众不同:既没有回到耳鼻喉科,也没有继续头颈肿瘤外科,而于2004年入读时任鼻咽科主任洪明晃教授门下,开始学习第三个专业——放射治疗学。“想改变它,就要先了解它”。陈明远的鼻咽癌外科理想,是根植于鼻咽癌主流技术——放射治疗学的钻研、精通。ASCO和ESMO的崭露头角,让全世界同行知道了广州有这么一个鼻咽癌放疗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明远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来。

众所周知,“局部复发”是鼻咽癌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大约10%的初治鼻咽癌患者会经历复发。当时二程放疗几乎是局部复发后最普遍的治疗方式,但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严重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听力损失、张口困难、鼻咽坏死、放射性脑损伤等等,发生率高达70%,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患者的生存预后。

这成了陈明远思考的方向,“我们能否在肿瘤外科原则的前提下,用鼻内镜微创外科技术进行肿瘤根治性切除,从而避免二程放疗带来的严重后遗症,使患者受到的伤害减到最低?”

▲陈明远与团队一起讨论病人病情

由于鼻咽位于头颅的中央,暴露非常困难,既往开放式手术治疗复发鼻咽癌,需要掀开面部正常组织器官,创伤大、毁容、后遗症多,但是有利于肿瘤的整块、根治性切除。

而当时的鼻内镜技术主要运用在鼻窦炎、鼻息肉等炎性疾病的治疗和内翻性乳头状头瘤、血管纤维瘤和垂体瘤等良性病变的切除,不需要整块切除,而是将肿瘤切割成碎块后再取出,甚至有一种专门的吸割钻,边粉碎边抽取。但显然,这种“掏耳屎”式的切除方法不适合恶性肿瘤的切除,无法保证肿瘤切除干净,甚至可能导致肿瘤的种植和播散。

陈明远提出自己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临床实践:既然恶性肿瘤不能“定向爆破”,那就在鼻内镜引导下,先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分离出来,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将肿瘤包裹在中间,这样就达到了肿瘤整块切除,兼顾了开放式径路的根治性和鼻内镜外科的微创性,走出了鼻咽癌微创外科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陈明远还针对复发鼻咽癌手术创面愈合困难的问题,发明出带血管蒂鼻中隔-鼻底粘骨膜瓣修复技术;针对鼻咽癌手术容易误伤颈内动脉导致致命性出血的技术瓶颈,发明了血管外动脉保护支架专利,突破了经鼻内镜入路切除复发鼻咽癌全部技术瓶颈。

陈明远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接受此术式的患者,“这位张姓患者因为鼻咽癌局部复发来到我们医院,全部积蓄只有8000元,无法支付高昂的放射治疗费用,最后,他在放疗医师的介绍下,找到我为他做手术——只因为外科手术比放疗更便宜。”

他的手术现在不到20分钟便能完成,在那时却进行得很漫长。陈明远沿着深埋在患者头颅中央的鼻咽肿瘤的周围,将正常组织一点点切开、分离、止血、切除,历时8小时,成功地给肿瘤组织“穿上”一层正常组织并完整彻底切除。“过程虽然漫长辛苦,所幸的是手术最终成功了,患者后来一直健康地活着,用更少的钱却有着比做放疗更好的生活质量。”陈明远说。

随着经验和病例的积累,陈明远向大家证实,其所创立的“经鼻内镜鼻咽恶性肿瘤切除+带血管蒂鼻中隔-鼻底粘骨膜瓣修复术”能彻底、有效地切除局部复发鼻咽肿瘤,并率先在国内和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了相关论著。研究表明,该手术5年总生存率达到77%,显著高于调强放疗的55%,并且避免了二程放疗带来的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健康状况评分明显提高,而医疗费用仅为调强放疗的20%。

如今,这一成果已被欧美鼻咽癌治疗指南以及中国复发鼻咽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并被美国著名临床循证医学数据库Uptodate采纳。荷兰癌症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等单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专程前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学习交流,求治病人遍及全球。

2016年,陈明远受邀赴美国科学院头颈外科协会(AAO-HNSF)开设鼻咽癌微创外科学习班,是中国大陆首位在该协会开班授课的头颈肿瘤专家。在一张授课现场照片上,年轻的陈明远站在讲台上,自信满溢,台下不乏白发苍苍的医疗专家,“一个已经移民美国做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的师姐向我诉说,虽然她现在生活优渥,但在学术上却像个懵懂的孩子,有些后悔当初的离开。”陈明远感慨。

▲2016年在美国科学院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学会开培训班

一切为了患者

陈明远将驱动自己在医术上不断创新的原因归结为“有一点点叛逆,不那么循规蹈矩”。但深究下去,毋宁说这是一种“一切为了患者”的大医精神。

面对一个个具体的患者,陈明远殚精竭虑,力求让他们能获得最大利益。

去年年底,一名叫绒绒(化名)的3岁女孩因为鼻咽癌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明远成了她的主诊医生,这是他接手过的最小患者。因为鼻咽肿瘤在头部,诊疗方案除了考虑疗效外,还更多地需要考虑最大限度保护幼童脑部器官。常规的放射治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给周围脑组织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放射性损伤,“长不高长不大”是显而易见的结局。

为了保证绒绒以后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鼻咽科组织了几次联合会诊,全面细致地评估绒绒病情,并由陈明远及其团队给她确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微创手术。最终手术获得圆满成功,肿瘤达到控制,绒绒也恢复了正常的成长生活。

还有一个故事可以追溯到2007年:一位被检查出患上鼻咽癌的女患者已经怀孕16周。是保妈妈,立即引产后放疗,还是保孩子,等生下孩子后再放疗?左右为难。

陈明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先把鼻咽肿瘤切除掉,等生完孩子之后,再来补充放疗,这样就能保下母子。手术顺利,肿瘤切除干净。令人惊喜的是,孩子出生、断奶之后,妈妈的肿瘤都没有复发,颈部淋巴结也没有转移。心下大定的妈妈决定不再接受放疗,复发了再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目前孩子已经长到与妈妈一般高,妈妈的鼻咽肿瘤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10年来,有10个这样的病人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拒绝放疗,接受了这个新疗法,没有一个复发和转移,生存率100%。对应的手术视频文章被著名头颈外科学术期刊“Head Neck”甄选为封面论文。文章发表以后,立即受到著名华裔科学家、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放疗专家Melvin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个新方法为初治早期鼻咽癌治疗提供了一项微创而有效的新思路。

目前陈明远正率领团队进行前瞻性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证实鼻内镜微创手术对初治早期鼻咽癌的疗效,可以预期,这将又是一项足以改写临床指南的研究。

知无止境,行无终点

“国际同行总喜欢问我一个问题,你究竟是放疗科医师,还是外科医师?在他们眼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每次我都会回答:both,但是,我更是一个鼻咽癌医师。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只要是鼻咽癌治疗需要什么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为患者解决疾痛,我就愿意去学习,去钻研。”陈明远说。

“我们治疗所有疾病都有一个指南,就像一部宪法,按照它的指引来。如果你既懂放疗,化疗,又懂外科,你的思路会更加开阔,治疗方法的选择更加恰当。但当你接触的病人越来越多,会慢慢发现方法不够用了,有些问题不能得到解答。我们便开始进行临床研究把问题解决,然后我们再展开基础研究,从机制上说明为什么问题能得到解决,最终成为新的指南,形成一个闭环。”陈明远如此解释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带教查房

陈明远把临床工作比喻为搬砖,把科研工作比喻为砌墙,在如何把临床工作转化为科研产出、如何设计和开展临床研究、如何结合临床问题尝试原始创新、如何有机融合临床与基础研究等方面,他有着很深入的思考。

“现代医学讲究精准治疗,以求患者更大获益,我觉得我们的思路,我们打造的这个闭环,它就是精准治疗。”陈明远语气铿锵地说。

鼻咽癌目前治愈率高达80%,显然,将鼻咽癌由治转防,把鼻咽癌的病因搞清楚,把鼻咽癌早期筛查出来,将是未来鼻咽癌防治的重点。一种恶性肿瘤居然能用地域来命名,无疑让无数广东人为之感到沮丧与恐惧。谈及此,陈明远道出了他认为可能的原因。

01

首先是基因遗传

2002年和2010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益新院士研究团队先后发布研究成果,发现了鼻咽癌患者人群的基因易感位点,显示鼻咽癌的确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就意味着有些人的先天风险更高一些。

02

EB病毒则是较为明确的肇事者

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染到EB病毒,很多感冒就是由此引起的,这种相当活跃的病毒无处不在,残留在口腔中的病毒经过数十年的缓慢爬行,最后落在鼻咽,便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03

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待检验

和地区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广东人喜好吃咸鱼等腌制品,没有取出的内脏在腌制后产生的化学作用会带来致癌的亚硝酸铵。

陈明远介绍,他准备联合中山大学多个学院围绕这个因素做病因学调查。

“具有遗传性不等于遗传病,总体来说不需要过分担心。”陈明远说,他建议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每年检查一下EB病毒,花一两百元做一次鼻咽镜检查,“能做到早诊早治,鼻咽癌并不可怕,可以被治愈。”

2019年11月9日,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成立,陈明远出任主任委员。

“其实,比我更适合当主委的有很多,但是他们都太忙了。而且,广东是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诊治及科研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却没有一个专业委员会,这可说不过去,那我就身先士卒把它搞起来。”陈明远笑着说。

成立专业委员会,陈明远最主要的目标是联合全省专业力量,争取在鼻咽癌的早诊早筛、规范诊疗、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陈明远介绍,肿瘤的分期,从最早到最晚可分为I期至Ⅳ期,早期的鼻咽癌治愈率是很高的,I期鼻咽癌治愈率可达95%,如果等到Ⅳ期,治愈率就明显下降。遗憾的是,在广东,鼻咽癌I期和II期患者加起来的早诊率还不到15%。

陈明远希望能改变这一现状。他目前正在和无创产检之父——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进行对接,后者是国际上知名的血浆DNA研究专家,所发明的技术能让怀孕的妈妈只需要通过验血,便能检测出胎儿可能患有的疾病和血型,大大降低了此前用其他检测方法的风险。

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癌症的筛查和检测上——通过验血便能精准地筛查出早期鼻咽癌,大大降低筛查成本,早筛早诊将能得到实质性突破。陈明远希望这项技术能早日推广和普及到公共卫生管理和公众生活中,提高鼻咽癌的早筛早诊率,进而大大提升鼻咽癌的总体治愈率。同时,他还希望通过合作组建粤港澳大湾区鼻咽癌联防联治联盟,加强三地对鼻咽癌的治疗研究方面的合作。

“总之,就是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努力,围剿鼻咽癌!”陈明远笑着说。



记者|廖维佳

编辑|杨重 苏海宁 责编|张秀丽

来源 |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