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乒乓球横板反手撇撕技战术

技术创新是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国乒乓球队长期保持国际乒坛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2019年国际乒联布达佩斯单项世锦赛上中国队虽然包揽冠军,但在5项决赛中有4项是中外对决,集团优势不再突出。同时自2012年张继科获得伦敦奥运会男子单打冠军、其台内反手拧拉技术达到顶峰后,中国队在乒乓球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瓶颈”时期,这也是近几年成绩出现起伏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在“上旋球”成为当今竞技比赛主导因素的争夺中,围绕着台内反手拧拉技术,国外优秀选手往往以抢攻我方拧拉出的上旋球,造成拧拉者的后续被动衔接,中国乒乓球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战术突破的双重难题。因此,如何在保证中国乒乓球队强调“抢先上手、积极主动”战术指导的同时,解决对方抢攻上旋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技战术突破口。

为应对此种不利局面并在技战术对抗中继续保持领先态势,国乒教练组率先提出采用反撕和撇顶技术相结合的撇撕技术,对对方抢攻上旋的来球进行主动调动和压制,以此来打破对方抢攻造成的被动局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创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以及与战术的有机结合,首先体现在了优秀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发挥中。在最近结束的2022年WTT新加坡大满贯男单半决赛中,马龙在相持段中多次使用撇撕技术调动对手梁靖崑,这种对正手位大范围的调动使得梁靖崑回球质量明显下降,马龙在多板对抗中始终能够压制住梁靖崑,从而最终以4∶0取得胜利。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男团决赛中,广东队3∶1战胜北京队夺得冠军。在最后时刻,樊振东也是连扳5个赛点逆转马龙,而在这盘比赛中樊振东在相持段运用反手撇撕技术的成功率达到71.4%,表现优异。

由此可见,在充分利用撇撕技术击球后弧线偏转造成对方回球难度增加、回球质量下降的战术运用,已经成为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优势技术,回球质量的体现不仅从原来的弧线与速度的高和慢向低与快转化,并且向左右方向的偏转也成为最新趋势,这种趋势变化和正手中远台拉球的侧兜、侧拐有不谋而合之处,充分体现出技术发展创新中正手反手、右手左手、横板直板技术“互换迁移”规律的特点,并且在目前高得分率的驱动下,使用率将进一步提升,而制造弧线偏转的技术趋势也将会在近一个阶段弥补和引领乒乓球项目的技术发展方向。

一、技术特征

  1. 引拍阶段:两脚略比肩宽;左脚稍前,两膝微屈,含胸屈髋,重心靠前,右肩稍低,持拍手置于身前,两眼紧盯来球,双腿保持弹性移动找球,将球置于身前稍左位置,重心快速下沉,躯干核心收紧,右腿蹬地重心左移,大臂内收,前臂外旋内屈,使球拍快速收至胸前,拍头向左上,高于肘部;
  2. 挥拍击球阶段:左脚加速蹬地,重心右移,向前顶右肩与右髋,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附近,小臂以肘为支点,快速向前挥拍击球,手腕外旋并向前下方充分发力摩擦球的右侧;
  3. 顺势随挥阶段:身体重心由右腿顺势前移,躯干略抬高,小臂旋外的同时向前伸出,手腕快速向下制动;
  4. 还原阶段:随时调整身体重心并逐渐回收至两腿中间,小臂内旋还原,大臂内收至体前,髋部与肩部顺势回撤还原,直至基础准备姿势。




二、战术运用

发抢段:当本方发台内短球而对方拧挑上手,回球至本方反手位时,第3板可直接撇撕变线至对方正手,如对方将球回至本方正手位,本方则继续拉冲对方的反手,形成利用正手攻击对方反手的优势,如对方接发球拧挑回球,本方压制对方反手位后对方第4板回球至本方反手,本方在第5板则可伺机撇撕变线回对方正手,并以半侧身的站位形式,准备正手拉冲对方形成压制。



  • 接抢段:对方发台内短球时,本方积极地以拧挑方式进行台内球抢攻,回球至对方的反手位,对方在第3板进行反撕或侧身拉本方斜线的时候,本方可果断的在第4板利用撇撕技术实施正手位变线压制,迫使对方第5板进行大范围的、不稳定的移动回球,而本方形成有效调动后伺机冲拉对方得分。




  • 相持段:在与对方进行正手位的相持中,本方应积极地寻求变线,形成双方的反手相持局面,从而在反手相持的过程中,利用一板反手位的优势压制,使用撇撕技术进行正手位的变线,从而调动对方,寻求主动。




在实践运用中,由拧拉引起的反手位强对抗上旋球,中国队横板运动员马龙、周启豪、直板运动员赵子豪,以及日本运动员张本智和等都在国际比赛中出现了本研究的撇撕技术运用,这再次证明了运动员利用弧线要素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巨大潜在价值。

因此,反手撇撕技术的战术核心是把三大竞技要素,即速度、弧线和旋转聚合为制胜因素——变,从而将技术效能充分发挥到战术策略中,以空间上的纵向速度和横向落点偏转,以及旋转的变化为制胜核心因素,实现包括“压左调右”等战术策略的最佳效果,增大对方的回球难度,进而为本方争取主动、赢得比赛打下基础,并且该项反手撇撕技术,中国国家队部分队员已经通过实际比赛的运用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三、结论及建议

结论

  1. 从技术的角度看,反手撇撕技术是基于乒乓球弧线要素发展下,在训练和比赛实践中出现的反手进攻性技术,该技术与反手反撕技术相类似,但具备“撇”和“撕”的双重结构效能。
  2. 反手撇撕技术的回球具有明显的外在特征,包括显著地提高回球速度、明显的弧线横向偏转以及将上旋来球变为侧上旋的三大回球特征。
  3. 反手撇撕技术实现了在速度、旋转和弧线三个竞技要素上的协同变化,触球点和发力方向是造成回球特征变化的根本原因,而技术实施也是围绕此特征基础上实现的。
  4. 从战术角度看,撇撕技术通过有效地实施竞技要素方面的差异性变化,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战术目标,不仅在战术切入点和战术运用方法方面有较大实践价值,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战术延展性。
  5. 在乒乓球比赛的发抢、接抢和相持的不同阶段都可以根据需要积极运用撇撕技术进行战术实施,其主要的战术策略为“压左调右、借力变线、快慢结合”等为主体,有效地增大对方的回球难度,为本方争取比赛局面的主动和取胜奠定基础。

建议

  1. 充分利用多球与单球结合的训练方法,学习掌握撇撕技术并逐步提高精准性,达到能够在比赛中熟练运用的程度。
  2. 提高撇撕技术在发球、接发球战术中的运用质量,增强前三板主动上手的抢攻意识与相持变化的战术效果。
  3. 根据反手撇撕技术的变化特点,扩展正反手、攻与防、防转攻等配套战术,并积极运用于比赛实践。
  4. 关注因弧线偏转变化而创新的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学习并在实践中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