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春节自救杀手锏,就是带爸妈去旅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春节带上妈妈去远游,不但是专治父母逼婚、亲戚八卦、熊孩子骚扰的自救大招,更拉近了两代人的心理距离。

文、图/阿饼

妈妈一直紧紧抓住护栏,叨叨着“太快了,太快了”“你要是一个人出门,可不能这么晚搭这样的车”“你快扶紧栏杆不要拍照啦”……即便如此,对着手机屏幕拍照,她还是露出了紧张的笑容,头靠着我的头。我也笑了。

午夜12点,我和妈妈坐在一辆三轮摩托车后座,在泰国曼谷街头超速飞驰,身边的广告牌和高架桥栏杆都模糊一片。

我曾试想我的人生里各种浪漫的场景,但带着妈妈去体验疯狂、释放内心的野性,把她教“坏”,大概才是有生以来最浪漫的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没有明说的“方法”,大概就是带上父母去远游吧。这个春节假期,我带着我花甲之年、爱跳广场舞的退休公务员母亲去曼谷旅行,在异国他乡,我们朝夕相处了七天,我带她看花花世界,就像小时候她带我去游乐场玩那样。

━━━━━

从背包客穷游画风,升级为亲子豪华游

我的家乡在广东梅州,带上长辈出发,就得尽量不折腾,所以我选择了离家两小时车程的揭阳潮汕国际机场直飞曼谷。

登机后,发现机舱里竟然有至少5种语言——普通话、英语、泰语、闽南语和客家话。这个机场覆盖了潮汕人和客家人居住地带,而这两个族系有大量的华侨亲戚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小时候,我家乡一带就把“新中苑、马石下、泰康路”(梅州街道名),调侃为“新马泰一日游”。

在心理上,我妈对泰国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感。出发前,她的广场舞伙伴就给她列了必做清单——吃榴莲、看人妖、穿大花裙子、买佛牌青草油、寺庙祈福许愿。

这是我第五次来曼谷,也是我选择带妈妈来曼谷的原因,我对这地头比自己国家的首都还熟,起码保证不出差错。出发前,我把能提前在网上预约的都定下来,比如酒店、一日游包车和中文地导、湄南河游轮晚餐、最高楼夜景自助餐等,号称“带妈妈曼谷七日深度豪华游”。

以前我自己出门旅行,基本是背包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穷游画风,这次蹭了母上大人的光,过了一把奢侈游的瘾。但这位普通又典型的中国大妈,过惯了俭朴的生活,总是会问我“这顿饭花了多少钱”“住酒店花了多少钱”,我最怕她说“这太贵了咱们退了吧”,所以给她的报价至少得打个六折。

好在泰国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旅游地,我在市中心订了一个设计型酒店的豪华套房,人民币400元/天,同样的房间在国内要上千。我妈看着非常满意,她进门转一圈,说了两件事:一、电热壶在哪儿?我要喝热水。二、我现在要睡一觉,晚上再出去。

━━━━━

对陌生菜系,最高评价是“不难吃”

母女24小时相处,还是有许多磕磕碰碰。

比如,在喝热水这件事上,我俩每次都会斗智斗勇。有一种肚子疼叫“妈妈觉得你喝冷水会肚子疼”,有一种失眠叫“妈妈觉得你喝咖啡会失眠”,更别说肆无忌惮地喝冰可乐、吃雪糕了。于是我俩吃饭的餐桌上,总是两套饮具,我给她点一壶热水或热茶,我自己点一瓶冰镇可乐或咖啡。

尝泰国菜更是新挑战。我试着点冬阴功汤、咖喱海鲜、菠萝炒饭和泰式炒通菜等最典型的泰菜,习惯了每日喝老火汤等清淡广东口味的妈妈,礼貌地每一道菜都尝了一点,知道我正等她发表结论,于是说:“嗯,不难吃。”这是她对陌生口味能给出的最高评价。

吃了两天泰国菜以后,我觉得她的接受度没太大进展,就带她去吃一家网上评价很高的老字号“红大哥水门鸡饭”,类似客家人最爱的白切鸡,还有老火炖盅香菇鸭汤。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我妈一口气吃了两份鸡油米饭。

吃自助餐又是另一种体验。我安排了湄南河游轮晚餐和全城最高楼“彩虹云霄”晚餐。游轮上都是中国、印度、韩国和日本的游客,基本都是拖家带口。我妈怕浪费食物,想按我之前教她的吃自助餐流程——开胃菜、主食、甜点,优雅地一道一道来,结果被同舱游客一窝蜂抢白灼虾的阵势吓到了,以至于后来再去彩虹云霄时,她也忍不住给我多夹了几只大虾和螃蟹。

不过,在尝试奇怪食物这件事上,我妈也会有“亲妈”的一面。参观大皇宫那天,我们在皇城外遇到泰国民众为刚去世的国王拉玛九世举办守丧布施食物活动,当地警察和泰国大妈异常友善地给我们递一份芭蕉叶裹着的红色米粉和咖啡,我本能地摇头拒绝并感谢,可我妈欢天喜地地接了过来,然后让我尝了一口——不是一般的难吃。

我说:你跟人家接过来的,你尝一下?

我妈微笑且坚定地拒绝了。

旅途中的母亲让我意识到,跟长辈相处并没有那么困难。

根据亲戚和朋友的嘱托,我妈一直有“去泰国吃榴莲”的执念,执着到看见榴莲就不由自主地冲上去用中文讲价。她想让对方重新包装一个小份一点并且便宜一点的。在曼谷的市集里,很多小贩看见中国游客也能随便飙一两句中文,比如“便宜”“好吃”“漂亮”……

就是这样比手画脚地,他们的对话从普通话变成广东话再变成客家话。原来,卖榴莲的大叔是我们梅州老乡、第四代泰国华侨。大叔感慨,自己和家人前两年还回了一趟家乡,但他的下一代都不会讲中文了。

就这样,我妈站在夜市街头,一边吃榴莲一边用客家话跟当地人唠嗑。她说:“老板你这榴莲不够甜啊。”大叔用标准的客家话答:“唔好铁甜啦(不要太甜),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要注意糖尿病。”

事后,我妈觉得相当自豪。我也开始改变想法,她让我意识到,跟长辈相处并没有那么困难和僵硬,他们像孩子,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和安全感,就会真正展现出天性。

当晚睡觉前,我俩躺在床上忙着发朋友圈,她虚心地问我发哪个图比较好、要怎么写句子、位置动态怎么发,等等。

我一条条跟她解释,顺便教她识别微信里默认表情包的“潜台词”,告诉她“微笑”表情代表“呵呵”,“再见”表情表示“聊不下去了”,要表示得意、羞涩、没眼看又分别应该用哪个表情。我还给她演示年轻人最近玩得很嗨的“中老年表情包”——大概没多少为人子女的会这样“教坏”自己的父母吧?

━━━━━

打破中老年观光团

“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点拍照”的劣习

虽然是“豪华游”,但凭着手机里实用的导航工具,我在很多时候都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能走路就不搭车,能搭乘轻轨的就不打车,如果碰到高峰期还会找一部“突突车”(三轮摩托车),风驰电闪、穿街走巷。

我想打破中老年观光团“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点拍照”的劣习,希望妈妈能更多地“接地气”,真正感受去到一个陌生地方的生活。

第一天去考山路夜市,我们暴走了一个半小时,途中经过了很多条完全没有游客的僻静街道,一路上我给她讲解我所了解的泰国文化、历史和宗教。

走在街上,识别当地人和游客是非常容易的。泰国国王拉玛九世刚去世不久,泰国人要为他守丧一年,所以穿全身黑色的必定是泰国人。街上每个建筑门口,都设有挂着黑白绸缎的灵台,满大街都是一种肃穆的气氛,包括我们酒店的前台——明明是很高级时尚的室内设计,突然来了一个灵台。

初来乍到,我妈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就脸一沉。我知道她忌讳,赶紧给她解释。她每次走楼梯都避开前台直接从地库上楼,但后来见多了,去了大皇宫和博物馆,也就见怪不怪了。

也正因为带着她,我特地提前在网上订了两个当地的中文导游和保姆车一日游项目,分别是参观大皇宫和大城王朝、体验铁道市场和水上市场。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认识了其他中国游客,也都是家庭组合。其中有一个带着父亲出游的儿子,他问导游:“下午你能帮我们找一家麦当劳吗?”导游表示不解,儿子解释说:“我觉得你们的菜吃了都不太干净,还是给我爸吃麦当劳吧。”

可怜天下儿女心。我妈和我在一旁听了偷着笑。

我妈后来感慨:“以前我总以为把子女送出国去很威风,现在看来,你们在国外生活也很不容易。还是我们小城市里好。”

━━━━━

女儿觉得,春光已老;母亲却说,春光还早

旅程中,除了我太贪心,安排了各种当地美食,把我妈的肠胃吃坏了,一切都似乎非常顺利、愉快。大年三十回到家后,我们马不停蹄地投身到春节家族聚会的氛围里。我和她被家里人笑称为“番客”(客家人对华侨的旧称),这些几乎一辈子都不怎么出门、对旅游的概念还仅限于跟团的亲戚们,也发现了自助游的乐趣。而在那几天的饭桌上,我也似乎得到了少有的“厚待”:耳根清净。

可是,好日子没过几天,她还是跟我聊起了老生常谈的问题——该找个人过日子啦、平时要少花钱有存款、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

当时我一下就情绪崩溃了,我想——我做了那么多事,就是想要改变这种关系状况,然而我还是失败了。三十几岁的人哭得稀里哗啦。

第二天,她跟我道歉,告诉我,她跟我差不多年纪时也失眠严重、神经衰弱,也跟我外婆经常吵架等。她说:“你对我的好,我全部都知道。我心里都明白。看着你这样,我知道我真的老了,我变成了你外婆,那你也就像我当年对她那样对我吧。我只会越来越老,越来越糊涂,你听我叨叨就好,全都别往心里去。”

这大概是她第一次当面跟我表达这么深的感情。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你以为是你个人的际遇所形成的性格、情绪、健康,但其实这些早已在家族的基因里排好了序列,到了年龄就挨个儿触发,就像我外婆、我妈、我。当然,生物总是在进化的,除了遵从基因的脚本,我们应该会一代一代地螺旋式变得更好。

——“妈妈,我觉得我太老了,嫁不出去了。”

——“傻丫头,说什么胡话。以后我不催你结婚了,只要是你的选择我都支持,只要你开心。”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4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