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7日 星期四

千里房陵 魅力无限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 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县城距省会武汉市582公里,距十堰市政府102公里。县境东西长300公里,南北宽131公里,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有“千里房县”之称。全县辖7个镇、17个乡、1个乡级国营林场。109个管理区(街道办事处)634个村(居)委会,3483个村(居)民小组,12.98万户,50.61万人。房县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麦、花生、芝麻、油菜、 大豆、马铃薯、红薯、烟叶等。主要土特产品:花生、茶叶、木耳、香菇、天麻、油桐、绿豆、红小豆、生漆等土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亨有较高声誉。 黑木耳主产地为房县,多年产量都在100万斤上下,名列全国第一。1981年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对全国黑木耳营养成份的分析测定,房耳以吸水能力强、营养成份高、耳大肉厚、味道鲜美而名列前茅。

千里房陵 魅力无限

房县局部图

房县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大宗骨干土特产品千余种,代表世界消费潮流的绿色产品50余种,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 皆以其品质卓越、纯天然无污染而驰名中外。特别是黑木耳、香菇、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已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云耳”、“燕耳”,在国际贸易中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产品畅销五大洲。香菇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大部分销往亚、非、北美等地。黄酒是唐中宗李显贬居房陵而流传后世的“宫庭御酒”。现在,此酒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嫁接糅和,进行特殊配方而成,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极高的饮用价值和医用价值,是符合国际酒类发展方向和国际消费趋势的畅销饮品,被人们誉为“神酒”和“液体蛋糕,,。七是药材资源丰富。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400多个中草药标本采集于房县。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享有盛名, “北岸黄莲”属全国佳品。中草药基原种类达628种,资源蕴藏量348万吨,全部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药材。

黄酒又称“皇酒”,史书记载,唐武则天时,李显贬为庐陵王,在房陵居住十四年,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房县黄酒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经检测:酒的热量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经脉、厚肠胃、养脾扶肝、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优点。黄酒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千里房陵 魅力无限

房县黄酒

湖北省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因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来,房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每吨黑木耳换外汇1.8万美元。房县地处南北交替气候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再加上山峦起伏,树林茂密,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而这里生产的黑木耳色泽好 ,外观美,肉质丰富,质地佳,味道正。早地1965年举行的全国各类黑木耳评比中,房县黑木耳以干耳1市斤泡发26市斤而独占鳌头。1980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上,房县黑木耳以营养成分高,杂质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房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在2000年前的>一书中就有记载。在唐中宗时,房县黑木耳作为钦点进京贡品而誉满京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产黑木耳,积累了一套非常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房县制定了“兴山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黑木耳基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也再不断提高,产量也连连上升。目前全县黑木耳耳林基地达到200万亩,黑木耳年产量达60万公斤,最高产量达架平单产10公斤 。该县黑木耳产量占湖北省的1/3,占全国的1/8。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 ,誉为“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中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对高血压,动肪硬化症有良效,还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 ,具有较高医疗价值 。明代医学李时珍在>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建食品。

千里房陵 魅力无限

木耳种植

我爱房县,它是我永远的家!

上一篇新闻

酒秘|飞天茅台的以“小”见“大”

下一篇新闻

东莞一位骨灰级吃货的总结,值得收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