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烂尾楼之谜


文 / 子木

来源:子木聊房

“为什么我们房子盖了40多年了,还能烂尾?”

昨天,办公室小汪,一脸疑惑地问我。

我一时竟然没有回答上来,并不是因为知识库不够,而是感觉有些无奈。

神州十三号都载着女航天员上天了,高速上都有人边睡觉边开车,小区里都有人溜“机械狗”,购物软件和抖音都能分辨你的喜好……

唯独房子,最基础的居住问题,还在原始年代。

网上有一个形容特别好,房子就是中年世界的“盲盒”。

唯一一个你花了一辈子钱,却买到了未知数的商品,运气好的话,送你几年维权,运气不好,直接塞给你一个半成品。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答案是:预售制度。

这个词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但真正能透过现象,明白背后逻辑的人,一定不超过10%。

据经济观察报消息,日前住建部正在筹划出台一项重磅级政策,对预售制度采取正面打击策略,彻底解决烂尾楼问题,它是否能起到作用呢?

今天,带着这个疑问,子木以一文还原前因后果,系统性剖析其肌理,解读烂尾楼背后的秘密,一定对你买房有所帮助!

饱受诟病

1956年的香港,高楼林立,灯红酒绿,被纸醉金迷的气息笼罩。几大财阀占山为王,瓜分市场份额,“香港地王”霍英东提出了“楼花”概念。

因为房地产开发涉及庞大资金量,有这个能力的开发商特别少,而当时的香港正处于经济爆发期,大量的居住需求涌来,供需矛盾突出。

“为了快速增加商品房市场供应量,让老百姓有房子住”,香港政府出台了《预售楼花同意书》制度,也就是,房子未盖成,或者还未动工,开发商也有权对外销售商品房。

至此,香港房地产市场彻底走入高速通道。

1994年,还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内地,同样面临极端的居住供需矛盾,在与新加坡制度反复衡量后,最终决心引入“楼花制”,也就是现在的商品房预售制度。

结果,内地房地产发展速度秒杀香港,短短几年,开发商数量爆发式上涨,达到10万之巨。

从现在往回看,客观评价,预售制有“正反两层”含义。

正面:所有城市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入高速化发展进程,带动经济向上增长,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商品房的供应效率。

反面:很多城市患上了“土地依赖症”,而且开发商“空手套白狼”,造成了巨大的债务黑洞,房价涨速凶猛,烂尾盘满地。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报道,“住在烂尾楼的人”。

辽宁大连君临天下小区,一个烂尾了8年的高层住宅小区,没有电没有水没有电梯和暖气的毛坯房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他们本应该住在温暖的房子里,看窗外大雪纷飞,而现在,只能在窗户上钉上塑料布,蜷缩在铁床上祈求晚上可以过得快一些:

因为第二天还要打工赚钱,还房贷。

与烂尾同行的,还有货不对板、公摊面积大等问题,在微博的一项万人调查中,“取消房屋预售制”的支持率高达96.8%。

这种人人喊骂的模式,为什么不能跟限购一样,强制取消呢?

的确,这些年有些城市也在努力,比如去年3月,海南提出全省只卖现房,今年北京、杭州等地,在土拍规则中,引入“竞现房”条例。

但更多的城市不敢这么做。

首先,强制取消预售制度,会导致大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其次,土地流拍现象会加剧,土地财政跳水,这两大后果,是否能接得住。

所以,现房销售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而现在,为了防范房子烂尾风险,只能采取统一的方法来应对:

“预售资金监管”。

开发商的猫腻

其实,如果你去售楼处买新房,首付款等花销,第一时间并不会到开发商手里,而是当地房管部门指定的“专用账户”。

然后房管部门再根据当地情况,在项目未封顶之前,监管一定比例的资金。

比如太原监管资金比例全国最高,达40%,南宁最低15%,其余款项,根据施工合同、工程进度申请调拨。

这就像小孩子住校,开学时,家长千万不能一次性把生活费给足了,没有自控力的孩子,大概率会拿着钱打游戏谈恋爱凑热闹,没几个月就能挥霍完。

如果按照“自有资金+预售资金”,无论如何,项目是绝不会烂尾的,然而,马克思说过:

“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预售资金是一个以亿为单位的数字,懂金融的人都知道,几十亿的资金放在任何地方,哪怕是一天,利息都非常可观,这在当下利润稀薄的楼市,无疑是狼群中的肉。

这两年,开发商在逃避监管上,比孙猴子的招式都多,甚至有的开发商还研究出了“葵花宝典”。

比如跟政府、银行打通关系,让他们做担保;争取把所有项目放在一个银行,打包监管,利用项目不同的开发进度,盘活资金;用第三方监理单位提供的报告,忽悠监管部门;着急起来,还可以威胁银行,不给解冻监管资金,就断绝合作关系……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如果单纯拿钱出来赚利息也就罢了,唯独有些开发商不消停,还喜欢乱投资,搞物流、教育、体育,甚至新能源、机器人……

比如某大暴雷,并不是因为房子卖得不好,而是地方项目卖的钱,大都通过一些违规手段抽调给了总部,总部又拿着钱投资了其他项目,这样只要有一个项目出现巨大亏损,其他项目的进度都跟着完蛋。

去年,因为疫情影响,各地为了刺激楼市复苏,纷纷降低了预售资金比例,导致楼市维权案例飙升。

而后监管部门出台“三道红线四档管理”,开发商资金面承压,更加剧了烂尾事态的演变。

时代的变革

小汪看完香港的房地产史,无奈地说:

当初香港是为了给房屋增加供应,让老百姓有房住,才出台的《预售楼花同意书》,可没想到,66年后的今天,依然还有那么多人没房子住,房价还涨到了世界第一。

徒弟会走师傅的老路吗?

我说,不会。因为你会发现,我们的市场有一种特殊的“归零机制”。

你说教培乱不乱,归零了;炒币乱不乱,也归零了;当初的P2P乱不乱,也归零了……

在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有一双大手强行拉回到正轨,这是我们不同于香港的地方。

拿房地产调控来说,你会发现今年很少听说“因城施策”这个词了。为什么呢?

是因为“因城施策”根本压不住房价,不是地方没决心,而是利益捆绑,关系暧昧,很难下狠招,所以高层决定出面,直接跨过地方到市场,定向调控。

新房市场,直接限价;二手房市场,出台“二手房指导价”。

炒房第一城深圳,二手房几乎冻结,成交量已经连续6个月下跌,不可一世的学区房降价600万,登上大字报。

预售制度大概率也会这样。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一位接近主管部门的人士透露,住建部拟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目前文件正在起草中,现阶段正要求各地方住建部门汇报相关意见及建议。

预计今年,关于房地产开发商的监管办法会详细出台,中国再无烂尾楼的时代,或将来临。

当然在这之前,有些城市的购房者不用过分担心烂尾风险:

一线城市普遍要求严格,房子大都要求盖到一半以上,才给发预售证,其中广州要达到2/3,上海徐汇区则是要求住宅结构封顶,所以基本没有烂尾风险。

二线城市中,哈尔滨要求最高,需要达到主体的2/3,唐山最低,仅是正负零预售。大家可以打开图,仔细比对,打到主体2/3才出预售证的,烂尾风险非常低。

在资金监管方面,每个城市也不同,二线城市太原最严,高达40%,南宁最低,15%,这些都是风险的预示。

整体来看,三四线的开发商,普遍要求不严,因为地方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有的新盘甚至盖个售楼处就能卖房,是风险集中区,大家一定要小心。

最后一定要注意,每个项目都会有一个专用的银行监管账户,很多城市甚至是每一栋一个账户,合同上也会写得明明白白。

交定金、打首付款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如果售楼处小姑娘告诉你,需要打到另外一个不知名的账户,这可能是挪用资金的套路,一定要盘查清楚,留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