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车票开始进入抢购,距离春节只有41天了,小伙伴们是不是都很期待呢?
作为吃货的小编,最为期待的就是过年的各种小吃,想起都流口水
听老人家说,广东人对春节时间的界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至次年正月16,这段时间都叫“过年”。在这期间,除夕的“团年饭”,固然是春节重中之重,不但丰富多彩,且蛮讲究“意头”。比如席上一般有鸡(有计)、鱼(年年有余)、蚝豉(好市)、生菜(生财)、发菜(发财)等等以求吉利。
年夜饭
其实,过年除了餐桌的丰盛佳肴之外,传统小食也数不胜数,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更给春节增添浓浓年味和温馨亲情。
下面让我们来过过眼馋,看看这些过年才有的年味小吃,你吃过几种?
炸油角
炸油角--“油角弯弯,家财百万”,因为形状像“荷包”(即钱包),油角被赋予了“家肥屋润”的好意头。“开油镬”炸油角,是年前家家户户的一件大事,为的不仅是舌尖上的酥香,更是蕴含了合家团聚之情。
煎堆
“油角弯弯,家财百万”的前一句是“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据专家考证,煎堆就是由唐代以前的“煎饣追”(dui)演变来的。唐人王梵志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菠萝蜜。”
蛋散
蛋散有几好味,真是吃过才知;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
咸水角
咸水角是广东、香港和澳门地区常见的传统名点。咸水角内里馅料有猪肉碎、韭菜、虾米、冬菇、沙葛。将滚水冲入澄面中搅匀,糯米粉置盘中,加入糖、猪油、冻水搓匀,再与澄面混合。分出多份粉团,每份放入馅料包好,放滚油内炸至浅金黄色便成,口感脆而不韧。
年糕
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江米条
江米条属于春节过年必备食品。外表香甜,酥脆无比是无数80后的童年回忆。将江米粉加水和成面团,上锅蒸熟并做成面团然后切成面条放入油锅内炸制,出锅后上浆即可。
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常见于粤时茶楼的点心,同时也是广东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贺年糕点之一,意为“高升”,跟吃年糕的意头相似。除广东以外,萝卜糕在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地区亦甚为普遍,当地华人以闽南、潮汕语称之为“菜头粿”。
炒米饼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米未熟就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的手要不停的炒,是很辛苦的事,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所以啊,吃炒米饼,吃的其实是亲情、温情哦。
糖环
糖环是广东、广西一带有名的汉族特色小吃,流传于广东惠州和原来惠阳地区如东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在桂北山区贺州一带也有流传,做法类似,材料有别(广西用糯米粉、惠州用面粉)。曾是过节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节前都要准备大量应节食品。特点是香脆可口。
春饼
古代立春日所食之面饼,烙得很薄,又称薄饼。与数种生菜同食,则号为春盘。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江南也有春饼,但做法不同于北方。
瓜子
以前的人平日嗑瓜子叫做穷磕,而年三十晚上嗑瓜子叫做磕穷,是摆脱贫穷的意思,所以就传下来年三十要嗑瓜子的习俗。红瓜子曾经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小零嘴,一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喝茶再磕一把红瓜子,年味儿十足!
猫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