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们好鸭~这里是你们的lala~
大学四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位是保研北大汇丰的学霸小姐姐
一位是曾入围CCTV金牌实习生的暖心小哥哥
在坐落于天府之国的西南财大
他们各自又有怎样出彩的人生?
一起往下看吧~
嘉宾简介
小姐姐:
李吉筝,2017级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长期位列专业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唐立新光华菁英奖学金等14项荣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5项科研课题
- 在校期间,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二等奖等10余项奖励
- 保研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大学管理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双硕士项目,并获得一等奖学金
小哥哥:
徐皓嵩,2020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大四保研至西南财经大学
曾入围CCTV金牌实习生,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成都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 SWUFE未来财经计划青少年儿童财经素养教育项目创始人
- 新华网线上云课堂专栏讲师
- 华西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特邀讲师
-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财经素养必修课讲师,项目获得2020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金奖
01
小姐姐 李吉筝
十八岁那年,我开始质疑努力的意义
我高中就读于成都某知名四七九,记得三诊时,我的排名是年级11,年少轻狂的我甚至觉得自己是复交浙的种子选手
结果那年高考发挥失常50分,以年级300+的排名被录取到了西财那年收分最低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浑浑噩噩过了一个暑假,我也没想通自己为什么会发挥失常,我谈不上刻苦,却也算勤勉;谈不上聪明,脑子却也够用;就连高三的时候早恋也是和男朋友比谁的理综考得高,谁的题刷得多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总有一些你永远都想不明白的小插曲。所以我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努力无用,运气占优”的坚定拥护者
大一那年,2017年9月,我独自开车来到西财,想在这里大展身手
但很快,精彩的百团大战、东门外号称“小香港”的柳浪湾小吃街、距离学校几公里的国色天香游乐园、接连不断的聚餐、狼人杀…都让我我这个从小活在学生守则里的三好学生如同进入了新世界
我心想,这样的大学也挺好
好在,高考的痛时不时折磨着我,很早就让我从这轻松愉悦的生活中醒悟过来
转折点在大一上高数和政经的期中考试,我出乎意料地考得还不错。于是,一个清晰而大胆的想法突然从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跟我妈说:“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第一,这学期我要考第一;第二,大一结束我要拿国奖;第三,我要保研。”
就像是冥冥中注定,我也未曾想到,当年列的三个目标,居然都一一实现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大二那年,我的前两个目标逐一实现,我很幸福,却又被更大的欲望,也就是我的第三个目标所支配
西财的一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考90分和60分有什么区别呢?考90分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束缚。”
我的心路历程可以验证这句话为真。因为一旦身边的人给予你“优秀”的标签,你就很容易被卷进去,以至于要不断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维持这个标签
除了GPA,我深知过往履历的不足,于是源源不断地参加比赛,从大一每天11点前入睡,到经常熬夜写商业计划书,每天平均五六个小组讨论,但很多都以失败告终
印象深刻的是大二下水逆的六月份,当时参加的比赛全部没拿到名次、学生会事务繁杂、雅思初考不顺、期末学习压力巨大、逛街散心时手机被偷……
这一切都在我因为飞快骑车,裙子绞到轮胎里,摔倒后留下了至今还没消散的疤痕后嚎啕大哭
尽管大二那年有参加不完的小组讨论、无数遗憾的比赛、竞选失败的学生会主席团、全英授课的专业课、打分不留活路的外教老师……
但我有缘在一个保研思享的公众号上认识了我的男神,他的鼓励、经验和人格魅力让我知道,也许我也有机会冲刺清北,我想,这就是标杆的力量
大三那年,保研所需要的院校、成绩、排名、英语、比赛很多都已经定型,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
发了数十封言辞恳切的邮件,甚至被自己的专业负责人所拒,但好在终于有两个年轻的老师愿意收留我
科研的道路并不轻松,看英文文献看到头晕、转录访谈文档转到窒息、数据收集失误给老师添了不少麻烦、写的论文初稿让老师改到崩溃……
我想,这是很多科研小白都经历过的耗时耗力的过程
疫情期间,保研夏令营申请之旅终于开始。写文书、改简历、准备入营论文、模拟面试、积累时事新闻……这些成了我的日常
虽然心虚枯燥,但也永远难忘
2020年的4-7月份刚开始投递夏令营屡屡失败,邮箱空空如也,从信心十足到自我怀疑
到那时候我想,哪怕给我一封拒信也是好的,至少邮箱不用显得那么空旷。不过这也让我和一些朋友建立了革命友谊,我们一起安慰求抱抱、一起在群里吐槽、一起在草地上一边吃烧烤一边畅聊、一起补充保研“渣男语录”……
这种共患难的情谊,我想,我们会永远铭记
给大学生活做个总结,这几年,我做了很多梦:
想去广播社,却因为N,L不分,在面试场上被评委贻笑大方
想当学生会主席,却因为老师一句“我知道你很优秀,但我要选最合适的”(是不是很像渣男语录),被拒之门外
想考个拔尖的英语成绩,却因为实力不足,六级580,雅思7.0,处于一个不好不坏的尴尬地位
想拿个比赛全满贯,却因为没有经验,参加了数10项比赛中,最后成功又勉强能看的不过寥寥
想做个科研精英,却发现自己根本没这个天赋,哪怕有过五段科研经历,也写不出一篇可以发表的文章
想去职场做个都市丽人,却因为假期懒惰,三年了也没有一段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
想做个社交达人,却做不到八面玲珑,大学收获的好友还是屈指可数
想和别人一样喝酒蹦迪,却素颜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灯红酒绿的成都某知名酒吧space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想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却因为异地,见男朋友的次数屈指可数,硬生生变成了兄弟和网友
……
这么看下来,我的大学经历有些许“中庸”,没有突出的特长,也没有卓越的成就,一直走在比较平缓的轨迹。但我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从N、L不分到苦练普通话,得到室友的认可
从发言紧张到锻炼出有自己特色的台风
从参选学生会主席失败到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尝试更多的竞赛、科研、实习,以丰富自己的经历
从没有特长到各方面均衡发展,也能凑出一个还看得过去的简历
从夏令营入营接连被拒,到后来顺利通过全英面试,保研到北大汇丰与新国立的双学位项目,并拿到一等奖学金
从化妆小白到不断学习化妆和穿搭,离成为都市丽人的目标越来越近
从不喜欢运动到现在每周都会拿出三四天的时间去健身房撸铁
从大家都不看好的恋爱,到异地四年,也算是证明了自己的坚持和毅力
从孑身一人到和几个朋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
其实,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特长,那么避免明显的短板也是一种长板
另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三年以来,西财给予我太多成长,如今,那些曾经指引我们的人逐渐离去,而我由于实习,大四这一年也将漂泊在外,但财大在我心里永远存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因为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余生数十载,无论身处五州四海,柳林风骨依旧永志难忘
02
小哥哥 徐皓嵩
要开始讲故事之前,还是那句老话,没有哪种活法是绝对正确的,我讲我的故事,你听听便罢,若能有所共鸣,那我再开心不过了
大学应该怎么过?当你预想自己站在大四毕业——人生的一个小小的路口,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选择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将会愈加模糊
18岁第一次走进西南财经大学的校园,到现在22岁继续留在这里读研,不敢说大学过的多么精彩,但留下的遗憾至少不多
要说为什么来这里,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爸妈,还记得他们叫来一众业界朋友,与我“谈天说地”,鼓吹经世济民的大学问
一心要考医学院的我,因为受不了他们唠叨,也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随手填了唯一个财经类的志愿
结果,上了
也正因为如此,大一,当大家蜂拥去报金融类社团,讨论投资和金融界新闻的时候,我选择了成为一名志愿者和小提琴的演奏者
我活跃在小朋友和老人的视野里,活跃在800人厅的聚光灯下,有时也悄悄藏在隔壁学校的琴房里
就这样,格格不入的我,带着对财经世界几乎为零的兴趣,在大学闯荡
大二,继续忙碌在众多个角色里的我,开始了好奇和具有突破的尝试
我记得自己为了一个没有经费支持的全新服务项目四处求人、崩溃痛哭的样子;也记得为了学弟的舞台告白特别编排音乐剧,在台上笑得像个老父亲的样子;还记得为了创新班级活动熬秃了头,但看到全班100%参与率时脸上突然的温热
懵懵懂懂中,小小舞台上,欢呼雀跃与默默流泪交织的情感里,大学已经过了两年。接踵而来的那个大二的暑假,改变了我的轨迹……
那年暑假的支教,我第一次拿到《经济王国的奥秘》读本,给山区的孩子讲授财经素养课程,但奈何没有规范的课程体系和教案,孩子们上课困意连连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三我开始了财经素养普及的探索
从一张张手工剪裁的教具,到一套套精美完整的课程盒子;从无人了解的6人团队,到全国金奖的莫大荣誉
从给几十个社区小朋友上课,到通过新华网给上百万受众直播;从一个对财经不感兴趣的另类青年,到不断突破寻找授课灵感的奋进青年……
那个时刻开始,我才开始慢慢读懂了“经世济民”,找到了自己身为财经类大学生的价值
从大三到研一,我带着SWUFE未来财经计划一起前行了2年有余,我也在大学里不断成长
有过因为不被理解而失声痛哭的夜晚,有过因为奋斗而与朋友一起见证的黎明,参加过压力让人紧张到呕吐的面试,也因为迷茫或是网抑走过无数次晨曦或是朝晖的操场
从迷茫,到清晰,再又陷入迷茫,每个人的大学四年,或者说每个人的人生都处在这样的循环当中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走好大学四年,我想说——学会尝试与坚定
在这里试错必任何时候的成本都更低,所以大胆尝试,如果看清了路的方向,就坚定地走下去
当然,大学四年里也有些遗憾,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现在读研了,希望那道暖光一直都在,只要遇见,我便会用尽全力抓住你
大学的故事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上一站,我从成都石室来到西财,下一站,我还在这里,但希望身边能有你,陪我坐在寝室楼下的长椅
西南财经大学,我爱你
你说 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