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讲着不同的方言。
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汉语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关于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官方学术分法:汉语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话区全国人民都大致听得懂外,其他九种方言之间在没有普通话作为桥梁时是无法互相沟通的。
汉语方言十大区域分布图
这九种分别为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和客家话,九种方言使用人口共占汉族人口约32.3%,其中最多的是吴语7.1%,其次为闽语5.6%,晋语4.7%,粤语4.1%,客家话3.4%,赣语3.2%,湘语3.2%。
官话是汉语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绝大多数地区、南方的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以及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话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区以及福州长乐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岛的形式出现。现今中国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话、洛阳话、成都话和扬州话为代表。
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话、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标准华语)均以北京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官话,也可称为“官话方言”,过去也被称为“北方方言”“北方官话”,但由于使用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人口都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因此“北方方言”的叫法不甚准确。从1980年代后期起,中国大陆的汉语方言学界的期刊和专著已统一使用“官话”这一称呼,不再使用“北方方言”、“北方官话”的称呼。
官话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
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使用人口约6305万,晋语区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黄河汾渭河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晋语的主要使用地区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南省黄河以北大部、河北省西部,地跨175个市县。晋语位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相对封闭,是造成晋语在北方较为独特的原因。晋语核心区主要为太原话(已分化成新老两派)和吕梁话 。
吴方言: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将近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9000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国际语言代码为wuu。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
徽语(徽方言),即吴语-徽严片,是一种分布在钱塘江上游地区古徽州府、严州府大部、饶州府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436万。
现代徽语分化于吴语,因其失去全浊音被排除出吴语,但由于其连续变调、韵母及句法和词汇上接近金衢等处南部吴语,广义上可归属吴语-徽严片。与邻近的吴语及赣语相较,徽语兼具两者特色,如声母系统接近赣语,而韵母系统则与南部吴语接近。
徽语保留了很多的中古汉语的特征,如入声、次浊音、文白异读的保留,和北方官话差别大,和吴语一样,徽语的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旧时徽语以歙县徽城话为代表音,严州话则以原建德梅城话为代表音。由于行政中心的变迁,屯溪话是徽语代表音。
闽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8000万。分布:闽方言具体通行有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区。
使用人数: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和海南四省以及浙江省南部和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三省等地区使用,人口约8000万。其中又可细分:闽东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莆仙方言。
粤方言又作广东话、广府话。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言特点。在粤语有广府片、四邑片、高阳片、勾漏片、吴化片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过一亿,大多数在广东广西地区。
汉族客家民系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浙江客家人与福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 [5]
客家话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 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客家方言也算庞大,世界总人口超7000万人。
赣方言:赣语,古称傒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形成于宋代,亦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和尖团音。赣语可分为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九片方言。
分布: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中北部即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比较高。
湘方言又称湘语,是汉语八大方言中通行地域相对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湘语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辰溆片、衡州片、永州片等五片。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地区,使用人口在2500万以上。
平话(平话土话)是西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有的学者或方言书刊把平话归入粤语,有的则认为平话是独立方言。
平话名称古代即有,涵义至今不明。使用人口200多万。平话又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桂北平话与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有近缘关系。
争议:
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旧称淮语,下江话,江北话。以扬州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包括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北部、连云港和宿迁部分地区、合肥、池州、马鞍山(除博望区)以及六安、安庆、芜湖市区、九江、滁州,湖北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人口7000多万。江淮官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显著差异,因而在民国时期,淮语一直被认为是与粤语、吴语等并列汉语大方言区,而非官话的分支,其直到1955年才首次被划入官话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