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毁誉参半?别开玩笑了!他可是中国的“爱因斯坦

婚姻难道只能存在于适龄人中间?这个年代,闪婚闪离的人比比皆是,老夫少妻也不失为一种美谈,那为什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为自己的一段婚姻而饱受诟病?甚至有人用“毁誉参半”来形容他。

今天,我们就从一段婚姻着眼,认识一下这位堪比“爱因斯坦”的中国科学家——杨振宁。

婚姻有时是一种陪伴

可能很多人对于杨振宁老先生的成就并不是很清楚,但聊到他娶了28岁娇妻这件事,可谓是侃侃而谈。

其实,婚姻有时候是一种陪伴,是一路相知相守,一路看尽繁华。

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就是如此。他们的缘分很奇妙。

翁帆有两段婚姻,第二段是和杨振宁先生的。

他们第一次相见还是在1995年,翁帆被汕头大学选中,接待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青春活泼、英语流畅的翁帆就深得二人喜欢。

翁帆从来都是一个敢爱敢恨的直性女子。我们从她的第一段婚姻就可、可见一斑。

她23岁时,就果断放弃了一份安逸的工作,去了深圳的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工作,也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只是香港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

两人也是在高尔夫俱乐部中相识,并迅速结婚。

但仅仅两年之后,这段婚姻就以离婚收场。在结束第一段婚姻后,她决定重返校园。

此时对于未来迷茫的她写信求助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在收到信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并回了信。

他们通过信件,联系多了起来。

直到2004年,他们又一次在中山大学见面,缘分从此就不可分割。 2004年12月24日上午,杨翁恋正式有了结果。

现在,他们用携手走过的17年来告诉大家,他们这一段相知相守相伴的婚姻很幸福。

其实,杨振宁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就曾说:我想,如果没有碰到翁帆,我也会再婚。总而言之,我不愿意过派尔斯丧偶后那样的孤独生活,那不符合我的个性。

每个人对于孤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年人在老伴过世后就应该过着风烛残年、孤独终老的日子。

我们看到已经百岁高龄的杨振宁还依旧身体硬朗、精神饱满,依旧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做着贡献,就应该知道这段婚姻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好归宿。

不要随便用年纪衡量一段婚姻,婚姻是段修行,冷暖自知,时间有时候能够检验一切。

物理届的天才,比肩“爱因斯坦”

2000年,《自然》评选人类千年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杨振宁位列其中。除他之外,其他人都是活在教科书里的人: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

杨振宁是唯一在世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杨振宁仅35岁就获得诺贝尔奖,是第一位获得或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定律到底是什么?20世纪以来,对称性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不管是相对论的提出还是量子力学的发展,都依赖于对称性。

简单地说,宇称不守恒意味着可以定义绝对的左和右。

费曼教授介绍,之前的物理定律是无法区分左和右的,而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左右无法区分”这个说法被证实是错误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有人戏谑的说“上帝是个左撇子”。

但他最伟大的成就当属“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人称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有7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因为找到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预测的粒子。

简单来说,科学家将世界上的力的现象分为四种力,有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和引力。

电磁力由麦克斯韦的麦克斯伟方程组所描述,引力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出的引力场方程所描述。而杨—米尔斯方程则描述了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他把自然界中的四大力场统一成了三种。

一定程度上说,“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杨振宁先生最伟大的发现。

那为什么“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

因为诺奖的原则是,通常一个领域,一个人只能拿一人份的诺奖。而杨振宁先生的另一个伙伴已经去世,所以很可惜杨振宁没有因为这个伟大的发现而再次获奖。但足以让我们看到杨振宁先生的成就。

有人说他的成就超越霍金,比肩爱因斯坦。我认为,单单是和这些人相提并论而言,杨振宁先生就是国家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这是杨振宁先生以之为题,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表的一篇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回忆了第一次访问新中国的经历,特别是在和好友邓稼先的接触中,他坚定了自己回国深造的决心,要做到“共同途”。

邓稼先和杨振宁对于新中国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

为什么我们对于邓稼先的赞誉极高,却对杨振宁评价褒贬不一呢?

一方面是因为邓稼先作为两弹元勋,26岁毅然决然回国,隐姓埋名28载,用生命作为代价,为我们国家的核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响当当的核武器大国,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空前增强,为新中国构筑了一道坚硬的防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杨振宁因为国籍问题饱受“诟病”。之前作为美籍华人,获得诺贝尔奖时候尚是美籍,2015年回归中国国籍。

很多人质疑,杨振宁是回国养老?

钱学森的贴身警卫员曾问过他,“为什么杨振宁没有回国?”钱学森回答“是国家要他留在国外,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方舟子也曾说,“邓稼先和杨振宁不是一个量级。邓稼先的贡献是对于中国而言,而杨振宁造福的是全人类。”

杨振宁的贡献主要是学术领域,他提出的理论对于后人研究并不亚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但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杨振宁也在自己的领域做着我们所不熟知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一度属于闭门造车,与国外先进理论的交流几乎没有。

而杨振宁先生则利用自己在科学界的崇高地位,不断穿梭于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向世界展示新中国。

1971年,杨振宁的破冰之旅更是在华人圈里引起了轰动和积极的反响。在杨振宁之后,大批华裔学者逐渐消除了顾虑,纷纷申请回国探亲、访问、旅游。

这其中,最有名的是以林家翘为团长、包括任之恭、何炳棣在内的20多人华裔著名学者访问团来到中国。

除此之外,杨振宁直到现在对于国家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等方面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不应成为他人生的污点,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对于全人类的贡献,以及他用尽余生来实现与好友“共同途”的约定。这才应该是我们年轻一代人心中的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