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这才是中国最牛大学,可惜你永远考不上

在毒药君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总有大人问我,将来是要上北大,还是考清华啊!

于是,我幼小的心灵就知道了,清华北大,我国高等院校的王者!

于是,我努力学习,勤奋读书。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以我的能力,无论是清华还是北大,都无法录取我了(不许喊我学渣)。

豆瓣9.3,这才是中国最牛大学,可惜你永远考不上

北大清华也不再是我心中的最强王者,

因为我发现了中国还有所大学更牛,更加璀璨夺目——

《西南联大》


豆瓣9.3,这才是中国最牛大学,可惜你永远考不上


▲西方钢笔,东方毛笔字,寓意学贯中西

豆瓣9.3,是它的口碑。

6000万电视观众,创造人文纪录片收视率最高,是它的影响力。

《西南联大》的制作团队也是财大气粗,花费两年时间,足迹遍布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访问49位西南联大学子。

名校是镇国重器,西南联大乃真名校。

有例为证。

两名诺贝尔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00+位学者大师,171位两院院士。

杨振宁曾说,

虽然联大只存在了8年,但她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新中国的贡献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汪曾祺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我也许会成为一个画家。如果考不取联大,我准备考当时也在昆明的国立艺专。

学生厉害,联大的师资队伍更强,妥妥的神仙阵容

▲考验知识量的时刻到了,毒粉们能认识多少?

8年间,来联大任教的学者大师有300余人,原清华北大复旦的教授大都汇集于此。

很多人都是在中国学术界跺跺脚就能引起地震的大佬。

陈寅恪,清华王炸级教授。

甩个简单粗暴的数据,1937年上半年,陈寅恪月薪高达480,为清华教授中月薪最高者。



清华外文系教授,国学大师,吴宓。

▲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王力,现代语言学之父。《古漢語字典》我只看王力的。

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

逻辑学家金岳霖。

▲金岳霖曾用逻辑学看“金钱如粪土,兄弟值千金”,得出结论,兄弟如粪土

此外还有朱自清、闻一多,罗庸,罗常培等大家学者。

老师大牛,学生也很争气。

1957年,吴大猷的学生杨政宁和李政道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联大还涌现出众多知名翻译家,和学校有诸多留洋经历的外语人才大有关系。

翻译过《诗经》、《追忆似水年华》《包法利夫人》的许渊冲。

翻译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巫宁坤(最贴近原著的中文译本)。

▲巫宁坤是逃课大王,被严重警告过,哈哈哈

杨苡翻译了《呼啸山庄》。

翻译《红与黑》的赵瑞蕻。

……

讲真,西南联大的成立,也是乱世之下的逼不得已。

1937年,日本侵犯中国,北京天津一一沦陷。

南开大学还遭到轰炸。

▲周恩来的母校

在这种情况下,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迁移到云南 ,合为一体。

联大被誉为中国高校的珠穆朗玛峰,离不开三位校长的共同努力。

清华大学的梅贻琦,北京大学的蒋梦麟,南开大学的张伯苓。

三人担任西南联大的三常委,推选梅贻琦为总校长。

在《无问西东》中,祖峰饰演梅贻琦,眼镜很写实。

作为清华大学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依旧展现出一流的教育家素质,延续着唯才是用,宽松自由的办校氛围。

西南联大的8年,正值战乱时期,经济状况窘迫。

就拿片中提到的吴大猷来说,为给患病的妻子补充营养,他要乔装成乞丐,去菜市场捡骨头,带回家给妻子熬骨头汤。

▲ 吴大猷与妻子阮冠世

没钱真是痛苦的事。

梅贻琦发现租用当地中学、会馆和民房,不利于学习。他决定建造校园。

建筑师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然而,这应该是梁思成最痛苦的事情,设计图总被毙掉,从精装一步步被降级到茅草房土坯房。

到最后,他都发起了牢骚,“农民都会盖茅草房,还要我梁思成来做”。

这句话可以用梅贻琦的名言来回答。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西南联大太穷了,建筑只能如此。

房顶也各有不同,图书馆最豪华,用的是青砖,教室用铁皮,其他房屋是茅草。

下雨天,铁皮屋顶还不如茅草呢。

在《无问西东》中,有段静坐听雨的戏份,因为雨声敲打铁皮屋顶,实在无法正常上课。

▲经济学家陈岱孙,原型人物比这个帅啊

对了,西南联大的校徽,也是出自梁林二人之手。

这样的设计好不好?

当然好。

有一种,三角形的三等分,暗示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组成。三角形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同时洋溢着一股不屈不挠正面刚的气质。

抗日战争时期,就是需要这种不屈不挠的气质。

正是救亡图存之际,钱穆用《国史大纲》鼓励大家,中国不会亡。

联大偏居祖国大西南昆明,依旧无法避免侵略者的轰炸,需要跑警报。

日本人轰炸了很多物产。

其中金岳霖就很惨。

有一次轰炸中,他辛苦创作的整整70万字《知识论》手稿,被炸得一干二净。

有意思的是,跑警报的路上,我们还能看到怼人狂魔刘文典一边安排学生接应视力不便的陈寅恪,

一边怼也忙于跑警报的沈从文,

你跑什么?我跑是因为我死了没人能讲《庄子》,你跑什么?

在此,我要抢答了,沈从文可以教文学创作啊。

沈从文有个学生,成了大作家,就是前文提到的汪曾祺。

不要以为西南联大的师生只会多警报。他们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联大学生参加抗日人数高达800余人,是抗战时期从军人数最多的大学。

在这里说一句,《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迷倒了很多人。

其实原型人物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生沈崇诲,在联大创办前就弃笔从戎了。

言归正传,在这部纪录片中,更让毒药君喜欢的是《西南联大》的开篇布局。

它致敬了《万历十五年》的叙事方式。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就在这平平淡淡的1587年,黄仁宇发现了明朝衰败的症结。

《西南联大》的开头以1889年讲起。

那一年,蒋梦麟刚满3岁,蔡元培中了举人。

与他同年中举的还有梁启超。

也是在1889年,严修29岁,正在翰林院编纂史书。

那一年,北洋水师学堂招了一个13岁的学生,他叫张伯苓。

这个学校的总教习是受过西方教育的严复。

就在这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天津一户姓梅的人家,喜得贵子,取名梅贻琦。

1889年,光绪治下的中国,没有大事发生。

然而,没有人否认,这一年都出现在世界上的三个人物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

他们将改变中国。

这样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和《万历十五年》的开头一样精妙。懂得人,才能心领神会。

总而言之,《西南联大》用日记、文章、口述片段和人物访谈为载体,以私人化的叙事视角,拼凑出那个战乱年代时的群像。

它让我们这些后生,看到那些逝去的美妙灵魂,不屈不挠的英勇,中华文明的火种传承。

正所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