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王爷”、举人、邝维煜纪念中学由来——谈谈花都三座邝氏祠堂
邝丽梅
在花山镇文笔岭南北两处的永乐灌塘沥村和花城象湖村,分别有邝氏宗祠、巨臣邝公祠和承三邝公祠。这三座祠堂,是永乐村和花城村象湖自然村邝氏族人的祠堂。
迁徙足迹看先民
永乐村的邝氏家族,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发展至今已有1500人。该村有族谱《西祠务本堂邝氏四房族谱》,由三十代孙邝有通于1938年7月抄,1990年三十一代孙邝达章重抄,2001年三十二代孙邝国福重新校对。
邝氏家族十分注重尊祖敬宗和家族文化。传说邝氏尊奉的“朝王爷”三弟兄,因在王母蟠桃会上分食仙桃而位列仙班,世代有木雕像三尊和竹轿一顶轮流供奉,每年春节,邝氏家族都要举行盛大集会。
除夕之夜,阖族男女老少在本门族长率领下,敲锣打鼓,鸣放火铳鞭炮,高舞竹龙到宗祠向“朝王爷”跪拜请安。由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将“朝王爷”抬至祠堂前的广场上,阖族大小分班次围坐,依次跪拜进香。焚化纸钱之际,三条龙灯舞动,鼓乐齐鸣,以此向“朝王爷”拜年,迎春祈福。寅时再次向“朝王爷”进香,卜卦预测来年农事收成、生意盈亏、人畜平安等事项,一直热闹到天明。
正月初三,由族长安排当年农事及工商贸易事项,并对族中学业有成者进行褒奖,发给学费,然后各自归家。
清明祭祖,是邝氏家族的又一项重大活动。除了祠堂之外,族中置有公田,田租由族长掌管,用于族中集会开销。每年清明节,邝氏家族由族长主持清明会,并筹备酒菜,阖族大小均来祠堂祭祀先祖,展读家谱,认祖追宗,按辈请安,俗称“吃清明会”。
祭祀先祖有固定程序,除燃放鞭炮、焚化香烛、行叩拜大礼之外,还要给列祖列宗焚烧纸钱,谓为“烧包”。烧包也是客家人的共同的风俗,即给每一位先人的纸钱要分别封包,上边写明先人的称谓和名讳,以便在地府查收;清明会上,还要对不遵守国法族规、不忠不孝的子孙进行责罚,以儆效尤。2011年,永乐村制定村规民约,对村民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
花城村一带的邝氏,源于神山两丫潭,属于广东邝氏诚公系。据西祠务本堂所记载:“九世祖考讳端号西门,娶舒氏太安人,公生于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1271)八月十一日午时,终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壬申(1332)十二月二十四日子时,享年六十有二。祖妣舒氏太安人出何岭坊舒展峒,生于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1271)十月十五日亥时,终于元顺帝至元元年乙亥(1335)九月初九日申时,享年六十有五。
舒氏太安人家饰整备奁田一十五倾。公大兴,家业益隆,立灌塘沥村、钟岗(现在的象湖村)胜陂等处,庄租一千余石。其后裔于明代陆续北迁至此。
建筑材料看祠堂
永乐村有两座邝氏祠堂,一座是邝氏宗祠,始建不详,于清光绪二十三(1897)年、1940年重修。邝氏宗祠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积227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内有一口水井。该祠堂整体结构基本完整,但后堂瓦面下陷变形,整体风化严重,曾做生产队仓库。
邝氏宗祠
另一座为巨臣邝公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先后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2003年两次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建筑面积35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整体结构基本完整。后堂金柱改为钢筋混泥柱,现供村民喜庆宴席和祭祖之用。两座祠堂都在2008年5月被公布为广州市花都区文物保护登记单位。
巨臣邝公祠
祠堂是宗族的核心,族人结婚、生了儿子要到祠堂摆酒挂灯,祠堂内常常是一派张灯结彩、觥筹交错的景象。祠堂承载了人们美好的记忆。如今,重修的祠堂再次呈现出往日的辉煌。
象湖村曾用名钟岗庄,村有承三邝公祠。承三邝公祠,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907),该祠坐北朝南,为三间两进,占地275平米。硬山顶,碌灰筒瓦,泥砖墙。门前有旷地和水塘,大门嵌花岗岩门夹。祠堂门额阴刻“承三邝公祠”。上款刻“光绪丁未冬月吉旦”,下刻“钟庆韶书”。
该祠在抗日战争后迭遭各种磨劫,已经残破不堪。承三邝公祠在人民公社时期,被当地生产队改为粮仓,另外四根红砂岩石柱由于岁月侵蚀,只有两根保存完好,另外两根以钢筋混凝土取代。从2017年底开始,至2018年6月止,这座荒草丛生的破旧祠堂经过热心人士的集资修复,面貌焕然一新。
承三邝公祠从青瓦红砂岩石柱、龙船脊等建筑材料来看,这座祠堂虽历经风雨,仍依稀可见昔日风采。祠堂的大门两边还保留着对联:“宣城世泽;淡墨家声。”大门前左右两边各立花岗岩柱一根,柱底座为花岗岩三叠圆盘制式,精致秀美。前廊两边各置一花岗岩虾公梁,石狮柁墩威猛厚实,与屋檐相接,即起到了承重作用,又为祠堂增添了美感,民间还有避邪的说法。
承三邝公祠
祠堂最为精美之处要算前廊梁架上的木雕,远远看去,金光一片。走近细观,栩栩如生。梁架托脚为三只金色鳌鱼,最下端的鱼嘴紧紧吻住梁架金瓶里的花枝,动感十足。三层梁架上都雕满了戏曲人物,从整个画面中出现的两个喜字来看,应该是描绘“双喜临门”或者“喜结连理”之类故事。
梁下雀替为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八仙过海”“晚景凉风”和“百子千孙”木雕图案,刀法简练,神态各异,道骨仙风,跃然画上。前檐柱挑头和前檐柱雀替均为花岗岩石雕,古朴飘逸,憨态可掬。墀头盘头位置有砖雕,依稀可见一对善男善女各带男孩女孩在“金殿”前述旧,寓意多子多福,家庭兴旺,家庭温馨。
在祠堂主体建筑的两端还建有左右衬祠。衬祠正面灰塑有“蓬莱仙境”“ 麒麟吐珠”“群狮献瑞”“富贵寿考”等图案。
祠堂和衬祠之间有巷,名“长廊”,巷宽一米有余。巷子的正面灰塑“教子名扬”,巷额两边分别刻有“腾蛟”和“起凤”,希望宗族子弟勤劳持家,教育子女象蛟龙腾跃、凤凰起舞一样,功成名就,为族争光。
中堂前设四架轩廊。石前檐柱,坤甸木金柱。前金柱间有木雕“松鹤延年”,金漆图案,精致细腻。台基前设三级石阶。中堂前带两廊,面阔三间,六架卷棚顶。右廊壁画有“迎客松”等。祠堂墙镶嵌重修纪念碑一块,落款为2017年。
杰出人物看家风
永乐村(灌塘沥村)杰出的人物有邝笛云,他是民国初时期广东省有名的律师(过去称状师),素有“邝铁公”称号,据说他除了专为穷人打官司之外,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当时名震穗北的“树英学校”就是他捐资创办的。有邝纪胜,他生于1901年,14岁出国,侨居法国属地塔希提岛,经营椰油及热带作物,是当地巨富。
邝树楷,又名邝贤元,生于1854年,花城村象湖村人,县学附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西科第22名举人。邝树楷是象湖村开基祖有壬公六代孙。据《历科备中荐卷杂姓录》记载,邝树楷出自寒门,为人清廉,有操守。光绪二十三(1897)年他高中举人后,不少人纷纷给他送礼,他一概拒收。还有人送来一批杉木建房子,他也退了回去。最让人难忘的传闻是,当县衙门听说他高中了,立马就将建仓里所有姓邝的犯人给放了。他终身未仕,没有纳妾,与发妻生有八子,只有两子有后。如今,邝树楷的故居早已拆毁重建,他的四代孙还保留着邝树楷夫妇睡过的床板及横头凳。从床板来看,邝树楷生活清苦,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两样。
祠堂前原来还有一对旗杆夹石,有着高高的石柱,如今这对旗杆夹时堆在祠堂门边,已断了一块。村民制作了新的旗杆夹时,将三名姓邝又同科的举人并名刻上。除了邝树楷,邝兆彤与邝芝祥是南海的一对父子。
举人名刻
热心家乡教育,邝维煜纪念中学创办人邝肖卿、邝准(原名邝宗准,现在香港)姐弟也是象湖村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邝肖卿与弟邝准南下广州避难,后移居香港。
1995年,邝肖卿以丈夫郭得胜基金名义斥资4,000万港元,助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以她父亲邝维煜的名字命名。从该校从选址到兴建,她和胞弟邝准都亲自过问,并先后多次亲临现场,提出许多具体意见。如今,邝维煜纪念中学设施日臻完美,已成为花都乃至广州地区一所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重点中学,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进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
2000-2001年间,邝肖卿又先后捐资合计200万港元支持花都区邝维煜小学校园建设工程。为表扬邝肖卿的贡献,花都区政府、广州市政府分别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
邝准现为康业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旗下十多间附属公司董事。1995年,邝准开始协助集团开拓内地房地产市场,主要负责华南地区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包括花都凯旋门、花都狮岭御华园、中山奕翠园及东莞珑汇等,均为当地瞩目的优质楼盘。
邝维煜小学
邝准一方面为事业打拼,同时热心家乡公益事业。20世纪90年代,邝准与邝肖卿先后共捐资60万元扩建花山敬老院,并致力保育文物及赈灾扶危,捐赠总额数以亿元,他先后获花都区、广州市及东莞市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亦是中华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
新加坡会馆元老邝宗佑祖籍也是象湖村,邝宗佑1918年在家乡出生,十岁那一年来到新加坡。1946年,邝宗佑开了自己的电器维修公司,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他一直担任花县会馆的产业信托人,财政主管,颇有威望。是新加坡花县会馆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邝宗佑的大儿子邝正广,学校毕业后直接接管父亲的公司,后做发电机生意,事业越做越大,他从家乡亲人的口述以及他们宗族的族谱上,他寻到了自己的根。2002年,他捐赠了100万元分两期建了一条“邝宗佑纪念大道”。
邝宗佑纪念大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