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记者独家探访中国天眼,感叹“核心装备”馈源舱
(观察者网 讯)2020年12月初,美国的阿雷西博(Arecibo)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后,位于中国贵州省平塘县的FAST射电望远镜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天眼”将从2021年起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引发高度关注。
12月底,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获得独家许可,成为唯一一家允许进入中国天眼进行拍摄的美国媒体。采访中,CBS记者英若明(Ramy Inocencio)感叹道: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是真正的“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this cosmic eye);此外他还注意到一件“很有趣的事”——电磁波宁静保护区。
CBS于去年12月24日发布了这则视频新闻,简介中写道:“在中国遥远的西南部,世界上最大的单碟射电望远镜闪亮而安静地坐落在茂密的石灰岩山丘上,现在正向国际科学家开放。这架被称为‘天堂之眼’的巨型望远镜,跨度超过了五个足球场。”
CBS视频中的天眼建造延时画面 视频截图
视频开头,主持人提到了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倒塌,并联系到中国天眼:“本月(去年12月)早些时候,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曾在007电影《黄金眼》和科幻电影《超时空接触》中出现的阿雷西博倒塌,科学家们备受打击。与此同时,位于中国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开始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开放。”
阿雷西博的倒塌画面 视频截图
随后,画面转进至前往中国天眼参观的CBS亚洲记者英若明。他向观众解释说:“天眼,在汉语里的意思是‘天堂之眼’。工程师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放置了超过4000片铝板建造了这一望远镜,来定位宇宙中神秘的快速射电爆发,搜寻地外生命。”
FAST运营和发展中心主任王启明向CBS说:“我们(望远镜)的灵敏度全球最高。”
接受CBS采访的王启明
“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引发了CBS记者的强烈兴趣。这个由6根钢索拖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收集望远镜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号。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中国天眼馈源舱平台的重量仅有30吨。相比之下,坍塌前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
这也让英若明感叹道:“这(馈源舱)是这只宇宙大眼的‘掌上明珠’。”
馈源舱 视频截图
英若明还注意到:“在这里,我还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天眼方圆5公里之内都被划为‘电磁波宁静保护区’,因为科学家们希望接收到的是数百万光年之外的电磁波,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机信号。”
由于FAST观测的是来自宇宙中遥远天体的微弱电磁信号,因此要求台址电磁干扰极低,为实现科学观测目标、减少常规强干扰源,保护FAST周边良好的电波环境,2013年10月,贵州省政府首次颁布了《贵州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设立了以FAST台址为中心,半径为30公里的FAST电磁波宁静区,并分3个区域按照不同要求对FAST台址周边的电磁环境进行保护。
视频末尾播再次播放了一段阿雷西博望远镜倒塌的画面,英若明旁白中说道:“几周前,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倒塌之后,中国天眼望远镜现在对全世界的重要性更高了。”
向观众介绍天眼的英若明 视频截图
王启明则对CBS说:“中国愿意和世界分享望远镜。天文研究是没有国境之分的。”
英若明是第一位担任CBS亚洲记者的亚洲人,他父亲来自菲律宾,母亲来自新加坡,曾在彭博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工作。
CBS此次在采访中提到的天眼向世界开放,来源于去年11月中国国家天文台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中科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FAST自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届时,来自世界各国的申请可能将极为激烈。
去年2月,FAST团队克服疫情影响,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五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FAST的科学数据。今年4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请项目,截至11月已经接到170余份申请,申请的总时间约5500个小时,实际批准1500个机时,只有30%能得到支持,可见FAST望远镜观测时间竞争相当激烈。
随后,天眼向世界开放的消息引来了不少外媒的关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迪基(John Dickey)在采访中对法新社说,到目前为止,FAST的研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
他补充说:“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去年12月14日,《自然》通过官网公布了2020年十大科学发现。其中,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入选。这篇论文观测结果来自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极强磁场中子星也成为了目前唯一被观测验证的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