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未来三年广州发展的“志气”都搁这儿了

未来三年广州发展的“志气”都搁这儿了

说起广州,你最先想起的是什么?

是春夏满城翠羽彤云被木棉花被凤凰树笼罩着的湿热?还是秋冬满城树木仍在野蛮生长的混沌?是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州的可怕与坚执?还是一笼笼早点的精致与一碟碟宵夜的烟火气?是珠江新城里扫地阿姨救下倒闭公司的有钱任性,还是石牌村坐拥10栋楼还在起早贪黑卖鸭仔饭的另类快乐?……

广州率真质朴,广州不端不装,不等于广州没志气!

看近期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下简称《行动计划》),似乎能感受到,广州未来3年的“志气”,全都摆在那里了。

协同

是广州写在“脸”上的最大志气

广州的这份“志气”,最先是写在“脸上”。翻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其标题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给予大湾区各市的纲领性意见。广州这份《行动计划》,就是落实这章内容的实操性方案。标题特别回答了广州将如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答案就是广州将采用“协同构建”的方式。

在这种“协同构建”的关系里,说夸张一点,简直有放诸海内外之大志气。首先是联手港澳,在南沙那里共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第二个要联手的对象是新加坡,落脚点自然放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因为去年广州知识城已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接下来自然要推动落实中新两国签订的框架协议。

远亲不如近邻!广州周边的城市自然是第三层面要协同的对象。在这个层面,广州毫不掩饰其与深圳共同发挥“双核驱动”的“志气”。

因为历史发展的因素,在与佛山和清远协同构建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广州的核心作用自然会显得比较强大。像广佛同城化,在走过10年历程后,已进入新一轮的同城化行动计划。为此,广州提出,要在广州南站-荔湾南片-佛山三龙湾片区选址共建广佛合作试验区。而这个合作试验区,将成为广州联手佛山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这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大“志气”。

在广州作为大湾区内地城市“核心引擎”的志气里,我们还要看到,这里边亦有广东省赋予的底气。最明显的就是港口协同发展。去年底,广东就提出以广州港集团、深圳港口集团(深圳市内部整合组建)为两大主体,分区域整合沿海14市及佛山市范围内的省属、市属国有港口资产。

今年7月23日举行的广州市定期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国资委表示,市国资委积极推动以广州港为主体整合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

港口是大湾区里的核心资源,广州如通过协同构建的方式拿下珠江口内及珠江西岸港口资源,必然会给自己的发展平添几分“硬气”。

18号线

是刻在城市“筋络”上的志气

如何和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只是提了一个大方向。这个方向和前面提到的整合港口资源一样,也是以珠江为线,分珠江东岸西岸两个产业方向。往珠江口东岸,就是和深圳、东莞一起共建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西岸就是和佛山、珠海、中山等市共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

这个大方向虽然看似简单了一点,但广州西联的“外交志向”不仅远大,而且迫切。这股志气,从广州地铁18号线施工进度就可以感受到。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建的13条广州地铁线路里,速度最为感人的,无疑是“超级线”18号线。

这条预计2022年通车的18号线,是一条承担着广州“内联外交”的南北快线。对内,8个换乘站点让它能与市内各区域快速接驳;对外,广州借助这条线,向北与清远连接向南。向西与中山、珠海连接。再远,直达澳门。

另一条向东的“外交线路”,非广州地铁22号线莫属。和18号线一样,这是一条时速高达160km的快线。它将从南沙跨海而过,直通东莞滨海湾新区,最后与深圳地铁18号线连接。

虽然和北京上海地铁网络的密集程度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广州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一条条正在建设中的内联外交的交通线路,如同深深扎在地下的一条条粗壮的根系,为广州的经济发展输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这些有益的要素养分。

有意思的是,也因为这些不断生成壮大的“筋络”,又一次让广州生发出另一种“志气”——到2021年,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打造成全新的千亿级产业,并力争在2023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

产业

是“血肉”中焕发出的最大志气

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的这种志气,在《行动计划》中不时浮现。

应该说,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广州,就是带着丰厚的产业家底,走进大湾区时代的。传统的三大支柱产业汽车、电子、石化,继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牢牢撑起广州的经济骨架;新兴的IAB、NEM产业又落地生根,在春风雨露的灌溉下静待花开;千年商都最为悠久的贸易批发,凭借着电商的东风蜕变化蝶重获新生。

当然也无须讳言漫漫前路上遍布的挑战和困难。广州在世界城市的经济版图中还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尚未成为高端经济要素全球配置的中心之一;研发创新之路也仅仅是开了个头,还没有培育出在能够吸引全球目光的伟大公司;千年历史沉淀下的城市和街区仍处于新旧驳杂的状态,距离老城市新活力的目标还隔着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代全面复苏的关键一步。

但在这些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广州首先是敢于做梦,勇敢地把自我期许和发展战略借助《行动计划》昭告天下:

2022年要通过研发创新,诞生一批领跑世界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到2035年,要催生一大批在全球叫得响、显示度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和企业品牌。

把上述宏观战略目标拆解之后,广州提出要打造“6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分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广州要打造“世界显示之都”“全球定制之都”、“中国氢谷”“动漫游戏产业之都”,要加快广州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共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5G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加快创建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上述这些志气,亦是据广州过往的发展实力和新经济未来发展趋势而响亮提出。

比如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头号支柱产业一直都是工业增长的火车头,去年已经在全市工业版图中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霸主。而在当下全国汽车产业面临20年高速增长红利结束的关键节点,智能化和新能源化已经成为无法撼动的产业变革方向。提出打造“国家级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示范区”,是广州牢牢抓住了当下的产业新变化的趁势而为,是广州要把现有每年300万辆的产能继续提高到500万辆,稳固广州“汽车之城”的金字招牌的大志气之举。

又如广州现有的上千个贸易批发市场相配套的各种轻工消费品产业,《行动计划》提出让广州成为“全球定制之都”,也不是空穴来风。散落在番禺、花都、白云的灯光音响、服装皮具、珠宝首饰、化妆品的中小企业,和香港合作与国际市场接轨后,未来必将提升品质、创建品牌。

其实,回望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产业兴衰,上世纪80年代的日化、家电,90年代的个人电脑,2000年之后的汽车、房地产,过去10年的通讯设备、智能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在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下,广州很少在产业变化的大浪淘沙中失去领先的身位。

有这样的先例在,走进大湾区时代的广州,其实完全有底气继续昂首阔步。而上面那些“志气”,相信亦会转化成支持广州健步前行的一股股动力。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主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珊 魏凯

上一篇新闻

跑步的乐趣

下一篇新闻

沙洋岛健步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