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自从石龙梁润泉创作的8.88米的长卷画作《东莞老百行》曝光后,街坊朋友从中找到了许多老街的童年回忆,有网友看到还称此画作堪称“石龙版的《清明上河图》!”
但是你知道吗?画作中出现的弹木佬、剃须佬、编竹筐……这些即将消失或正在慢慢消失的古老行业,如今许多都还能在石龙中山路等老街上找到!
狮子头、新昌鼓
石龙的醒狮头制作工艺传承至今已过百年,产品远近闻名,连深圳、广州、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的华人都慕名前来订购。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于2007年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名录;2009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石龙中山路,有不少醒狮头老字号,例如此前给大家介绍过的一家老字号——四代传承、历经百年,做出一手远近闻名甚至远销海外的醒狮头——德和兴。(详情可点击阅读→《从清朝开始历经四代人,东莞这只百岁“狮子”连外国人都竖大拇指》)
除了醒狮头,东莞制鼓技艺也历史悠久,其中以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最为有名。石龙新昌鼓经历了数代人的传承,以精致细腻的手工制作闻名,从鼓的选材、制作到成型等一系列工艺,都保留了传统的技法。鼓型精美大方,音色响亮,经久耐用。
石龙新昌鼓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竹筐
石龙作为东江流域商品主要集散地,商业的繁荣带动手工业发展,竹器业曾经一度是石龙的主要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几百年。
石龙还有条竹器街,长123米、宽3米、两旁原是两层土木结构楼房。南列店铺进深30—40米,集竹器产、销、存及家属住宿于一店。
明嘉靖年间设墟后最有代表性商业街道之一,人们描述其时石龙盛况有“九庙六桥呜凤里”赞语。凤鸣里即竹器街。
竹器的品种有竹梯、竹床、竹椅、竹席、竹箩、竹篮、鱼具等数十种之多,产品集四乡农用、家用竹器大成、且工艺精良,甚得人们赞赏,是以竹器街一直繁盛400多年。
如今,街上还有很多手艺人会编制竹筐。
弹木佬
这种古老的职业,在石龙老街上还能找到。
看看这种弹木工具↓↓是不是很熟悉?你见过没?
灯笼仔
在东莞、增城和博罗等地,有这样的中秋习俗:每当中秋临近,外婆就会给外孙送去一个灯笼仔,图个好意头。因为有这个习俗,自然需要有人做灯笼。
在东莞,石龙镇泗洲村出产的灯笼仔远近闻名,制作传统灯笼仔是泗州村妇女的传统工艺。石龙泗洲灯笼仔制作技艺于2007年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木屐
过去,木屐不仅在国内非常普遍,在湿热多雨的岭南地区更是颇受欢迎,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必需品之一。
石龙红漆描花传统木屐,除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外,还有着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是石龙民间喜庆大事的“必备品”。石龙红漆描花传统木屐于2010年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麦芽糖
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是石龙镇著名土特产之一,从清道光廿八年(1848年)至今,“李全和”历经开店、设厂、公私合营和技术革新,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制作技艺得以保存、发展,目前已经传至第五代传承人,该制作技艺于2010年入选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风味鸡
石龙风味鸡,你试过没?
凉茶铺
广东人十分熟悉的凉茶铺,你喝过没?
剃须佬
剃须佬,几十年的手艺比得上任何一个发廊里面的Tony!
当铺
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堪称现代金融业的鼻祖,是抵押银行的前身。
以前人们“手头紧”的时候会去当铺当掉值钱的东西,“手头松”的时候会去将当掉的物品“赎”回来。
这样的老店铺,石龙还有。
炭画
炭画,是指使用木炭、炭精条、炭精粉等材料绘制的作品。以擦、揉为主要技法,一直流行于中国民间。
很多画炭画的人技艺高超到仿佛好像照相一样逼真,所以,很多画炭画都叫“相馆”。
石龙的炭画相馆↓
这些承载着一个时代印记的存在,是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美好,何不择一良时来老街,体验一场时空穿越,听听打银时的叮叮当当,静候一个纯手工编织的竹器,饮一口清热解毒的老铺凉茶,让回忆静止让时光倒流。
最后,问题来了,你现在还在帮衬哪一个行业呢?
来源:印象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