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边疆走向对外开放大舞台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新华社南宁12月12日电(记者王念 潘强 朱丽莉)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越南文和中文混搭的路标、广告牌随处可见。货物堆积如山的物流园里,一辆辆大卡车排起长队等待边检,清关后驶向中国各地。

数十架平衡车来回穿梭,26岁的报关员农俊是其中之一。农俊是边民,两国边检部门相距约一公里,他每天来回数十圈。“交易量逐年增多,这和40年前父亲从事边贸时的情况完全不同。”农俊说。

40年来,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等边疆省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纷纷扩大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昔日相对封闭的边陲已逐渐成为中国开放的前沿,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些地方大多处于西部、西北部的大石山、高寒、沙漠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些地方的群众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四川大学西部边疆中心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戴永红说。

94岁的邓克群家住广西南宁附近的大伍屯,他清晰地记得40年前的生活场景。

“以前吃苞谷木薯,过年过节才有白米饭,肉很少有。”邓克群年轻时生活很苦,他要养牛耕田来养家糊口。直到步入晚年,生活才开始好转。他把这翻天覆地的改变归功于改革开放。“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没有了,吃啥有啥,生活好太多了。”

2017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是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的832倍。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陆续批准满洲里、河口、凭祥、东兴等14个城市为沿边开放城市,中国边疆迎来了历史性发展大机遇。”戴永红说。

56岁的越南人赵亚莲是广西第一位拿到“绿卡”的外国人。1992年后,她利用自己能讲越南语、普通话和粤语的多重优势,到中国边境城市凭祥寻找机会,之后常年往来于中国上海、凭祥和越南河内之间。

“那时候中国国内制造业加速发展,各种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越来越繁荣,尤其是上海。”赵亚莲说,她常年乘火车从南宁到上海进货,再带着货物通过凭祥口岸进入越南,主要贸易货物是布匹,红火的生意带动了很多越南人从事布匹贸易。

“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最大的分水岭,广西前后变化非常大。”赵亚莲说。

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赵亚莲所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至今已经举办15届,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前15届博览会共有70余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28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60多万名客商参会,共举办了200多场会议论坛。

通过博览会,东盟国家的咖啡、榴莲制品、珠宝玉器等特色商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国市场;而中国的知名企业如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中国路桥等,也借助东博会走向东盟。

15年来,广西对东盟贸易额从52.1亿元增长到1893.8亿元,年均增长27.1%。东盟连续17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说,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边疆省区进行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随着东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开始在边疆省区升级、新办多个博览会,包括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这些成为边疆省区不断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中国边疆的对外开放开始升级,像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开放引领作用正在凸显。”翟崑说。

当前,以北部湾港为重要节点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正加快步伐,经广西北部湾港开行至重庆、兰州、贵阳、成都、昆明等地的班列已经拓展到8条,北部湾港至香港和新加坡的班轮实现常态化运营。北部湾港航线已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

消费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越南河内的黎氏香2015年来到中越边境东兴市从事食品销售工作,每月可以挣到3000多元人民币。“因为会说中文,我在公司帮助老板协助管理越南工人,每个月的收入比在越南多了一半,这在以前很难想象。”黎氏香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说,中越之间共有多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建设。自2015年试点、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在中国凭祥、东兴等地务工的越南人已超过10万人次,极大缓解了广西边境企业劳动力短缺的难题。

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玉主说,边疆地区知名企业走向周边国家,将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甚至促进对象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沿线区域的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带一路’突出陆海统筹,而中国边疆地区正是陆海统筹的关键区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中国边疆地区将在开放大舞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翟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