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网友提问:您认为,孩子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是越来越重,还是越来越轻?
回复:教育“减负”应当:引导孩子借助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成长“突围”,并借此提振家庭综合人口生育能力。因为,后工业信息化时代的每个人都只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木桶”中的一块木板,每个人必须把自己最擅长的那个凸显出来与世界相连才能得到最好的价值回馈。
突围,突破被敌人包围的作战行动。目的是保存力量,以利再战。有地面突围、空中突围和海上突围;打破某种约束的行为,有思想突围、规则突围、行业突围,目的是摆脱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教育,现代人类引导、辅助子女长大成年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世代传承的核心抓手,是每个人出生之后习得基本生存技能的根本保障,是纾困现代家庭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坚强后盾。语言、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生物、法律、经济、哲学、宗教、绘画、舞蹈、音乐、体育......人类俨然进入了文化“围城”时代。然而,文化“围城”在丰富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却也给现代人口生育制造了不小麻烦,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文化教育繁荣的发达国家都患上了人口低婚育综合症。
文化课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根本,必须从头到尾系统学;舞蹈、绘画、音乐事关孩子们的生活情趣,学校教学得加上;体育关系个人成长的综合身体素质,学校教育怎么能少了体育呢......把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切分成片,然后一片一片的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并且还要参加各种考试,实际上这才是家庭生育负担的核心问题。因为,每个人每天自由活动的时间总量就只有24小时,如果所有切片型学科都要分去一段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时间。那么,孩子的成长负担如何能够被“减”呢?
同株植物只有一个顶芽、同一动物只长一个脑袋、同一动物族群只有一只头领、同一人类社会组织只有一个相对权威、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只能干好一件事......自然生命与社会生活规律告诉人类,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一定要找寻到一个相对的中心。同样,在孩子学习成长时间确定的情况下,所学学科切片越多、单项领域学好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我们不难看到奥运冠军、**领域的专家都是集中精力下注特定领域重点“突围”的人,比如钢琴演奏家郎朗生于1982年,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2021年东京奥运会跳水冠军全红婵出生于2007年,2014年开始接受专业跳水训练。
特定领域成长突围成功之后其它领域更容易上手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和义不可兼得。人类社会生活实际上并不复杂,其根本就是每天都在做取舍,选择学习、选择工作、选择饮食、选择同伴.....因为,生活无论何时都需要分清“轻重缓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什么都想让孩子学、什么都要求孩子学、什么都难持之以恒地督促孩子坚持学。那么,教育的最终结局很可能只能收获一丛灌木、极少能够出现真正的分领域专家。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教育工作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将每个孩子都教成一个模样,教育的本质就是放大个体智慧、放大个人能量、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为人类社会培养更多农业专家、材料专家、社会管理专家、文学艺术家、表演艺术家......
2005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个人成才=1%的天赋+99%的汗水,1%的天赋是酵母【天赋=种子=人体本能=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转换能力】、99%的汗水添加的食物【汗水=土壤=接受后天培育=社会教育物资投入+社会教育师资投入+孩子在被监督引导环境下“刻意练习”】。试想,教育不能找到孩子成长天赋的大致方向、教育不能引导孩子在某些特定领域“刻意练习”、教育总是要求所有孩子学习大量宽泛相同的内容。那么,孩子们的特定成长天赋有可能被很好地培养吗?
小学课文《小猴子掰苞谷》《小猫钓鱼》就告诉孩子们从小做事儿要专心、专一,家长和老师在辅助孩子学习成长之时也不忘时刻提点孩子要专心。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教育工作本身就没有做好精&专,比如学校教育开设科目众多,孩子们却难被“因材施教”、家长为孩子选报了各种课外班,却鲜有持之以恒“刻意练习”。当前家庭生育“负担”问题的核心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编织给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之网太大,并且教育工作还不引导孩子实施重点成长“突围”。所以,教育“减负”应当:引导孩子借助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成长“突围”,并借此提振家庭综合人口生育能力。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