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度光辉战机罕见受赞,性能落后却成短板,出口前景不被看好

近日,据媒体透露,印度国产“光辉”战机受到了新加坡国防部长的高度评价,对于这罕见的赞誉,全印度上下无不为之大为振奋。此前,有关“光辉”或将出口的消息随处可见,然而,大部分的报道媒体都对“光辉”出口的前景抱消极态度。如此强烈的反差究竟是何原因?

欲究其因,先观其史。首先,我们就来看看“光辉”的历史。从1983年立项到2001年的首飞,“光辉”的出世经历了坎坷而漫长的18个年头,而之后的正式列装又等待了12年。而对比几乎同一时期立项的中国J-10,1998年便实现首飞,6年后正式列装,如此效率,“光辉”望尘莫及。

再从结构性能上考虑,虽然“光辉”被印度自豪地称为国产机,然而其发动机等关键零件是来自于他国,而这些关键零件则是其性能成败的关键所在。受到本国军工科技水平的限制,“关辉”想要有所突破,赶超其他战机先进水平,实属不易。

当然,“光辉”战机不受待见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些。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研发,但是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达到“优异格斗性能”的预期,其设计方向只能朝着轻质方向发展,而6.5吨的机体重量限制了其载弹和远航能力,其作战半径仅500公里,远不及同代战机J-10的1250公里。

同时,“光辉”的发展还受到印度军工实力的牵制。基于印度军工水平的不成熟,其组装的战机屡出事故,令人担忧。这使得外界对于“光辉”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然而,如此缺点云云的战机,却掷地有声地开出了1亿美元的高价,试问哪个国家会花如此天价去购买一辆已经被时代抛弃的落伍战机?

出身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光辉”身上毫无违和感。军工技术还不成熟的印度,在研制“光辉”的过程中过于冒进,导致其多年来一直斥巨资为其不成熟的决定买单,“关辉”或许是个美好的愿景,然而“暗淡”才是现实赋予它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