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过年必须美美哒,解决“口罩肌”拢共分几步?

作者:康秀金

戴口罩拜年将是今年农历新年的新常态。长时间戴口罩提高了脸部皮肤毛囊阻塞导致皮肤问题的风险,甚至加剧原有的皮肤疾病。新加坡医生和中医师与读者分享甩掉“口罩肌”贴士,让大家靓丽过好年。

防疫不放松,戴口罩外出拜年将是今年农历新年的新常态。

长时间戴着口罩,因部分脸部皮肤被“封”在闷热和潮湿的环境下,提高了毛囊阻塞引致一连串皮肤问题的风险,甚至加剧原有的皮肤疾病,包括脸部湿疹和痤疮(也称暗疮)。

新加坡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的皮肤专科医生陈爱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建议,在口罩与皮肤接触的边缘涂抹滋润霜,并注意保湿和补充水分,以增强皮肤的防护功能。

鹰阁医院皮肤专科顾问医生郭珂珈提醒,如果感觉口罩湿了或是有油垢,应在中午时分更换一次口罩。

余仁生中医诊所的中医师董菁菁说,长时间戴口罩,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都会伤害皮肤。

农历新年将至,《联合早报》请皮肤专科医生和中医师为大家提供甩掉“口罩肌”贴士,让大家靓丽过好年。

长时间戴口罩可能引发皮肤问题。要想靓丽外出拜年,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呵护肌肤。(iStock图片)

在皮肤接触口罩处涂抹润肤霜

防疫措施下,衍生出一个新名词:“maskne”(俗称口罩肌),是“mask”(口罩)与“acne”(暗疮)的缩写,顾名思义是指“新型暗疮”,显示口罩可能引发的皮肤问题。

根据去年5月美国皮肤病学院官方刊物“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的报告显示,佩戴N95口罩的前线医护人员有97%的脸部皮肤出现某种程度的损伤,包括皮肤干燥、紧绷、发痒、脱皮和暗疮等,其中,鼻梁处的皮肤最常出现发炎的症状。

陈爱霖医生说:“口罩提高了脸部皮肤受感染的风险,并往往因为摩擦和瘙痒而加剧,尤其是本身已有暗疮和皮肤炎问题的患者。”

她指出,很多人在戴口罩前,往往忽略滋润皮肤的保湿措施,以为在口罩遮盖下,肤质如何别人无从察觉。殊不知,这反而伤害脸部皮肤。

因此,她建议在口罩和脸部有直接接触的皮肤部位如在口罩边缘的皮肤处,先涂抹一层润肤霜如凡士林(Vaseline)。同时,也要注意让脸部肌肤保持湿润,补充水分,以增强皮肤的防护功能。

陈医生也说,戴口罩时不适合化妆,因为这提高了毛囊阻塞的风险。如果非化妆不可,她建议选择不含油脂、比较轻薄的粉底。同时,应避免或减少使用会刺激皮肤的化妆品,如含有乙醇酸(glycolic acid)和视黄醇(retinol)成分的化妆品,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会提高这类用品对皮肤产生刺激的风险。

“maskne”是“mask”(口罩)与“acne”(暗疮)的缩写,顾名思义是指“新型暗疮”。(iStock图片)

陈医生劝请大家,如果发现皮肤干燥和起红疹等问题,应该减少使用护肤品的次数。若因戴口罩出现皮肤泛红、脱皮、发痒,甚至压疮(pressure sores)、脓疱或是结疤等脸部湿疹症状或原有症状加剧,应马上求诊,不要胡乱搽药。

佳节期间饮食要得当

陈爱霖医生提醒,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体重的16%,因此,适时补充水分,有益皮肤健康。她建议健康的人一天应喝两至三公升水。

农历新年期间有些人可能会喝酒助兴,陈医生提醒,酒精会刺激或加剧皮肤问题,如酒糟性皮肤炎(rosacea,又称酒糟鼻)、牛皮癣(psoriasis)、湿疹和荨麻疹等皮肤疾病,而含糖饮料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皮肤疾病,但会提高升糖指数,进而可能加剧原有的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她说,如果已有皮肤红痒问题,如湿疹、荨麻疹或会对某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建议避免进食海鲜、豆类、酒精和腌制品。摄取不同种类的水果虽有益身体包括皮肤健康,但陈医生提醒要遵守适量摄取的原则,不要过量。

外出拜年时,如果口罩湿了,她建议及时更换,戴上新口罩前也不要忘记再涂抹滋润霜。

陈医生说:“如果有化妆,要彻底卸妆,洁净脸部皮肤,以防毛囊阻塞引发皮肤问题,如暗疮和酒糟性皮肤炎。”

她提醒,脱下口罩、卸妆后,要马上洗脸,以去除油脂、死皮和白天积累在皮肤上的细菌。同时,要轻拍脸部皮肤,而不是用毛巾拭擦,以免令皮肤的水分流失。

如果要用面膜,她建议选择具舒缓作用的面膜,让皮肤全面放松和保湿。

戴舒适、合脸的口罩

陈爱霖医生建议选择舒适、合脸的口罩,以减少出现皮肤问题的概率。

她说,一般人不需要紧紧包住脸部的口罩,只要口罩贴合脸部,没有缝隙即可,没有必要包到密不透风。

如果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质口罩,她建议,选择质地柔软又透气的棉质口罩,避免使用人造纤维质地的口罩,因为这些材质不透气,容易引发皮肤问题。

“如果有暗疮或油脂性皮肤,建议选择内衬是棉质的可重复性使用口罩。”

另外,要保持皮肤健康,陈医生建议用温和、无香味和无皂的洁肤品,避免用含有酒精的产品,同时洗完脸后一定要保湿和涂抹滋润霜,建议使用含有神经酰胺(ceramide)保湿成分的产品。

忌过量摄取乳清蛋白质粉

鹰阁医院皮肤专科顾问医生郭珂珈说,农历新年来临前,很多男性可能为了练出健硕的肌肉,而猛吃乳清蛋白质粉(whey protein)。但她提醒,过量摄取此类蛋白质食品,会增加皮脂的分泌,增加毛孔阻塞引致暗疮的风险。

她也提醒男性要确保刮胡刀清洗干净,因为不干净的刮胡刀也会导致皮肤问题。

她说:“如果皮肤出现问题,不要胡乱搽药或用手挤压暗疮、粉刺,以免留疤或抓破皮肤,令皮肤受到细菌感染。”

郭珂珈建议避免摄取过量的高糖食品和乳制品,因为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高,会增加皮脂的分泌,提高了长暗疮的风险。

她建议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有皮肤敏感基因,如湿疹,皮肤水分易流失。所以,保湿和多喝水能促进皮肤健康。

医生建议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或睡眠不足会对身体构成压力,释放诱发皮肤发炎的分泌物。(互联网)

“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睡眠时间不定、熬夜或睡眠不足,对身体都会构成压力,释放诱发皮肤发炎的分泌物,导致皮肤更难以修复。”

对于酒类饮品,她说,酒精不会直接影响皮肤,但酒精会导致脱水,进而影响皮肤健康。

郭珂珈建议遵照皮肤科医生的服药指示,忌擅自调整药量或皮肤复原之后仍持续涂抹类固醇药物,以免引起反效果。

她强调,一般上,皮肤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而配予适量的药膏,包括含类固醇和非类固醇药膏。即使含类固醇的药物也分不同剂量,且并非所有含类固醇的药物都有副作用。

外出时带备用口罩

郭珂珈医生建议出门时带两个口罩,方便更换。

她说:“口罩湿或有油垢就应该更换,以免引发毛囊或皮肤发炎。”

她说,口罩下相对封闭的闷热与潮湿环境,加上口罩与皮肤之间的摩擦,易出现毛囊阻塞问题,油垢和皮脂被“困住”,使暗疮、皮肤发炎和湿疹问题加剧。以暗疮为例,她说,三四十岁受暗疮困扰的患者,人数有显著增加。

医生建议出门时带备用口罩,方便更换。避免长时间戴口罩加剧皮肤发炎等问题。(互联网)

她透露,有些患者的皮肤状况严重到须由专科医生写信向其上司申请,让患者在解封第三阶段后一直在家办公,以避免长时间佩戴口罩,加剧皮肤发炎等问题。

她说,口罩覆盖的脸部下半部如下巴和脸颊,是最易出现皮肤过敏和发炎的地方。因此,她建议勤换口罩,如果口罩湿了或是有油垢,可以在中午时更换新口罩。

她同时提醒,每天戴口罩前,要继续做好必要的护肤步骤,包括洗脸、保湿和防晒,建议选择不油腻、防晒指数达SPF50的防晒霜。

她说:“在外如果要更换干净的口罩,可以到厕所用清水轻拍皮肤,同样的,必须先防晒才戴上新口罩。”

除了例常的皮肤保湿外,郭医生也建议每早在脸部皮肤上轻拍一层维生素C精华,有助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她提醒,不要过量,因为涂抹过量的维生素C精华,也会引发皮肤敏感。

口罩提高了脸部皮肤受感染的风险,并往往因为摩擦和瘙痒而加剧,尤其是本身已有暗疮和皮肤炎问题的患者。——陈爱霖医生

避免熬夜和吃过量煎炸食物

余仁生中医诊所(@盛港和中峇鲁)中医师董菁菁博士说,近期有一些患者因口罩引发的皮肤问题前来求诊,其中以女性为多。

她说:“口罩下皮肤的温度和湿度升高,皮脂腺就会分泌更多的油脂,若没有及时清理的话,容易堵塞皮脂腺导管,从而出现毛孔粗大、痤疮等皮肤问题。”

保持皮肤健康,要避免过度摄取煎炸油腻及辛辣的食物。(互联网)

因此,她建议,应定时更换口罩及在安全的环境下适时让肌肤透透气;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口罩,以免引发皮肤过敏等问题。

董医师说,过量食用油炸食物会生痰湿;熬夜则耗人阴津致阴虚火旺。痰湿火热阻滞经络,加之阴津耗伤无以推动经络气血运行,导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尤以脸部被长期遮挡的皮部经筋为甚,故会令皮肤分泌更多油脂而出现红疹、过敏、暗疮等皮肤问题。

除了洁面功夫不可少外,饮食、睡眠和补充水分也很重要,尤其忌冷饮和过度摄取煎炸油腻及辛辣的食物,饮食也以清淡和营养均衡为要,同时注意保暖以及多喝滋阴养血的滋补汤。

她给本报读者提供有助美颜的草药泡脚和茶饮,并提醒,孕妇泡脚前应先咨询中医师。

美颜祛斑泡脚方

材料:当归、赤芍、白藓皮、白蒺藜各15克。

制法:将上述药材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起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熏泡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4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效用:具有补血行气,活血祛瘀的功效,适用于脸部皮肤暗沉色斑者。

美颜茶饮

1. 玫瑰柠檬大麦茶

材料:红茶3克,大麦3克,玫瑰花3朵,柠檬1片。

制法:红茶和大麦用100摄氏度开水冲泡3分钟,取茶汁,加入玫瑰花和柠檬饮用。

效用:有美容养颜润肤的功效,能够改善面部色斑。

2. 橄榄罗汉果茶

材料:青橄榄3个,罗汉果1个,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法:青橄榄、罗汉果、绿茶、蜂蜜一起用开水冲泡5分钟,饮服。

效用:有清肝润肺的功效,能够改善面部暗疮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