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周
“有汇源才叫过年”这一句广告词,可以说是伴随了国人的无数个春节,汇源果汁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国民果汁”。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在近年来却频频“塌房”。
据悉,近期,北京汇源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出现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的标的超过了15.9亿元。从当年市值超过300亿美元的高光时刻,到如今负债累累,并被强制执行。2007年,汇源果汁筹资24亿港元在香港上市,成为了当年最大的IPO,到2021年1月18日,却被港股退市。从“国民果汁”到被曝光无力偿还先锋集团的400万债务,拿果汁来抵债。
不少网友感叹,曾经家中必备的过年单品,现在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实在是令人唏嘘。为什么曾经的“果汁大王”会陷入这样的境地?这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然,这一切得从创始人以及创业历程说起。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出生于1952年5月,山东沂源人。1992年,朱新礼毅然辞去了众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开始从商,接管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县办水果罐头厂,成立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在接管后的第二年,朱新礼就将他的主营业务转为生产浓缩果汁。因为当时市场上浓缩果汁很少,汇源果汁上市后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朱新礼还浓缩苹果汁带到了德国慕尼黑食品展览会上,因此还带回了500万美元的订单。也是同年,还荣获了新加坡国际饮料博览会金奖和果汁类质量综合拼比第一名,成为特供饮料。
为了让汇源果汁让更多的人知道,朱新礼在1996年还以7000万元赢得了央视五秒标板广告权。从此,汇源果汁在国内也有了越来越高的知名度。此后,汇源果汁发展得也是越来越好,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成为2007年以来香港联交所规模最大的IPO。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66%。
在接下来的28年,汇源还收集了数以百计的荣誉,如最美匠心品牌恪守品质奖,中国TBV全面品牌价值管理大奖,2016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2019年中国品牌力指数100%纯果汁行业第一品牌、第五届中国公益节公益传播奖等。借势打力,品牌打出后,还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非凡匠心》、《吐丝联盟》等多个著名IP合作,逐步将汇源果汁打入消费者心中。
但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有着大额的负债。据悉,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从2009年到2016年,汇源营收规模从28.5亿元上升至57.6亿元,但在这8年时间里,有7年的扣非净利润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到了2018年,实在难以为继的汇源果汁,在3月发布了一则公告,自爆公司违规贷款。缘由是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中国汇源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后者是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关联公司)以满足临时流动资金需求和偿还债务。然而,这些资金却并未达到港交所对外披露的要求。
事件开始发酵,汇源果汁于2018年4月开始停牌。汇源果汁停止交易该资金后,外界原本认为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结果香港交易所开始调查其相关贷款。2018年7月,港交所发出信函称,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上市部门将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资格。然而3年后,汇源果汁仍然没有达到要求,于是在2021年1月,上市审查委员会宣布将维持退市决定。
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可以说离不开内部管理层的问题。汇源也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朱新礼的儿女、兄弟等其他亲属都曾担任要职。朱新礼也曾想过改变这一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朱新礼曾经还挖走了百事可乐(中国)高管梁嘉祥等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两年后就离开了。在错综复杂的家族影响下,创新难以推广,品牌也失去了生命力。
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4年,汇源的销售人员从2489人涨到11047人。用人成本增加的同时,汇源还在全国多地都种植了果园,并大幅提高营销费用。这种种,也都让汇源果汁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此外,汇源的产品也较为单一,只要是靠果汁来创造营收,在如今新兴品牌越来越多,饮料种类也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又不断盲目扩张而不发展品牌多样性,最终也就只能逐渐被淘汰。
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果汁饮料、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的消费量就已经在逐年下降了。在随后的几年中,仍呈现下降趋势。健康、个性化、年轻化、功能性、情感化、品牌化正成为如今饮料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不幸的是,面对新的潮流和趋势,曾经的巨人汇源却陷入了迷茫,未能顺利转身,最终落到了负债累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