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民营企业精神,探寻民营经济成功之道
中小企业办大事
捷顺科技
●国内出入口控制与管理行业的最早的进入者之一,国内唯一以智慧停车为主营的A股上市公司
●2017年年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净利润超过2亿元,产出智能道闸、智能停车场系统等多个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一个工业园,5个研发中心,20多个分公司,130多家经销机构,创造了300多项专利技术,主导、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最早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标准(PBOC)成功应用于社区一卡通电子现金快速支付领域,出入口智能管理领域唯一拥有支付牌照的企业
●产品先后在国家体育馆(鸟巢)、上海世博园、公安部、外交部、缅甸总统府、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等重要机构、大型社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得以应用
2018年10月24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设在这座大桥上的珠海公路口岸,选择了深圳一家企业提供的,集无感支付、无人值守、高清车牌识别等前沿停车技术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停车系统,让来往的车辆实现秒速通行。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智慧停车服务商,捷顺科技在30年前不过是一家不足20人的小型机械加工作坊。捷顺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唐健说,从商对他而言从来不是一个刻意选择,从一开始机械加工,到后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技术,他甚至形容自己的创业是“九死一生”的过程。
在见证了停车行业从无到有后,互联网技术在后续对行业的催化发展也令人始料未及,但对于这个早在1992年就入行的龙头公司来讲,智慧停车这几年的兴起火热,也不过是数十年发展中的某个浪潮的瞬间。
对于唐健和捷顺科技来说,脚踏实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行业发展的一切规律和真理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创业
就像逼上梁山 目标只是“活下去”
唐健表示,对自己来说,从商从来不是一个刻意的选择,创业更像是《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一样。
20世纪8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的唐健如愿进入到国营单位,当时的他没有任何从商的意愿,营商环境也不像现在。在他眼中,做“个体户”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才会去做的事情。对唐健来说,唯一热爱的事就是机械加工,“我是做机械加工应用出身的,从当学徒,到后来读大学,再出来(工作的时候)搞技术和设计。对这块情有独钟。”
在一次帮亲戚处理来自香港的印花滚筒订单时,唐健逐渐发觉,对比起其他技术出身的人,自己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经营的天赋。
“当时这批订单是我帮亲戚接洽进来的,虽然单价很低,但因为是长期订单,如果能完成的话,也会有一定的利润。亲戚是工人出身,只懂得技术上的事,做了第一批产品后,对方并不满意,打算放弃后续的订单不付款就‘走人’。但当时材料和设备都投入了,也不能放着不管,而且亲戚的资金周转困难,我还垫付了部分的钱。”
迫于无奈的唐健,在考虑了几天后,决定亲自接手。在了解到第一批成品中的不合格率有75%后,他和对方谈判:按要求改进产品,接下来的订单都以9折来算,即用每批订单里10%的免费产品“分期”弥补偿还之前不合格的产品,直至还清为止。
这一举措既不至于断了双方的合作,也缓减了所面临的现金流困局,问题迎刃而解。令唐健意想不到的是,事情得到解决后,其他的订单陆续而来,且逐步有盈利产生。随后他辞去国营单位的工作,租下了一个更大的厂房,借钱购买设备,开始接下更多机械加工的订单。
在起步资金不足十万元团队只有十余人的情况下,唐健表示,创业初期,团队管事的只有两位,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唐健主要负责对外,用他的话来形容,自己“遇上什么事就是什么角色”,一个人就管了采购、接单、送货,白天骑着一台摩托在外面跑,晚上回车间和师傅讲解原理,做工装,画图纸。
在唐健看来,做机械加工始终不是一份自己心仪且“正经”的工作,不仅收入不稳定,而且还几经濒临没有订单、团队散伙的局面,唐健甚至一度考虑,自己是否要放弃这份事业重新再进一个国营单位。“当时是一有钱就买设备,买了设备就没有钱,没有钱又没订单就很容易撑不下去。我就会跟大伙说,工资发到月底,饭堂在月底前也照样开饭,大家可以白天出去找其他的工作,不过幸运的是,到了月底订单又来了。后来员工们都很谅解这种情形,没有订单就迟点发工资,只要有伙食费就可以了。”
岌岌可危的局面在和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后有了改善,订单数量也逐渐稳定了下来。对于唐健来说,创业的教训一路相随,在他看来,企业无论做大还是做小,都避免不了掉进坑里的危险,危机和成功并存,同行也是阿Q精神十足,“大家过几年碰到面,都会忍不住互相打趣,‘你还在啊!’”
突围
在拦车杆上印上电话号码做推广
作为初出茅庐的第一批民营企业,捷顺科技和同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华为、创维等企业一样,最初都是以硬件制造为基本盘,没有自有品牌和自有产品。
一直在思考发展方向的唐健,直至在1992那年因为有客户找上门来,希望可以做一套停车场出入口使用的道闸系统和拦车杆,才开始考虑团队和企业或许可以往出入口控制与管理产品的生产、销售这方面开始发展。
彼时,国内的竞争对手寥寥无几,唐健随即敏锐地感觉到这或许是一片蓝海。同年,唐健正式在深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深圳捷顺电器有限公司,即捷顺科技的前身。在罗湖水利机械加工厂内亲自设计并加工了公司的第一个道闸后,唐健将当时的企业电话印在了拦车杆上,作为最初的宣传推广。1993年的春节前,捷顺科技接到了10台道闸的订单。1994年,订单翻至300台的数量。
然而,随着技术的更迭,停车场道闸的制造门槛开始降低,一路以机械加工为主营业务的捷顺科技也不免感受到危机。“那时我们想把道闸系统定位为自己的产品,但很多业内人跑来和我说,这个不算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把订单给到内地任何一个厂家,其实它们都可以做得出来。”
为了拥有更好的、真正的产品,捷顺科技寄出函件寻找合作伙伴,表明自己是深圳的企业,地处特区窗口,希望可以和更多的内地企业进行合作互补,将中国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去。不过这一次的心血是徒劳无功的,唐健说,邮寄上千份函件只收到了3至5份回函,而且都是“不痛不痒的那种”。
成长
是专注产品研发还是跨界发展?
机会或许总是对那些四处找寻机会并且早有准备的人青睐有加。
1998年,捷顺科技得到了进入停车产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机会。“当时深圳的湖贝路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那里的物业老总了解到我做过道闸加工,他问我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可以‘读卡收费’的停车场系统。”唐健回忆道。
彼时,在深圳市拥有类似停车系统的只有深圳国贸旁边的发展中心,车辆出入使用的还是接触式的磁卡,据悉,那套系统从香港购入,花费在50万到80万元人民币之间。
得悉这一消息后,唐健了解到这一技术门槛和成本并不高,自己的企业也能实现。随后捷顺科技开发出一套使用接触式IC卡的停车系统设备,并以每套8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深圳的新闻大厦,而恰好在这个时候,沃尔玛的物业老总找到了唐健。
而后,沃尔玛向捷顺科技下了停车场出入口共8套设备的订单,每套单价降至6万元。没想到沃尔玛开业一个月后,营收就远超当时在停车设备投入的48万元。在技术不断更迭的同时,为了研发非接触式的IC卡,捷顺科技开始和国外的企业合作,订单越来越多,“当时是一个十分忙碌的状态,干活干到头发长了,嘴唇干裂,眼前就是接单-干活-出单的不断循环。”
在利润增长的同时,外界也有不少诱惑。唐健承认,在发展路上,并非没有二心,他表示:“当时也想做锂电池、数码录像机”,也有不少企业在炒股、做房地产。
也许是技术出身赋予的理智,唐健在企业经营上还是十分审慎,在他的理念中,仰望星空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他认为发展是要基于现实、基于自身能力的,市场的突然扩张让捷顺科技没有时间研发、沉淀,让他更有危机感的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有几百人的时候,我可以认得出每个人是谁,他们的能力、状态如何,但人数上千了以后,我发现我做不到这件事。”
对于企业体量、人数的倍增,唐健觉得除了专注于自己本身的“行当”,更要注重的是企业的内生式成长,“从小作坊制造到批量化生产,我们的内部管理能不能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在市场上可不可以有更多作为?我觉得我们正面对很多挑战。”
竞争
互联网导向的商业逻辑尚需时间检验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加速向各个传统行业的渗透,这些以硬件和软件制造为基本的明星企业,也面临新的转型压力,停车行业内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停车难”的城市通病也让智慧停车这一领域从2014年开始兴起、火热,并发展到资本涌入、众多创业者入局抢滩。身在其中的捷顺科技,发展虽然超过20年,但也深深感受到了技术更迭带来的危机感。
“我们做的事情,只是属于做得比较早而已,在国内停车行业里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跟很多行业一样,停车行业当前竞争主要集中在应用技术层面”,唐健坦诚,在行业应用技术门槛并不高的情况下,捷顺科技也面临着越来越多并行者、竞争者。
因此,在2011年上市后,捷顺科技便不断加大原创技术的研发投入,每年保持营收5%以上的研发投入占比基础,2016年、2017年研发投入占比更是增至6 . 4 9 %、8 .01%,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捷顺科技的“心病”还在于:售卖系统及设备产品一直在其营收中占着“大头”。根据捷顺科技2017年年报,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智能门禁通道管理系统的营收比重分别是70 .62%和21 .95%;2018年上半年,企业这两项的营收比重是67.99%和21 .62%.
而在整个停车领域上千亿元的行业规模之下,硬件设备这一板块,其实只有近百亿元的规模,且其红利也有着逐年锐减的势头。
“单靠卖设备突破不了企业、行业成长的瓶颈,需求量也没有这么大,”唐健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催生下,智能停车系统和设备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其实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实现客户的管理思想,根据它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等。
与此同时,捷顺科技也更加希望能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如停车场的智慧运营、分时租赁等。唐健表示这些领域的毛利空间无疑会比售卖系统设备更大,“未来智能设备和系统的营收比重会逐步下降,不过这是一个渐变过程,不会是突变。”
此外,从外部的竞争局面来看,面对诸多互联网企业入局智能停车行业进行抢滩,唐健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改良而导致的行业契机,其中离不开互联网的推广应用和车牌自动识别技术的诞生这两个因素。
对于“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互联网思维,唐健不置可否,且有着自己的辩证思考。在他看来,互联网技术催化了行业转型的速度,但其中不乏新的创业者是自己做一个计费软件,接着通过外购支付通道、车牌识别系统,然后拼装道闸产品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他认为,在不少互联网企业的眼中,捷顺科技是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缺乏自己的生产和技术,在初期为了扩大规模吸引投资而赠送设备或股份,导致大量“烧钱”,这种互联网导向的商业逻辑能否长期立足于业内,则需要时间的验证。
学习心得
习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我们民企的发展信心,令公司上下深受鼓舞。我们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深耕主业,以科技推动中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行业不断进步,以创新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让科技改变生活,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捷顺科技董事长唐健
南都观察
创新并非天马行空 它是想象和务实的统一
和唐健聊创业,出现的高频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九死一生”,另一个是“脚踏实地”。出身于技术、钟情于技术,技术赋予他理智,也让捷顺科技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务实”二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印花滚筒、储水罐的机械加工,到生产第一台停车场道闸,再到开发出第一套IC卡出入系统……20多年的发展让捷顺科技稳居行业龙头之位,但唐健觉得企业能走到今天仍需要保持着兢兢业业的态度。
在务实的另一端,在面临诸多新的竞争者入局行业,捷顺科技也在进行自我革新。在技术催生行业的无限想象时,唐健对创新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对策: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构建了由“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管理平台-支付系统-移动应用”组成的完整产品闭环,并逐步拿下了无感支付、无人值守等成果。
和“大刀阔斧”进行各种尝新跨界的诸多企业家相比,在广东土生土长的唐健在经营实业多年后,对风险有更加准确的预判,在行业里更像是一个“精耕细作者”。
他认为,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概念吹嘘,更应是真正的技术和服务突破。在智能停车、智慧城市等各种新概念如雨后春笋冒出之际,他觉得行业标准和行业价值如何统一、规范更值得关注,“如果没有价值统一,没有标准和规范,那么行业乱象也会随之而生,借创新概念吹嘘的人也会多于真正做事的人。”
身处停车行业的内部转型期,又面临外部形势变化和经济调整,作为捷顺科技的掌舵者,唐健表示,2018年身在民营企业之列,挑战不断。为企业创新提供好的政策和土壤之余,在政商关系上,他更希望政府可以对市场和企业有更多的了解。
在深圳多年,唐健认为,这里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核心的营商环境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对于近日深圳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四个千亿”政策,他表示,“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对民营企业发展支持的诚心和诚意”,他希望在良好的机制下,这一政策可以惠及落实到民企身上。
“商业是一个价值互换的过程”,在唐健眼里,创业不能只凭热血,也不能只赶热点。他鼓励年轻创业者在行业中善于发现,“关键是你看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他表示,创业有风险,成败与否需要创业者勇于承担,创业途中所学所得是人生至宝,“这是一个投入99%成本去搏1%希望的过程。”
采写:南都记者黄玮
摄影:南都记者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