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SMT 发展史,PAD,手机大量普及的源头技术

我们身边的所有电子产品,从早期的高价进口,到后期的国内大批量生产制造,价格更趋平民化。这部分改变均来自 SMT 制造的高速发展和创新。最为可惜的是,在 SMT 产业高速发展的 20 年内,中国制造驰名世界的辉煌阶段,我们中国至今都未发明创造出国产的高端贴片机。我们国家所有品牌的手机,甚至苹果,三星品牌,亦均来自日本,德国品牌贴片机制造。当然韩国还有三星贴片机慰藉自我。我们呢?

美国是世界上 SMD 和 SMT 最早起源的国家,并一直重视在投资类电子产品和军事装备领域发挥 SM T高组装密度和高可靠性能方面的优势,具有很高的水平。

日本在 70 年代从美国引进 SMD 和 SMT 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并投入世资大力加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推广应用方面的开发研究工作,从 80 年代中后期起加速了 SMT 在产业电子设备领域中的全面推广应用,仅用四年时间使 SMT 在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的应用数量增长了近 30% ,在传真机中增长40%,使日本很快超过了美国,在 SMT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FUJI/PANA/SANYO/Yamaha/Juki /TDK等)

欧洲各国 SMT 的起步较晚,但他们重视发展并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发展速度也很快,其发展水平和整机中 SMC / SMD 的使用效率仅次于日本和美国。(Philp/Siemens/DEK/MPM/ERKA/ERSA)

80年代以来,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省亚洲四小龙不惜投入巨资,纷纷引进先进技术,使 SMT 获得较快的发展。(工业制造为主,韩国 Samsung )

中国的电子科技人员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就开始跟踪国外 SMT 技术的发展,并在小范围内应用 SMT 技术。中国规模化引进 SMT 生产线起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中期。其背景是中国彩色电视机工业技术开始引进。为其配套的彩电调谐器,如松下彩电调谐器由 A 型转向 B 型电子调谐器,而新型调谐器大量采用片式元器件。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指导下,国内彩电调谐器厂开始引进 SMT 生产线,引进的机型有松下、三洋、TESCON、TDK等。

上世纪 90 年代初、中期中国录像机生产线的引进掀起了另一次 SMT 引进高潮。以松下录像机为例,从 L15 开始大量采用片式元器件。这一期间大连华录、北京电视设备厂、上海录音器材厂、南京714厂、夏新等一批录像机生产厂家开始引进 SMT 生产线。据国外某调查机构统计,至 1997 年底为止,中国贴片机的保有量为 3700 台,SMT生产线总数为 1500 条-2000 条之间。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 SMT 引进步伐大大加快。我国海关公布贴片机引进数据起始于 2000 年,当年公布的贴片机年引进量为 1370 台,以后平均每年递增率达 50% 以上,2005 年引进贴片机达8992 台,中国贴片机保有量在 30000台 以上、SMT生产线在 15000 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