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裁助理,41岁北大才子患癌,同学凑齐95万拯救,结局如何?
身为华为总裁助理,41岁的北大才子魏延政在面对死亡时,既有淡然,也有无助。
“朋友,你可曾想过,假如某一刻你的生命突然倏然而去,你该给你最挚爱的人留下些什么?”这是魏延政生前在微博上,所留下的最后动态。
面对死亡,有人灰暗悲观,惶惶不可终日;有人乐观向上,享受生活;有人看淡生命,向死而生。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在死亡来临时,我们又能给亲人留下去什么?而魏延政在临终前,留给儿子的3句话,却感动了无数网友。
寒门贵子
1975年,魏延政出生于乌鲁木齐的一个普通家庭。然而在当时的新疆,教育资源尚且还有些薄弱。为了能够让儿子将来出人头地,父母将一切资源都留给了魏延政。
让家人感到欣慰的是,魏延政没有辜负大家的厚望,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并且经常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在当时举办的全国数学竞赛、化学竞赛中,也经常获奖。
中学时期,魏延政的学习成绩也一直非常稳定,经常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当时魏延政就曾定下目标,长大以后一定要考一个好大学,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然而令魏延政以及家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魏延政读高三那年,正在读大二的哥哥,却发生意外,永远离开了他们。
突如其来的噩耗,对魏家人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魏延政的家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走出阴影”。
从那之后,魏延政便深深地认识到,他已经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在那段时间里,魏延政开始变得废寝忘食,经常独自一人学习到深夜,书桌旁的错题本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看到儿子如此刻苦,父亲也曾多次提醒:“延政啊,你要多注意休息,别把身子熬坏了。”
看着父亲弯曲的背影,魏延政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考一个附近的大学,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和家人。
1994年,高考成绩公布之时,魏延政取得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北京大学招生组老师的注意,并特意给魏延政打了电话,希望能够考虑在填报志愿时,考虑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那可是我国一流大学,是多少学子曾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而魏延政在到底该如何抉择?到底该选附近的大学,以便之后能够照顾家人,还是接受北大的邀请,实现“北大梦”?
当父母得知魏延政的“难处”后,立刻对他开导起来,毕竟如此优秀的儿子,做父母的怎么忍心牺牲儿子的前途,将儿子一直“绑”在自己身边?
在父母的鼓励下,魏延政也认清了目标和方向,下定决心要去北京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久,魏延政便收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将要学习的专业是计算机。看着眼前的录取通知书,父母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同年9月,到了该去大学报到的时间,一大早父母便开始为魏延政收拾行李,恨不得将所有能带的东西全都塞进背包里。
吃过早饭,家人便陪同魏延政一起来到火车站,父亲拉着魏延政的手:“孩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没钱了就跟家里人说,一定不要亏待了自己。”
看着父亲那饱经风霜的手,从未离开过家人的魏延政心头一阵酸楚,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爸、妈,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等放假了我就回来看你们。”
与家人道别后,魏延政便走进火车站。然而令魏延政没有想到的是,时处“报道季”的车票是有多难买,当他去购买车票时,才发现当天前往北京的车票早已售罄。
如果错过报道时间,肯定会引起麻烦,而此时列车也即将发车,情急之下,魏延政只能混入人流,趁机上了火车,找到一处空座便坐了下来。
魏延政本以为自己能够一路顺利抵达北京,但却没想到遇到了例行查票的列车员。
“小伙子,麻烦把车票拿出来看一下。”此时的魏延政既紧张又尴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魏延政的表现让列车员看出了问题:“小伙子,是不是没来得及买票,你还是学生吧,可以买半价票。”
列车员的话让魏延政松了一口气,并掏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递给了列车员。
看到是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众人一脸惊诧的表情:“小伙子,人才啊!”最后在列车员的帮助下,魏延政补齐了车票钱。
前方等待他的,将会是一片光明!
完美人生
来到北京之后,魏延政见识到了首都的繁华,更领略了人才济济的北大学府。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的求学之路变得更加顺风顺水。
在当时,计算机算是一门新兴行业,当听说这门专业时,魏延政便被深深地吸引,所以在填报志愿时,不假思索地便报了计算机专业。
除此之外,数学和哲学两门学科,也是魏延政比较喜爱的学科。
在北大攻读计算机专业时,魏延政得到了北大中国研究中心招收经济学双学士的通知,便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并且被顺利录取。
从1996年9月开始,魏延政便一边攻读计算机,一边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修双学士。
每日被排得满满的行程表,让魏延政感到十分充实。与此同时,魏延政在私下里还经常自学外语,并且为自己赢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受邀前来参加校庆活动,而负责接待的人正是魏延政。
魏延政流利的翻译以及落落大方的待人之道,让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领导对他大为赞赏,并当即表示,如果魏延政愿意来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话,可以向他提供全额奖学金。
校长的话语让魏延政感到受宠若惊,也算是与国立大学结下了缘分。
1998年从北大毕业后,魏延政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北京奥德软件公司的一名基础工程师,也算是为自己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年之后,魏延政认为继续深造,才是自己的理想生活,于是便想起了当初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的邀请,并正式向对方提交了申请书。
1999年8月,魏延政得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回复,收到了飘洋过海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自己的海外求学之路。
身处异国他乡的魏延政,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严格,在很多专业问题上,都保持十分严谨的态度。很多同学在提起魏延政时,都十分敬佩:“他对待学业十分刻苦,是我们的榜样。”
2001年,魏延政成功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士学位。
从国立大学毕业后,魏延政便开始报考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计算机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001年10月,魏延政顺利被南安普顿大学录取。
在博士生涯期间,魏延政接连攻克多个学术难题,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顺利毕业。而他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成为了同期博士生中唯一一篇正式入选并发表的论文。
博士毕业以后,魏延政顺利进入英国电信(CTO Office),担任电信信息系统高级研究员,从事电信研究工作。
后来,在一次电信的招标项目中,魏延政与华为公司的驻欧团队偶遇并结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魏延政与华为公司结缘。
2006年,在华为欧洲地区总负责人的邀请下,魏延政正式加入华为。
在魏延政看来,自己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确实有过回国发展的计划,但却总是缺少一个契机,直到这次遇到了华为。
在华为工作期间,魏延政凭借过人的能力,职位突飞猛进,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了无线销售部的总裁助理。
2009年,魏延政又被上级调往上海无线产品管理部,进入华为的核心部门,肩负起华为日后核心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而也是在这一年,魏延政遇到了他的人生伴侣孙艺玮。孙艺玮和魏延政都曾有过新加坡留学的经历,两人相识于一场比赛活动,也算是一见钟情,之后便成了关系很要好的朋友。
回国之后,魏延政再次在上海与孙艺玮邂逅,缘分这种东西,可以说就是妙不可言,这对年轻男女很快便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属于自己幸福的家庭。
而正当魏延政正沉浸在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喜悦中时,“死神”却已经悄悄降临。
天降横祸
2010年年底,在工作上表现突出的魏延政再次迎来升职加薪,自己的妻子也怀上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在外人看来,理想生活也不过就是如此,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向魏延政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2011年2月,魏延政的身体出现了异样,右脚小拇指也开始隐隐作痛。起初,忙于工作生活的魏延政并没有对此特别在意,仍然过着每天两点一线式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魏延政右脚上的疼痛感开始愈演愈强,情况严重时,甚至到了不能正常行走的程度。
此时魏延政才开始注意起自己身体最近一段时间产生的异样,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进行了系统的检查。
当一份诊断为“透明细胞肉瘤晚期”的诊断书呈递到魏延政手中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医生告诉魏延政,他的病情比较严重,再加上已经到了晚期,化疗等一般药物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不足3年!
此时魏延政刚刚结婚半年,妻子怀上孩子也才只有4个多月。眼看幸福的人生即将来临,而自己却患上了如此严重的病情,“那一刻,世界仿佛都是黑的。”
确诊的当天晚上,魏延政和妻子一夜都没有入眠,两人之间也没有交流些什么,“我们都忍住不哭,害怕对方受不了。”
那段时间里,魏延政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在各大医院之间奔波,帮他联系专家,寻求治疗方案。
在魏延政的博客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天中午,我从公司赶到医院时,妻子从专家门诊走了出来,老远我就看到她的脸上满是泪水:‘医生说,要么横切掉半个脚,要么切掉整个脚’。”
面对这样的现实,妻子忍不住哭了起来,而魏延政也开始变得有些茫然,但是他心里明白,作为这个家的顶梁柱,他绝对不能在老婆面前表现得过于悲观。
魏延政安慰妻子:“别怕,只要命还在就好。”
安慰完妻子,魏延政便匆匆赶回公司,他还有工作没有做完,即便身患重病,他也不愿意抛弃工作。
在赶回公司的地铁上,魏延政收到了岳父发来的一条信息:“小子,人生总有风浪。在你这个年纪,已经经历了太多。我们都是你坚强的后盾,相信你一定能战胜一切。你的妻子儿子需要你……”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一行行关心鼓励的话语,此时这个乐观顽强的青年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很快,魏延政迎来的第一次手术。这次手术医生尽可能地保全了魏延政的右脚,没有进行截肢。
很幸运,手术进行得很成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后,魏延政便重新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他看来,这样的小手术,还不足以影响自己原有的生活。
然而没过多长时间,魏延政的身体再次出现问题,在去医院复查时,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情况比较危急,需要尽快进行截肢手术。
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魏延政已经变得格外释然,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医生提出的截肢手术。
魏延政从确诊到接受截肢手术期间,对家人以及朋友始终保密,他不愿走漏风声。尤其是在父母已经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他的病情一定会让父母承受不了。
其实对于魏延政的病情,主治医生所提出的治疗方案是保守治疗,毕竟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在所剩的时间里,能少受点罪就少受点罪。
但是魏延政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截肢,“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截肢后,魏延政开始采用断食加化疗的治疗方案,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他先后断食3次,时长分别为20天、24天和30天。在那段时间里,魏延政除了喝水,其余的食物什么都不吃。
化疗结束时,魏延政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斗争,还是决定将自己患病的情况告诉家人,毕竟他们应该有知情权。
当魏延政千里迢迢赶回古乌鲁木齐老家后,将自己的病情当面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看着已经失去右脚的儿子,父亲十分悲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不可能!癌症是老年人才得的病啊!”
看着伤心欲绝的父母,魏延政强忍着泪水,安慰着家人。在来到路上魏延政已经想好了到时候该说些什么,但是此时的他,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该如何安抚两位老人的内心。
在博客中魏延政曾这样写道:“我的生病,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他们……”
魏延政认为既然事已至此,明知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那么就要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给自己最亲近的人留下点什么。
三句“遗言”
告别了老家的亲人,魏延政便回到了自己家中养病。
在截肢后的那段时间里,魏延政的孩子才只有8个月大,每天夜里睡觉总会不停地哭闹。
为了让魏延政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妻子让魏延政单独睡到了别的房间,留自己一人照顾孩子。
一天夜里,魏延政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一阵低沉的哭泣声传入了他的耳中。魏延政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又在哭闹,便想要前去抱抱孩子。
他单脚蹦跳着来到孩子和妻子所在的房间,轻轻推开门,看到孩子正在一旁熟睡,而妻子却在默默地低声哭泣。
魏延政蹦着“走”到妻子身边,一把搂住妻子。“我知道那是时候,她非常需要我的安慰。其实我也是。我们互相鼓励着。”
与病魔顽强抗争的5年时间里,在妻子和儿子的陪伴下魏延政开始变得乐观,“笑着,向死而生”,成了他面对死亡的乐观心态。
一天,魏延政抱着正在玩耍的儿子问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会死,你知道死亡是什么吗?”
4岁的儿子抬起头看着眼前的父亲,天真地回答道:“就像是超市的死鱼,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爸爸,要是我特别想你,你会回来吗?”
儿子的回答让魏延政感到十分“自责”,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儿子的问题。
2016年,魏延政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他自己也很清楚,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看着自己的儿子,他决定要给他留下些什么。
魏延政领着儿子来到小黑板前,写下了“智力、毅力”。
这是他想要留给儿子的第一句话。所谓智力,通俗来讲就是看一个人聪不聪明,而毅力就是对任何事物都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
不是说一个人生下来聪明,以后就会一直都聪明,也不是说一个人生下来反应有些慢,就会一辈子都慢。
智力与毅力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伙伴”,只要你不乏持之以恒的决心,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今后的人生中才能走得一帆风顺。
第二天儿子放学,魏延政又领着儿子来到小黑板前,写下了“朋友、助力”。
人的一生需要靠很多朋友的帮助,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在小朋友长大之后,便要独自一人面对这个社会,正所谓做人在先、做事在后。
而对于做人来说,最简单的就是要与朋友交往,只有对待朋友真诚相待、广交朋友,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做大事、做实事。你帮他,他帮你,朋友之间相互助力,你的人生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天,魏延政又写下了“眼界、定力”。
眼界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的前提,当一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大后,能做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多,从而找你来“帮忙”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
而面对前来向你寻求帮助的形形色色的人时,其中不乏会有一些“诱惑”,这时便需要你要有足够的定力,去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避免走向“错误的道路”。
这三句话,便是魏延政留给儿子的“至理名言”,通过自己的解释,他不知道尚且年幼的儿子,到底能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他相信在将来,儿子一定能够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这三句话,在今后自己“缺席”的日子里,就会代替自己,陪着儿子走完他的一生。
相信儿子最终也会明白魏延政的良苦用心,这三句话就会像父亲那样,让他明白父爱从未缺席过他的人生。
在魏延政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他的病情已经将他折磨地“体无完肤”。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命不久矣,魏延政开始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最后时光。
尽管魏延政将三句话留给了儿子,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他想对儿子说的话,还有太多太多。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魏延政忍着病痛,仍旧笔耕不辍,写下了《天涯若比邻》一书,也算是留给儿子的最后一份“礼物”。
也是在此时,看病几年的花销基本让这一家耗尽家财,魏延政不得已的情况下向曾是北大的同学们开了口。
同学们也知道魏延政肯定是已经山穷水尽了,要不然按照他的个性是不会轻易开口的,于是,他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便筹集了95万元治疗费。
虽然有了兄弟们及时送来的救命钱,但天妒英才,2016年8月8日,带着些许遗憾与不舍,魏延政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写给儿子的文章《人生若如几回忆》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生能爱过几次?第一次的爱,是依恋;第二次的爱,是寻觅;第三次的爱,是相伴;第四次的爱,是回报……我算是幸运的,四次爱都经历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