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全国各地又掀起了新一轮吃粽子的热潮。吃粽子的风俗,在中国流传千年,盛行不衰,而且各地饮食习俗不同,粽子的形状、大小、口味也不同,随之衍生出许多的花色品种。在许多人还在进行甜粽咸粽之争时,吃货们,跟着小编一起来寻味“舌尖上的粽香”吧!
北京粽子
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北京的粽子可分四种:第一种是纯糯米制成无味的白粽子,蒸熟以后沾糖吃,并加上一点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第二种是小米粽,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第三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四种则为豆沙粽,馅心用豆沙,比较少见。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广东粽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丰富,做法费时最久的。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冬菇、咸蛋黄、花生、五花肉及莲子,是传统裹蒸粽的做法,丰富的材料,带来口感上的满足。
肇庆裹蒸粽
广东肇庆的特产,堪称庆众多美食中的典型代表,也是那里最受欢迎的主要特产之一。肇庆裹蒸粽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其始于秦代,当时的农民为了方便劳作,便用竹叶或荷叶包裹大米,煮熟后带到田间作为劳动的干粮,经过不断改良演变,形成如今的裹蒸粽。
肇庆人制作裹蒸粽极其讲究,一要选用具有色绿、叶香、防腐的冬叶作裹蒸的外皮,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二要选用上好糯米和当年绿豆;三是做馅的猪肉以肥瘦相间的为上乘;四要加五香粉、曲酒作调料,以使馅味醇香、肥而不腻。将浸泡过的糯米和绿豆沙、猪肉馅等用模具包出有棱角的裹蒸来;之后把裹蒸放到桶里用明火煲煮十个小时以上,直至糯米、绿豆、猪肉完全融合为止,张口一咬,一种又滑又绵、且香且醇的味道直透心脾,让人想想都垂涎三尺。
中山芦兜粽
在中山,人们喜欢吃芦兜粽。所谓芦兜粽,顾名思义,就是用芦兜包起来的粽子。中山人比较喜欢改良、研究,特别擅长制作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古时,村民觉得郊野多芦兜,认为这种百合科野生植物别无用途,不妨用以试作裹粽。果然,芦兜叶味融入于粽,别有风味。从此,芦兜粽在中山地区流行开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因为芦兜叶有刺,所以将其变成包粽的叶子,很费工夫。据说因为种植少了,制作也复杂,芦兜叶的供应也日渐减少,但毕竟芦兜粽,才是中山味。
中山芦兜粽是圆筒状,两头交错一字平口,酿入洗净的糯米(有微量精盐、生油、拌匀),夹以烧腩肉、咸蛋黄(洗净蛋白胶为宜),用圆水草绑扎,成品形如圆柱,粗如手臂。武火煲至水滚放入芦兜粽,文火煮4个小时,间中加些开水,收火留浸于汤内4小时。一拆开粽壳,芦兜叶的香气就隐约随着热力,弥散开来。硕大的一个粽子,糯米油亮有光泽,粘粘糯糯地不愿与芦兜叶分离。切开粽子,就见橙红油亮的咸蛋黄,如夏日的夕阳一般,亮堂堂地露了出来。连着糯米和咸肉一起吃,更有滋有味,芦兜的清香,米粒的糯香,咸蛋黄的咸香,交织在一起,在你的口腔内弥漫开来。
雷州鸭母粽
要说到特色的话,雷州的鸭母粽在外形上可以说是最具“创意”。在雷州、徐闻、遂溪、麻章等地的农村,都有“五月五,提鸭母”的习俗。以前每到端午节前两三天,农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去野外摘回苦刺棘的叶子,撕掉叶子上的刺后洗净,缟织成“鸭母”形状,再往里面装上糯米和猪肉、腊肠、虾米等作为馅,蒸煮熟后即可食用。煮熟后的苦刺棘浓香,且馅里多用“蛤蝼”(一种植物的叶子)作配料,吃起来清香可口,味道好极了。
潮汕鸳鸯粽
鸳鸯粽就是潮汕人对美食的特色之作。鸳鸯粽也称“双拼粽”,因其一半咸味馅料一半甜味馅料拼接包裹而成。鸳鸯粽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红豆沙馅和甜糯米。因为甜馅容易腻,要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之二的咸馅包于一个粽子内,这种讲究咸甜平衡的滋味在潮汕人心目中有一抹思乡的味道。
潮汕栀粽
栀粽又名栀粿,是潮汕端午时节的独特粿品。本质上,栀粽属于碱水粽。潮州方言的“栀”就是“碱”。碱水煮过的粽子,糯米更易熟,也更有黏性。但栀粽与普通的碱水粽又有所不同。碱水粽是将糯米放入碱水,浸泡一晚后沥干水份包粽子。栀粽的制作工序则更加繁琐:用鸭脚木、埔荆、栀子枝等带有暗香的木料集中点火燃烧,直至烧成灰烬,淋上开水再搅拌均匀,过滤出的碱液,就是制作栀粽的重要原料“栀水”了。然后,将冷却的栀水倒进大瓷缸,把包粽子主原料糯米洗净后,放进缸里浸泡,每一缸都要浸足12小时,栀味才得以最大限度地渗入糯米里。
包好的栀粽得煮上六、七个小时才有粘性,煮得越久,粽就越有粘性,越好吃。煮熟的栀粽,剥开粽叶,色彩金黄,光滑柔软,吃的时候用纱线牵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用白砂糖蘸粘着栀粿吃,甜润爽口,凉喉解渴。
客家灰水粽
灰水粽是客家人的最爱。所谓灰水,就是草木灰的水,是把植物燃烧后的灰烬,用水溶解过滤后的水。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天然的碱。所以,灰水粽也叫碱水粽。将当地的布惊草和黄豆苗、稻草烧成灰,再把灰用水煮,把滤出的灰水和裹好的粽子一起放入锅中,细火慢慢煲,让灰水充分渗入每一粒糯米,这样粽子肉就带有黄板树、黄豆苗、稻草的浓香味。煮好的灰水粽色泽金黄,晶莹亮泽,蘸白糖或者蜂蜜吃,味道一绝。
恩平裹粽
恩平人裹粽子有自己的格调:粽叶是从深山老林采摘的,裹粽子的粽带也是从深山割回来,是一种带刺的叫做“笳”的野生植物去剌、削成细条做成的,要经几煲几漂才可用。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粽子分咸粽和甜粽两种,都带有独特的异香,保存多日也不变质,形状有单龙角、双龙角、四角形等。
台山扭角粽
台山粽,外形呈四角多边形,粽子内置丰富的馅料,粽子叶却要裹得严严实实,紧得连粽子角都是扭的,和广式粽的平四角形、肇庆粽的隆起尖五角形大不相同,故此又叫扭角粽。台山粽馅料里的半肥猪肉是关键,经过腌制,在长时间的焖煮下,油脂已经渗入粽米中,甘美异常。而伴着它的则有起沙咸蛋黄,还有被剁碎炒香过的红榄,药名“红丝线”,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用红丝线拌着腌肉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可以消除肉和糯米的腻感。这些也是正宗“台山棕”的标志之一。吃起来,口感更是惊喜,粽身相当柔嫩,米粒柔韧而不烂,肥肉已在制作的过程中化散入粽身,入口即化,润而香口,一点儿也不油腻,口感层次也很丰富,吃完还会有淡淡的荷叶香,如此传统朴实的粽子才能让人吃出记忆中端午节最原始的老味道。
清远驼背粽
驼背粽是广东清远著名的地方传统小吃,为什么会有这一样的叫法呢?原因是以它的形状命名的,包裹是包成两头扁平、背面中间隆起的形状。形状酷似一个驼背娃娃,因而叫“驼背粽”。包扎驼背粽要有一定的艺术,没有艺术是包扎不成驼背粽的。
东莞道滘裹蒸粽
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是岭南闻名的粽子之乡,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道滘裹蒸粽就是返乡港澳乡亲的必备“手信”。道滘裹蒸粽出名,是因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潮记道滘裹蒸粽。据介绍,道滘人叶潮,绰号红脸潮,当时是道滘有名的厨师,擅长制作美味佳肴。他别出心裁用晚造糯米,选用上等咸鸭蛋黄、去衣湘莲子、绿豆、五花腩肉作馅,又用五香粉、蒜蓉、沙姜、油盐糖等调味品配制,再用洗净的青竹粽叶包好,用东莞咸草扎实,做成粽子,经沸水浸泡、明火滚煮数小时制成,道滘裹蒸粽粽香扑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芳香四溢,香嫩鲜美。一位留心粽类的美籍华人食家,尝遍国内外70多种粽子,品尝过道滘裹蒸粽后,坚称道滘粽为“天下第一粽”。
四川辣粽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四川椒盐豆粽
椒盐豆粽是四川别具特色的食品。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嘉兴的家家户户每天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当地人笑说,“我们的一天,是从一颗粽子开始的。”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其中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江苏苏州传统的地方名点,端午节食俗。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苏州无绳粽
这种包法小众一些,包出来的粽子小巧可爱。因形状所限,馅料没有那么丰富。整个粽子不用传统的绳来捆绑,而是用“苇尖”来做线,用一根超大的针插入整个粽子带过“苇尖”拉紧,就能做好一只“无绳粽”了。
乌镇船头粽
乌镇船头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道小吃。由于该粽子比嘉兴粽子消瘦,比湖州粽子肥胖,又因其头翘尾平,形态如船,故被誉为“船头粽”,寓意“财头粽”或“彩头粽”。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用黄酒、酱油、白糖腌制,剥开粽子,香气扑鼻。除了经典的东坡肉口味,近年来还有南乳肉和火腿老鸭味道的“粽芯”,实在馋煞人。
余杭塘栖雌雄粽
在余杭塘栖,粽子是分雄雌的。“雄”粽是三角粽,“雌”粽是四角粽,里面的馅也是不相同。30多年前,粽子是作为定情礼物来用的。“雄”粽不放馅或者放藕丝,寓意是这男青年朴素,清清白白。“雌”粽装红豆或是肉,红豆代表着相思,而“定亲”的时候放鲜肉馅,则表示女方家将自己的“心头肉”送到男方家里了。最后婚礼的时候,放红枣,“枣”通“早”,寓意“早生贵子”。
湖州四角粽
湖州粽小巧优雅,是特有的长条形,形似枕头,故有“枕头粽”之称:又因其身形瘦长,中间凹,两头翘,颇具线条美,小巧优雅,故有人戏称其为“美人粽”。粽子好吃,有一半功劳,当属粽叶清香。湖州粽一般选用的是野生伏箬,吸足了土壤的营养、水分和阳光,香气足。内馅分为咸甜两种,甜有猪油细沙粽、咸有火腿白米粽,都是湖州粽子与众不同的口味代表。
衢州酸菜咸肉粽
在浙江衢州,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做酸菜咸肉粽。 一勺农家酸菜,一块条状腌制咸肉,这就是衢州粽子的内在。猪肉以带骨头的瘦肉为佳,洗净切块,放至秘制酱汁里浸泡数小时,酸菜则最好是当季、当地农家自制储存的,咸香、入味、加上恰到好处的辣味,口感堪称惊艳。
龙游骨头芋头粽
龙游的骨头芋头粽,那味道最是令人向往。这粽子,糯米包着的不仅仅是芋头,还有一根与粽子长度相当的骨头肉。把芋头切成条,然后晒几个日头,这样粽子里面就能多放点芋头丝。但无论怎么样的做法,芋头还是骨头肉等配料全用龙游特有的辣椒酱拌成,味道鲜美。
遂昌长粽
在遂昌,有一种长长的粽子,人们称它为“遂昌长粽”。有别于市面上普通的三角或四角形粽子,遂昌长粽瘦长如手臂大小,故在当地也称“长情粽”。包长粽讲究的是耐心、手感、力道。十几张的箬叶要叠放得平整均匀,一只手要端平持稳,铺上薄薄的一层糯米,洒上香喷喷的梅干菜,再是一根接着一根的肉条,又是铺上糯米,再是箬叶。最后的工序是用龙须草绑粽子,需要手的力道和牙齿的帮忙。“长情粽”寓意久久长情、“越长情越重”;连皮肉意味着好事成双、永不分离。
宁波碱水粽
尽管现在各种粽子应有尽有,但很多宁波人心里惦记的,还是那最不起眼的碱水粽。宁波碱水粽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粽叶用的是较大较宽的老黄箬叶,暗色的箬壳上点缀着不规则的斑点,看起来有点像豹纹,宁波人俗称“捏壳”。箬壳是毛笋在成长为竹的过程中层层脱落的竹皮。用来包粽子的箬壳,最好取竹子嫩头脱落、宽10厘米左右的。洗净晒干,等到端午时,还要拿到水里泡软捋平才能用。剥开金色的箬壳,里面的粽子也是半透明的金黄色。捞起来晾凉,蘸着白糖吃,清香可口,是老宁波儿时的味道。
山东黄米粽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山东和其他黄河中下游的地区一样,种植的作物都比较相似。而在这些作物当中,数黄黍米和高粱米粘性较大,适合用来做粽子,所以就有了黄米粽子。选用黄粘米包裹的粽子粘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上等的黄黏米粽子口感黏糯,掺上山东的小红枣,格外甜香。
湖南汩罗粽
“牛歇谷雨马歇夏,人不歇端阳惹人骂”,这是汨罗流传广泛的端午民谣。汨罗人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过年,而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着称于世。传统的汨粽个头尖尖的,以原味粽为主,煮熟后剥开粽叶沾着白糖吃,别有一番风味。
福建烧肉粽
烧肉粽是福建特有的地方传统名吃,在福建许多地区均有制作。烧肉粽以用料多样做工精细而著称,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经过油拌,用竹叶包成菱形,包好后的粽子在高汤中煮熟。做出来的肉粽味道香甜,油而不腻,美味可口。烧肉粽另一个特点就是“烧”,闽南语中的“烧”就是热的意思。厦门肉粽要趁热吃才更能品出醇香滋味,故名烧肉粽。冷的肉粽不仅味道大减,脾胃不好的人也不易消化。肉粽要趁热食用,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茸、甜辣酱等调料,更是美味可口。
陕西蜂蜜凉粽子
陕西地区最为传统和流行的是蜂蜜凉粽子。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海南万宁和乐粽
万宁和乐粽子出名,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就像茅台酒一样,好山好水出好酒。美丽富饶的和乐镇有和乐蟹,和乐小海的港北虾、后安鱼也是名传海南。和乐粽子原料中的糯米,生长在咸淡水交界处,一半是太阳河的水,一半是回潮进来的海水,所以产出来的糯米略带咸味,营养丰富。和乐传统粽子所用的黑猪肉,其黑猪多产于和乐小渔村,渔民用不要的小鱼、小虾、海菜和椰子肉喂养,可以说是睡在沙滩上吃着海鲜的农家黑猪,味道鲜美。粽子所用的咸水鸭蛋,多为当地传统养殖的麻鸭、红鸭、白鸭所下,这些咸水鸭以滩涂地上的小贝壳、小鱼虾、玉米、稻谷为主食,下的鸭蛋和一般的鸭蛋在口感上完全不同。
有了好原料,制作工艺也关键。正宗和乐粽子制作工序复杂讲究。首先是制馅:包制鲜肉粽的馅,用的是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按横丝纹切成长方形的小块,加入特制配料。配料之中,必不可少的是兴隆的白胡椒,白胡椒要新鲜,手工磨制,这样味道浓郁。其次是淘米,糯米是包扎粽子的主料,要淘得快,洗得净,最后用清水一冲,沥干后用蒜头、香油拌米时,香味就容易吸收。最后是包扎,讲究包紧包严的功力,包紧就是将粽子形整成三角形扎紧,包严就是三片粽叶衔接密实不能透水,这样粽子蒸煮时能保持最佳风味,存放三五天都不会发馊。
海南那大粽
那大,实际上是儋州附近小镇的名字。这种粽子又名“洛基粽”,在几种海南特产的粽子中,算是最具代表特色的。那大粽呈方锥形,常见的是在其中加入咸蛋黄和五花肉,也有加入虾仁和咸鱼一类。有趣的是煮熟后的粽子表层糯米会呈现出清浅的淡淡绿色,这个就要归功于包裹用的粽叶了。
海南煎粽
不用粽叶,将包有馅料的糯米团切成片油煎食用。相比粽子,倒是更接近糍粑一类了。
贵州草木灰粽
特产于贵州、云南一带的草木灰粽看上去一副灰头土脸相。不过也别小觑了它,灰色的成分是由一种类似香茅草的植物烧成灰后拌入糯米,不仅让粽子沾染上独特清香,对于消化也有促进和改善。此外又有类似的“稻灰粽”,灰色的来源换做去芜存菁的稻草秆。至于西南地区布依族的“灰粽粑”,也是与此一脉相承的特色食物。
广西枕头粽
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一个粽子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枕头粽最大的有小猪崽那么大,可供一家人吃几天。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等。
豫西槲坠
是一种特殊的粽子,和端午节的历史一样悠久。槲坠类似棕子,是圆柱形的,馅子也是糯米、枣、花生之类,传统制作上以甜味为主。用槲叶制作的槲坠刚出锅时清香扑鼻,咬上一口软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
云南四方粽
四方粽其实源起越南,然而我国滇、桂、湘西一带也多有流传。比起同样大块头但物料十足的广东粽子,四方粽似乎更倾向于清雅质朴的东南亚风情。原料只是简单的糯米、猪肉和绿豆,以芭蕉叶或荷叶包裹,可直接食用,亦可切片烘烤、油煎或蘸酱料。
云南竹筒粽
竹筒粽算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的。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用新鲜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一节竹子中盛水盛米盛配料,一般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从竹筒取出来的时候还要在糖里面蘸一蘸。口感细腻,非常好吃!
东北江米粽
与南方精致多变、馅料丰富的粽子不同,北方粽往往都极其简单,东北江米粽一如它的名字一样简单纯粹,不加任何馅料,简单的糯米,裹成精巧的菱角,蒸好后依然白莹如玉,但胜在口感极其软糯,近似年糕,黏韧而清香。
日本粽子
粽子在日本古代称为“茅卷”,呈圆锥形。最初是将粳米蒸熟捣碎成年糕状后用茅叶包裹,再入水煮熟。后来改用菖蒲叶、竹叶、芦苇叶等包裹,制作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并且日本粽子使用的食材是磨碎的米粉而非糯米。
新加坡娘惹粽
每年端午节,新加坡人都将赛龙舟、吃粽子都搞得有模有样。其中娘惹粽是新加坡特有的端午美食。狮城的独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酱油,精心腌制上等瘦肉,再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条混炒,最后裹入透白晶莹的糯米之中,最后再用斑兰叶包裹馅料。出锅后的独特清香,溢出几分热带风味。
有一些娘惹粽的一角或是一部分是蓝色的。那是因为娘惹们喜欢把一种可食用蓝花(蝶豆)放到清水里搅煮成靛蓝色汁液,将其用作天然色素。蓝花经日晒变成干花,只需摆进滚烫的水煮上10分钟,即会变成天然的蓝色色素。将部分浸泡过的糯米再浸泡于蓝花色素内,糯米则变成蓝色。在包扎粽子前,将一些调染成蓝糯米、白糯米以及馅料各摆入一些再包扎起来,等煮熟之后,即会呈现那令人惊艳的蓝色效果,如同中国青花瓷,有别于一般素色的粽子,浅蓝色泽的外形,既美丽又浪漫,光看足以赏心悦目。
越南方形粽子
方形咸粽也是越南端午节的一道特色美食。这种粽子是用虾、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还有一种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缅甸粽子
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泰国粽子
泰国人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
墨西哥粽子
在墨西哥,粽子叫做达玛尔,所用的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等做粽子的馅,用玉米或香蕉的叶子包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要浇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台湾粽子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冬至并称每年四大节日之一。台湾民间俗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毒月”、“独月”和“恶月”。五月五日乃九毒日之首,故家家大门上插蒲艾、饮雄黄酒、沐雄黄浴、带香包、香囊、熏洒各种药物等,以预防和消除毒虫、毒物,保障人们的健康。包粽子也是人们的应节食物,其起源于怀念伟大诗人屈原。不过现在已成为人们祭祖的重要食品了。
台湾粽子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而且一直有“北部粽”、“南部粽”之争,它们从做法、口感、配料上都有所差别。北部粽主要将糯米事先调入酱油炒过焖过后再加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包起来,吃起来粒粒分明,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而南部粽则是将生糯米及生花生用水泡开加入配料,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糯米因此软而绵密。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口感上,北部粽有嚼感,南部粽有粘性。
另外还有台湾客家人常吃的“碱(硷)粽”,也有一定的支持者。碱粽是客家人祭祀不可或缺的祭品,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