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 题:解码江铜:追梦改革路 弄潮新时代
新华网记者 郭奔胜 索炜 戴艳
铜,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经济建设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的原材料支撑。
1978年,我国全年铜产量仅为29.9万吨,2018年,全国精炼铜产量达到了885万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铜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了一部中国铜业人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奋斗历程。
作为中国铜工业的翘楚,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江铜”)功不可没。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的生日。这一天,江铜也迎来了40岁的生日。
这是时空的偶遇,也反映着历史进程中的必然。
“阴极铜产量全国第一”
“铜材产量全国第一”
“销售收入铜行业第一”
……
一项项第一的背后是江铜人40年坚定的付出。40年风雨兼程,进入新时代的江铜,展现出崭新的气象,创新能力不断攀升,铜工业话语权不断加强,走出国门的速度不断加快。
近日,新华网记者走进江铜,解码其发展背后的逻辑,触摸中国铜业历史进程的脉搏。
中国的江铜——意气风发 乘改革开放之风高歌猛进
在南昌艾溪湖畔,夕阳的余晖为一幢五层的大楼披上红金色的外衣,这里是江铜总部。红金色,如同铜的颜色,蕴含着江铜坚韧的品格。
“江铜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江铜党委副书记汪波告诉记者。
江铜德兴铜矿是国内现已开采的最大露天铜矿山,年产铜金属约16万吨,占全国矿产铜的十分之一。图为德兴铜矿采矿作业面。(江铜供图)摄影:胡敦煌
1958年就成立的德兴铜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也是汪波口中江铜的“儿子”之一。也正是在德兴铜矿,肩负着“振兴中国铜工业”“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江铜在万众瞩目中横空出世。
“中国不仅需要铜,更需要现代的铜工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说。
江铜一出生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在江铜总部展厅中,陈列着一份珍贵的红头文件,在这份由当时的冶金工业部拟的《关于建设江西铜基地的报告》上,留下了多名中央领导圈阅的痕迹。
1979年的中国,铜产量匮乏,三分之一依赖进口,每年耗费大量外汇。
投!中央一挥手,决定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设江西铜基地,要知道,这一数字,约占到当年全国财政的4%。
1979年7月1日,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和江西铜业公司正式挂牌,隶属江西省委和冶金部双重领导,以部为主。
时任冶金部副部长茅林、马明,以及局级干部朱雷、韩华清就是江铜的第一批建设者之一。
1979年被任命为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党委第一书记兼总指挥的茅林不愿在北京坐机关,坚持要到江西干实业。同样怀揣着对建设江铜热情的还有费子文。
时任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副总经理的费子文已经接到了担任山西省冶金厅副厅长的调令,但他却带着一家老小头也不回地到了江西,成为江西铜基地副总指挥兼任德兴铜矿矿长,之后担任江西铜业公司首任总经理。
“没有正式办公地点,吃、住、办公都在德兴铜矿的一个小二层楼里,整个机关就一个澡堂子。”费子文回忆道。
被誉为“江铜功勋员工”的陈洪兴,今年76岁。他参与并见证了江铜冶炼事业发展中的几乎每个重要节点。
“1980年刚到贵溪冶炼厂,满目荒山与空地,我们凭着一股韧劲,通过自立更生和外派学习,硬是把江铜建出了样子。”
时势造英雄。面对困境,老一辈的奋斗者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有一种“见招拆招”的智慧与毅力。
因为国家资金短缺,江铜被列入“缓建”名单时,茅林带领大家“以厂代库、就位维护”,创新采取“动维护”的方法,将运抵的价值近1亿美元的进口冶炼设备全部安装到位,矿山“三大件”全部组装入库,并加大员工培训,为资金接续后开展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德兴铜矿日产量未达到1万吨的设计目标时,费子文研究发现,薄弱环节在铁路运力!他决定,对铁路进行重轨替换,矿车换大!电机车换大!一举将日运输能力提高至3万到4万吨。
……
图为1985年,永平铜矿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万吨级产能铜矿山。(江铜供图)
1985年12月31日,贵冶闪速炼铜系统顺利贯通,产出第一炉铜水,成为中国铜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一举缩短中国铜工业与世界铜工业40年的差距。时至今日,闪速熔炼技术依旧是目前国际主流技术之一。同年投产的永平铜矿,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万吨级产能铜矿山。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者,江铜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图为江铜铜箔生产基地。(江铜供图)
引进先进设备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铜基地,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创建现代化企业,多次前往国际领军企业进行交流学习……
40年的江铜,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路;走过了从“吃大锅饭”到现代化公司制度改造的改革路。
时代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用在江铜身上。
2008年,江铜整体上市,为公司下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2014年,面临行业洗牌,恰逢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江铜对改革“硬骨头、深水区”大刀阔斧进行提升与改进。对于5家亏损企业,江铜立下“军令状”,用3年时间,减亏了6亿元,成功“止血”。并在2016年,实现3家企业的“造血”。
随后,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铜瞄准“提质增效、强身健体”,把产品向高端升级,产品导向也向服务导向转型。多元化投资发展成公司新的利润贡献点,产融融合加速,金融贸易板块盈利能力持续上升。
今天的江铜,已成为中国铜工业的领跑者和有色金属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其中,采选能力全国最大,铜冶炼能力跻身世界前三,铜加工综合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世界的江铜——勇竞一流 掷铿锵之声逐浪全球
从2013年至今,江铜已经连续六年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了。这只是一个维度,江铜的世界影响还在于它掌握的核心技术、拥有的国际品牌、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和主导全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谈判。
——技术从引进到输出,江铜国际竞争力实现质的跨越。
靠技术引进发家的江铜,今天不仅为国内大型冶炼企业提供技术支撑,还将技术输出到日本、俄罗斯、泰国、菲律宾等国。
用40年的时间,江铜走过“引进——消化——吸收——创造——输出”的技术升级路。
——创建中国第一个世界铜品牌,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
1996年,江铜“贵冶牌”阴极铜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一次注册成功,实现了中国铜工业零的突破,创建中国第一个世界铜品牌。随后,“江铜”牌银锭、金锭又相继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至此,江铜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阴极铜、黄金、白银三大产品全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注册的企业,为国内铜企业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样板。
图为4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江铜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杰特苏钨业公司签订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江铜供图)
——从偏安一隅到走向全球,江铜产业链实现全球布局。
从参与收购阿富汗艾娜克铜矿、北秘鲁铜业公司股权,到控股阿尔巴尼亚铜矿,再到投资赞比亚,参与哈萨克斯坦钨业开发,近年来,江铜“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国际化江铜”逐渐成型。目前,江铜在美国、新加坡、秘鲁、阿尔巴尼亚等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构建起辐射海外的投资、营销、金融和贸易网络。
——主导全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谈判,提升江铜在世界铜行业的话语权。
2012年,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成立。作为小组主要成员之一的江铜连续7年与国际铜矿山企业代表谈定下一年度世界铜加工费协议价,在国际铜市场上唱响了“中国声音”。
“只有中国铜工业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才会越来越高。”江铜党委书记、董事长龙子平说。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或许没人能够设想到江铜今天所取得的国际成就。但事实上,江铜从诞生伊始就是朝着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的。
图为江铜贵溪冶炼厂熔炼车间工作人员在作业区操作堵铜口。新华网 杨益民摄
从创立开始,技术设备就是国际配置,采、选、冶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的装备。
早在1997年,就在香港和伦敦挂牌上市,开创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海外直接融资的先河。
40年前的“不敢想”,经过历史的检验,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江铜人的拼搏,化作今天江铜骨子里的自信与斗志。
“以铜为本、做强有色、多元发展、全球布局”,江铜坚定践行着走向世界的战略方针。
过去,总是频繁地走进国际矿山参观、学习的江铜,如今成为了被参观、学习、交流的对象。来自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同行和国家领导人也纷纷来访江铜,一探究竟。
江铜40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要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创新还是短板,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资源储备量还要扩充”“研发投入还需要加大”“国际化经营要抢抓机遇”“资本运作的国际化步伐要加快”,龙子平看到了江铜的不足。
这些不足是压力,也是动力;是缺陷,更是潜力。放眼国际,江铜正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用勃勃雄心和实际行动打造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话语权。
时代的江铜——敢立潮头 顺时代之势发奋图强
打破美日韩长期市场垄断!在3月上海举办的2019年国际电子电路展览会上,江铜铜箔公司十多款与5G配套的高端铜箔新品引起全球顶级同行和中兴、华为等终端客户的高度关注。
按照党的十九大“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精神,进入新时代的江铜也有了更高的使命和追求。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智能制造,扩大开放水平,坚持绿色发展,江铜向世界一流企业前进的路线图非常清晰。
江铜的铜加工产能超百万吨,图为铜杆生产现场。(江铜供图)
“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首先技术研发要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江铜总工程师刘江浩介绍,江铜紧盯世界前沿技术,逐步形成了世界领先的绿色冶炼和绿色矿山开发技术,这是江铜进一步开放的底气。
2014年2月,江铜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江铜的核心引才高地、创新创业高地和成果孵化高地。
这里的拼搏者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其中,有14名博士,14名硕士,他们为江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科研氛围越来越浓了,资金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撑。”江铜研究院耿志强博士对自身的科研工作干劲十足。
退休老职工陈洪兴经常回到贵溪冶炼厂的车间看看。他感叹:工厂环境越来越美了,现场作业间越来越智能化了。
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电子防盗……这些“黑科技”已在江铜贵冶落地开花。2016年,贵溪冶炼厂进入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当年全国铜冶炼行业唯一一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企业。
另外,江铜各厂矿也在国家支持下打造“矿山智能化服务平台”,以填补我国在矿山生产制造上应用“互联网+”的空白,推动我国矿山行业由粗放型向创新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江铜开放的步伐正在提速:参股赞比亚江西多功能经济区,成立非洲矿业公司筹备组;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开发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特大型露天钨矿;收购国兴铜业65%股权,共建年产18 万吨规模的铜生产基地;收购恒邦股份29.99%股权,使得江铜旗下将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图为5月,完成复垦的德兴铜矿杨桃坞山。(江铜供图)
5月,德兴铜矿杨桃坞山完成了最后一块地的复垦,这块曾经堆满废石、寸草难生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山花烂漫,变成一座生态公园。
绿色是江铜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江铜每年投入超过16亿元运行环保设施,持续对矿山、冶炼、加工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技术升级改造,使铜冶炼总回收率达世界第一,铜冶炼综合能耗世界第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废水产生量等多项环保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江铜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球绿色500强企业”;
2014年,德兴铜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绿色矿山”;
2017年,江铜被评为有色行业“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
一系列荣誉,彰显了江铜追求绿色发展的担当。
红色的江铜——不忘初心 筑党建之基固本浚元
江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成长的江铜,身体里也流淌着红色的血液。
图为4月29日,江铜德兴铜矿采矿场青年员工在载重量达200多吨的电动轮大车上挥舞五星红旗,一同歌唱爱国歌曲,喜迎新中国70华诞。(江铜供图)
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世界铜工业遭受重创,江铜却逆势攀升,二次创业,“保增长、保稳定、保发展”。
2011年开始,全球铜价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全球矿业公司巨头都遭遇巨额亏损。江铜又一次逆风上扬。
隶属关系发生过四次变革,企业改革持续推进,市场波动风雨难测——
江铜一次次顶住压力,走出逆境,离不开坚实的党建根基。
40年里,任凭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江铜的党群工作一直保持稳定,用汪波的话来说:“从成立伊始,江铜就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做党建”。他也将企业的成就归功于党的引领。
做党建工作近20年的江铜党委巡查组组长叶远群谈起党建工作,也滔滔不绝。
“唱戏要有舞台,说书还要有惊堂木。”
叶远群介绍,党建工作要知行合一,贯彻到行动上。2001年,江铜创造性地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导入党建工作,建立我国首个党建质量管理体系;2002年,江铜获得全国首张党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用质量体系来凝聚组织,用组织来凝聚人。
从金字塔尖到金字塔底部,江铜制定了详尽、科学的党建工作制度与规划——作业标准化,效果可度量。
江铜党委先后推出党委稽核、党支部特色工作、全员创星等平台,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推进党建信息化,首创“党建目标管理指数法”,逐步形成了理念、方法、体系、机制、措施、模式等党建工作“六有”格局,将党建落实到行动上,融入到文化里,根植到管理中。
江铜党委和下属德兴铜矿先后四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取得如此殊荣,实属不易。
图为江铜德铜采矿场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及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江铜供图)
任何工作上的进步都来自于思想上的进步。江铜的党建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委稽核,就是由企业党委主导,党政共同策划,选择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稽查、复核、分析。
支部特色,全部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险重新”问题立项开展,形成“一个支部一种特色,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全员创“星”,就是面向江铜2万多名员工的组织绩效管理与考评,党员考评内容多于群众,考核要求高于群众,以有效激发普通职工的工作热情。
为什么?凭什么?全员创“星”初期,也曾有员工抵触管理,拒绝参与绩效考核。
一个月、两个月、半年……
消极抵触的员工“名利双失”。在此期间,其所处的车间业绩却节节提升。叶远群说,这名员工看到了考核效果,理解了考核要求,奋起直追,最后“不但当上了班长,还成了劳模”。
在江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要相信自己,并且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可能积极地去影响身边的同事,大家作为一个集体,一起去为目标奋斗。”身为“全国技术能手”的缪国斌说。这就是一名普通党员的先进思想,一名工匠精益求精的质朴心声。
如今,江铜的党建工作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党建”新路子,体现新时代国企党建新高度。
未来的江铜——成竹在胸 励鸿鹄之志九天腾飞
连续6年跻身世界500强,连续3年获评江西经济功勋企业,成功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
江铜在改革中成长,在开放中强体,在创新中跨越,在挑战中前行。
“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世界矿业五强”“三年创新倍增”,江铜对未来的规划清晰而又坚定。
船到中游浪更急。江铜的发展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客观来说,我们与世界一流企业、全球矿业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同行都在跑步前进,我们也要迈开大步。”龙子平深知未来雄途多艰。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江铜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奖励力度,近三年来,各类奖励总额达1700余万元。
图为铜杆生产现场中精心操作的员工。(江铜供图)
人才强企是创新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刘江浩介绍,未来几年,江铜将继续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形成30至50名博士的研发团队,集中力量突破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和降低选矿生产成本,加大高端铜产品开发力度和稀土产业延伸加工。
“目前,我们的收入结构主要分为实业和贸易两大块,比例为1:1,我们将逐步提升实业的占比,到2021年,实现实业占营收总额的三分之二,贸易占三分之一。”龙子平说,把实业真正壮大起来,围绕制造业来发展是江铜的根本方向。
同心聚力,攻坚克难。
江西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2019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有色、电子信息2个万亿级产业。作为江西工业的领头羊企业,推进江铜集团“创新倍增”是江西省给予江铜的厚望。
为使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标更加具象化,也为早日实现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2019年,江铜启动“创新倍增”攻坚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有质量的倍增。
——三年规划的背后,彰显的是江铜对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的决心。
在江铜,传统技术不断颠覆,高端产品层出不穷, 生产技术持续领先,一条条清晰的发展路径已经呈现,一步步坚实的攀峰脚步已经迈出。
四十而不惑。带着“振兴中国铜工业”的不变初心,40岁的江铜将在“铜业报国”使命之路上激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