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在龙首村邂逅超嗲的上海味儿,鲜的眉毛都掉了!

扳着指头数数,西安的上海馆子寥寥无几。吃惯了酸辣咸香,食物本身的鲜味早已被遗忘。好在这家扎在龙首村的小二楼馆子,带着本帮菜的道地和骄傲,让无数人找回了舌尖对鲜美的期待。

上海人将日子过得精细,对吃食也绝不敷衍,把时光碾碎藏进饭菜中,日子也过成了诗。渔美菜香的老板在“吃”上,也有着沪上人家一贯的讲究。

吃的艺术

是跟着大自然的脚步

渔美菜香的老板从上海来到西安,把师从名厨的一手绝活一并带来,道道都是大师出品,随便一筷子就是毫无预想的美味暴击。

老板说,在渔美菜香,菜都是跟着季节走,什么时节吃什么,过了就没了,像现在这个季节,那就是吃小龙虾的好时候。

小龙虾的艺术

是渔美菜香的独门秘术

7年来老板坚持选用从云南昆明空运而来的清水小龙虾,贵是贵,但是水质气候都好的云南出品的虾,才能让品质不负初心。看着老食客吃得开心点头称好,老板说,值了!

提起他家的小龙虾,常来店里的吃家都会给你墙裂推荐下面的三种口味——扔掉一次性手套吧,这样的小龙虾值得你唆遍手指~

酸菜小龙虾

这道小龙虾里的酸菜可不是做酸菜鱼常见的四川大叶酸菜,而是宁波的大头酸菜。梅雨季节难免食而无味,南方人又不喜太酸太辣,于是这种南方特有的酸菜就应运而生。

酸而不涩、辣而不卡,回味起来还微微泛甜,与众不同的口感用来烹制龙虾,是渔美菜香的匠心独运。用酸菜裹着虾肉,让酸辣鲜美一齐入口,吃完还要舔干净嘴唇上的余味才过瘾!

太雕醉小龙虾

带着浓浓江南味道的太雕是是黄酒的一种,但口感更纯、酒味更香,用陈年太雕做虾,需得浸泡一周后将酒香完全渗入,才能做出真正的醉虾。

冰镇后小龙虾的鲜嫩被锁在壳中,太雕的醇香趁机顺着纹理深入肉质深处。剥开虾头嘬一口其中甘甜的汁水,太雕的香气在口中徘徊不散,不冰不可至极味。

满满的虾黄是宠溺舌尖的至宝,咂进嘴是绝对的鲜甜甘美。去虾线后慢慢嚼着虾尾,虾鲜酒香在口中交织成趣,唇齿留香的滋味吃过才了解。

咸蛋黄小龙虾

相约吃完这盘的朋友,都是唆手指之交。咸蛋黄小龙虾带着女神的气场,裙下全是为之疯狂的信徒。吃过,你也逃不掉。

蟹黄鲜咸,有着初尝倾心的绵沙口感,剥出虾肉后沾上厚厚的一层,然后再把壳上的咸蛋黄全舔干净,才能不辜负这般美味。

十三香 & 麻辣 & 蒜泥小龙虾

十三香是吃虾必点的味道之一,虾肉的鲜甜在十三香的香和底料的辣衬托下,更加弹韧有味。

一个个吃不够过瘾,那就串成串lu起来~淋上盘底的料汁,从头到尾一口进肚,这一刻是属于吃货的幸福!

麻辣味中的椒香和辣味相辅相成,比例恰到好处,虾头剪开更让味道完全浸入变得浓郁,就算吃完一盘也不会觉得燥辣!

至于经典的蒜泥味,当然也是不能缺席。细碎却不至于糊烂的蒜泥覆于虾身,蒜香味一点点渗透进虾肉,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食髓方知味

从这里打开本帮菜的一扇门

陈大爷红烧肉

亮泽油汪的红烧肉一出现,饭饭心底最按耐不住的贪食本性再也无处可藏。要知道这可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招待首长的菜,还被列入上海国宴招待菜,这样的美食待遇,你在渔美菜香也能体验到~

“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头”的特点在红烧肉上可谓淋漓。不过陈大爷巧用菠萝和甘蔗增味,这样烧出来的红烧肉,六肥四素,鲜甜而不腻,连皮带肥的部分入口即化,细节处见功夫,说的就是这道了。

响油鳝糊

热油噼里啪啦浇入,响油鳝糊登场了。鳝丝烧得肉软皮弹,筷子刚一夹起就要滑落,非得要手稳嘴快立刻送进口中,各种味道相互调和不夺味,让黄鳝的鲜美更加出挑。

佛门素鹅

薄软的豆皮圈圈圆圆,咸香中透着一丝提鲜的甜味,细品还能尝到豆香。咬一口,表皮酥脆内里软嫩,像佛心在内,被温柔以待。

老上海熏鱼

熏鱼的香味刚上桌就很浓烈,令人食指大动,入口肉质紧实不硬,酱香浓郁却不会过于甜腻的味道,霸道又不讲理地占据了所有味蕾。

江南一绝

看似简单的甜品,却是陈老板在新加坡斩获金奖的法宝。豆浆和牛奶做成的奶块,有着近似布丁的细滑。用蜂蜜和蛋清调制的淋汁,点缀上黑芝麻和白杏仁,精致到了骨里。

生煎包

拄着拐杖从交大远道而来的上海爷爷,就是为了在这吃到一口家乡的味道,弄堂里的一份生煎包,承载了拉扯数十年的乡愁。

全发酵的面皮饱满臌胀,松软的面皮散发着发面特有的麦香,松脆的底部因为吸收了些许肉汁,变得丰腴。开小口喝下一勺汁,鲜的眉毛都掉了。

渔美菜香的上海味儿

从不囿于片面

传统的装修风格,复古的木质色调,老海报、城隍庙,挂珠玻璃吊灯,进到店里仿佛一下子穿越回那个优雅平和的老上海。

楼下的晓乐惠跟渔美菜香一脉相承,葱花饼、绿豆凉粉、馄饨、葱油拌面、和首屈一指为人称道的生煎包,都像是弄堂阿婆的手艺,地道复刻更经得起岁月考验。

懂得吃饭才是掌握了生活的艺术,渔美菜香这一口飘了7年的上海味儿,不来尝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