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在加拿大给孩子上初中语文课(八)!

万变不离其中,写《济南的冬天》就是这样的“三步论”!

我:今天我们一段段讲解《济南的冬天》

儿子:我感觉老舍说话比较直,开头就突出主题。

我:对啊,所以在开头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态度。

也就是提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济南真是一个----。”

那用了什么方法呢来让我们信服他的态度的呢?就是对比法!你找一下

儿子:跟北平比:没风;跟伦敦比:响晴;

我:还有跟热带比:温晴;所以是宝地。

儿子:为什么跟热带比?

我:因为他从伦敦回来先到了新加坡教了半年书,才回国。所以对热带天气也有一些了解和因此带来的无奈。

儿子:第二段:设若(假设、如果),好像今天没人这么说话吧。可不可以换个词儿?

我:当然可以。无非就是引起想象,这个城市不但有阳光,还有山有水,还有安适,平静,让人祥和。

看似总结,其实是想分解来详细写。写什么?山和水。

儿子:那我明白了,第三段其实就是回答了第二段的想象。

我:完全正确!它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

因为周围有一圈小山,像个摇篮,保护者,有依靠。所以,济南不着急。

我:第四段:有山还不是最好的,最妙的是冬天里下了点儿雪,更让济南生动起来,但是这里边有态度,你能发现吗?

儿子:说济南的山好是好,但是不完美,但是太秀气,有点儿小鲜肉的感觉。

我:哈哈哈,像韩国男团是吧?

山应该是伟岸的,粗线条的,可是千万别下大雪,因为它禁不住,只能表现你的秀气就好了。

我:第五段:这一段开始基本上就是到了“怎么办”的逻辑!因为小山秀气,只能下小雪。那城里的人在小雪之后是怎么样一个情景呢?

儿子:这个跟《春》那篇文章类似,写完了景物要写写人了。

我:对,看着扯远了,很多人觉得可以不写,但是我认为不写不行。为什么?

因为,你这篇文章其实要赞美的是济南啊,济南的冬天美啊,美得像什么呢?像画嘛。那光有山单调啊,必须写城啊,山和城相映成趣,才能入画嘛。那个年代冬天有啥色彩呢?没有高楼大厦,没有LED景观灯。只能是黑白画面的水墨画了。

儿子:写完了城,就必须写城里的特色了呗?

我:是啊,济南也是名城啊。

在第六段:既然写了济南,就一个也别落下。济南又号称:“泉城”,有趵突泉,大明湖嘛。

所以不能不写济南的水。因为不够冷,所以不结冰,还冒热气。因为水中有绿藻,还能映衬蓝天,所以必须用这一段来点题,呼应第一段的响晴。上下和谐统一。山和城像水墨画,但是因为有了水,就更加丰富起来了。

这就是济南的冬天啊。

如果分出个逻辑来,就是完成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式文章逻辑。

总结:这也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之后得到的写作方面的灵感。

老舍先生的随笔,可见他的写作功力,随意洒脱仍然不失去文法逻辑。用词精准,写实又浪漫。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

所以我们书上也要求我们加强写作训练,就是这个理由。

本课学习的思维方法训练:

1.看每一段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本文第一段就是最后一句:济南真算是一个宝地。

2.阅读几遍课文,多多体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写作逻辑。

3.对比法:突出主题;比拟法:文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