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文明校园巡礼丨不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 人民小学用文化传承奠基童年之美

△孩子们在主题班会上表演书法。

“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 重庆市人民小学作为一所历史光荣、成绩辉煌的优质名校,以马背摇篮特色学校文化哺育师生茁壮成长,树立理想信念之美,涵养德性言行之美,让最美的童年在校园生根、发芽。

在这里,许多孩子不仅仅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埋下了理想的种子。近日,重庆市人民小学被评为了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行为养成

“小主人在行动” 让学生学会文明礼仪自治

△孩子们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1945年成立于河北邯郸,1950年随刘邓大军南下落户重庆,卓琳女士任首任校长,刘伯承元帅为学校命名并题写校训。

由于特殊的建校历史和建校背景,刘伯承元帅当初曾为人民小学题词,“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

校长杨浪浪介绍,围绕这个办学宗旨,学校确立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的培养目标,通过推行“小主人在行动”实践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规校纪,围绕“雅行善行孝行”三大行为养成,形成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评价体系;通过红领巾监督岗、小主人示范岗,开展校园文明礼仪自治管理。

学校对学生实行“童蒙养正”分级培养。以“好奇、勇敢、责任、荣耀”学校精神为导向,在小低年级,通过校园探索课程,“我的一百个为什么”成长书、“每日一礼”文明规范等培养求真求知、明理懂礼、自信勇敢的行为习惯。在中高年级,则通过职业体验、主题队会、红领巾志愿活动等,培养爱国爱党、诚实守信、敢于担当的优良品质。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滋养成长之美

△老师在主题班会上给孩子们讲周总理的故事。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周恩来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2日上午10点,在人民小学四年级4班,一堂以“传承总理精神”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正在举行。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我觉得周总理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周总理是一个关心人民的总理,而且非常平易近人!”“他还是一个机智幽默的总理!”……

同学们对周总理的故事了如指掌。原来,作为学校的“周恩来班”,班里常常会围绕“传承总理精神”开展活动,他们会自己搜集很多关于周总理的资料,跟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

“以前觉得周总理离我们很远,在了解了他的品质后又觉得他离我们很近很近,今后,在学习上,我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今后我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对于传承周恩来精神又有了新的收获。

开办“周恩来班”只是学校将红色基因、传统文化、科学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的一个体现。据了解,学校深入发掘学校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开发校史德育课程,同时,坚持开班周恩来班、红岩班和桂园新一代中队,让“两班一队”传统代代相传。

不仅如此,学校还通过进行“小主人中国节”、组织“行走渝中、拥抱母城”体验活动等,对学生开展“爱中华爱家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小主人科技创新体验营、小小院士讲堂等,培育“未来小主人”科学文化艺术精神。

交流合作

为村小孩子远程上课

△孩子们和来自美国的小朋友交流。

作为一所优质名校,人民小学以开放的姿态,担当社会责任,不断发挥对社会的示范作用,共享创新进步带来的发展之美。

3月22日,人民小学的欧阳红梅老师正在为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一堂语文课,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巫溪县天元小学、高楼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也聆听了欧阳红梅老师的这堂课,课堂上,他们时而和人民小学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交流,时而为对方的精彩发言拍手鼓励。

这是人民小学与天元小学、高楼小学开设的远程互动教学第一课。“我们为孩子们设置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远程同步教学课程,今后,三所学校的孩子每周都将同上一堂课。”杨浪浪说。

据介绍,学校以帮扶带进步,开展“百校牵手”“领雁工程”,通过支部共建、影子校长工程、教师“1+1”跟岗研修,与全市40个区县108所县级、乡村学校建立帮扶机制,努力探索出了“帮扶一所、带动一片、造福一方”的联动发展新模式,促进城乡共进,助力教育均衡。

学校还积极参与教育部、国家汉办开展的孔子课堂,架设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的桥梁。从1998年成立国际部以来,通过“汉语桥”项目,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3所小学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共计师生3000余人加入到各种校际交流活动中。

在“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愿景下,学校成长起了2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名中国科学院小院士,9名全国宋庆龄基金奖获得者,1人荣获重庆市争光奖,1人荣获市长创新奖,1人获得市长创新奖提名奖。

“虽然学生的家境普遍较好,但是,人民小学的众多校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论在哪一个国家,在哪一个岗位,他们都不争名,不求利,默默无闻,扎实苦干,崇尚奉献,追求卓越。”校长杨浪浪说,校友们普遍有着非常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耀感,这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孩子们受学校历史文化的熏陶,代代相传而形成的。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摄影 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