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留意一下有娃的朋友,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上学之前可劲儿晒娃,秀娃的可爱,娃的聪明,娃的闪光点,怎么看怎么觉得娃必成大器。
可等娃上了学,画风突变,中年老母亲的吐槽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还有抖音上老母亲的咆哮回响在小区楼宇间(小编家也是一样一样滴)。
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对娃很满意的,有,但是不多,而且大多是在娃考上理想大学之后发个圈,晒一下多年鸡娃的成果,功德圆满,接受一下亲友朝贺和大家羡慕的赞叹。没几个人敢在长跑途中发圈炫耀的,毕竟风险太大,将来不能金榜高中,可就糗大了。
小编这一代家长亲身体验到了什么是“知识改变命运”,从小努力学习,一路过关斩将,冲过了高考独木桥,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从农村走出来,有的实现了阶层的跃迁,有车有房,过上了相对满意的生活。但这代父母清楚的知道,奋斗的成果需要下一代来巩固,要是娃不争气,可不只是没面子这么简单了。
所以大家焦虑啊,不仅为孩子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报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还觉得不够,撸胳膊、挽袖子亲自上阵!
父母的期待永远高于孩子的现状,家长好像总是不太满意。也难怪,人生中很多机会就像一辈子只来一次的班车,一旦错过就不再,考不上好初中,娃离211就远了一步,考不上重点高中,娃离985又远了一步。
其实有的娃鼓励一下,督促一下,扶上马送一程,就可以赶上关键的布点,实现不一样的人生。
小编总能听到老母亲抱怨,这娃怎么这么笨啊,很简单的题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和他爹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上学那会儿,这题一看就懂,这娃是不是抱错了呀?
要说教育这事儿,还真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咱们也得讲究科学。人的认知都是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小孩子从小就要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会逐渐在头脑中形成印象,逐步强化认同,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他还要不断应用实践,获得反馈,发现不对的要纠偏,在这过程中要判断分析,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和逻辑思维体系。
【画外音】小编!请说人话!
好吧,大白话就是,你讲的内容和解题方法孩子理解不了,娃脑子里的知识体系和这题考察的知识有较大gap,跨度太大了,娃跳不过去,你得隔一小步放块石头,引导娃一步一步走。
不搞虚的,讲具体的,来,先上一盘题!
五个相同的半圆如图摆放,之间的间距在图上标识,求半圆直径。
这是新加坡政府小学毕业考试的一道试题,其实不难,三四年级水平的小学生就可以作。当然有的家长说,可以用代数,设直径为x。用代数知识是个不错的方法,代数方法是一种正向思维方式,也就是理解题意,转换为对应的数学表达式,3x+12+12=2x+22+16+22,然后求解。
这次我们尝试一下不用代数,用形象思维模式探索一下。移动半圆,靠拢放到一侧,把间隔放到另一侧,直观观察一下,一个圆的直径是不是就是(22+22+16)-(12-12)?
可能有的普娃还是不理解,家长千万别吼,说明娃的思维还有差距,我们试着找块垫脚石,把题简化,如下图,只有三个圆,让娃找找规律。还是引导娃变换一下圆和间距的位置。
当然,可能有的娃还是不理解,也没有关系,试试更直观的方法,加上刻度尺,训练一下。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的是,家长辅导孩子功课,不只是要讲解方法,更是要发现孩子的思维欠缺,基于孩子现有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递进的训练题,逐步提升孩子的思路逻辑能力。
老母亲们,要是辅导娃功课,又想爆发洪荒之力,建议先发个朋友圈,吐吐槽,平复下心情,想想我们建议的办法。娃为啥不会?欠缺的知识点有没有?思维逻辑上娃是不是有的地方转不过来?设计几个中间环节,引导娃逐步理解。
要是还是不行,那给小编发个消息,把讲不明白的题扔过来,让我们试试。
关注“小留洋”公众号,一起探讨教育方法,一起分享海外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