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汉语」字书的传承与创新
视频加载中...
《韵文识字》是中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文化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研究与创新实践——的核心成果。
该成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材,二是教法。两者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使小学生识字速度从每千字 330 课时缩短到 30 课时,阅读周期从 6 年缩短到 6 个月,阅读量从 150 万字上升了 700 万字,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课题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联合郑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承接,课题组九位专家历时三年完成。
一、提出问题
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根本性错 误:建立在西方语言学基础上的现代汉语,取消了独立的汉字教学阶段,从而否定了“汉字”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导致全世界的教师用英语的方法教汉语。这一错误已经延续了 100 多年,它把中文教学送上了“识字难,难于上青天”的不归之路。
在全球汉语热的大背景下,这一错误继续蔓延。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了只教拼音,不教汉字的“文盲汉语”,致使学习者认为拼音就是中文。为此,巴基斯坦不得不在报纸上用“Pinyin No Chinese”(拼音不是中文)的大标题公开提醒本国公民学习汉语不要误入歧途。
中西方语言比较不难发现: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Chinese character),不是“词”(Word);西语的最小单位是“词”,没有“字”。在数千年的教学实践中,汉语以“字本位”和西语以“词本位”建立起两套截然不同的教学系统。
两套系统差别很大,甚至相反。中文是表意系统,“音”简单,“形”复杂,所以识字是核心。自古以来,学生“以识字为第一要务”,先上“书馆”解决识字和写字问题,再上“经馆”解决阅读和作文问题,认、读、写是基本功。国人九年义务教育,六年都在过识字关就是这个道理。
西文则相反,它是表音系统,“形”简单,“音”复 杂,所以语法是核心。更重要的,英语是一次构词,词汇量大到没人能完全掌握,所以不能像中文那样做到先识字,后阅读,只能随文识词。
“英语方法教汉语”的错误在于取消了中文特有的识字环节,教学中又重读不重认、重词不重字、重音不重形,从根本上违背了汉语言的规律。
课题组认为,只有重建“字本位”的课程体系,中文教学才能走出“少慢差费”的困境。重建的关键:
第一,要实行分科语文,识字、书写、阅读、作文、演讲分科教学;
第二,在识字课程中找到一条快速高效的教学方法。为此,课题组针对社会上主流的识字方法进行了一系
列心理学实验。
1. 随文识字少慢差费,高耗低能。
随文识字,也称分散识字,或书上识字,这是我国南派理论的主要方法,流行于国内外。现在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是用这种方法编写的。
这种方法实际上传承于英语,它不符合汉语的学习规律。
如上所述,英语是一次构词,单词量极多,无法集中学习词汇,所以英语只好采用“随文识词”的方法。
汉语是一次构字,二次构词,这决定了汉语的单字量很少,词汇量很大。覆盖 95以上的常用字只有 2000 个, 所以汉语学习的起点是集中识字。如果像英语那样,把重心放在词上,就会把学习量扩大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古人不采用“书上识字”的方法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小语课本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6年小语课本 12 册,约 30 多万字,而生字量只有3000 个,平均每字的重复率是 100 多倍。心理学告诉我们:10-15 倍为有效重复,超出的都是无效重复。按此推算,小语课文 85属于无效重复。这对语文教学无疑是一场灾难,现代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都是由此而引发的。
2. 拼音帮助注音,并不帮助识字。
拼音是最主要的识字手段。可新加坡 10 名被试,拼音极好却识字很差;相反,北京 10 名被试,识字极好却拼音一般。实验表明,拼音和识字并不呈“正相关”关系。因为拼音培养的是字母的拼读能力,汉字培养的是图形的认读能力,两种能力并不交集,甚至相互干扰。
3. 看图识字的尴尬。
全世界都流行看图识字的方法,可实验表明,学生看图极快,识字极差。原来图是强调明暗色彩的画,字是强调结构轮廓的形,两者放在一起,图画极抓眼球,对字形造成的干扰高达 90以上。结论:识字时不要看画。识字以后,再用图画帮助释义。
4. 构字之法并非识字之法
我们常用“山像山,水像水,火像火”来教识字。实验结果表明,没学过汉字的外国人,没有一个能看出字形与象形字的关系。结论:汉字早已从象形文字演变为符 号文字。历史上用“六书”的方法讲字,却不用它识字。现实中,象形识字也不具有操作性,因为除了 10的独体字外,90以上的合体字是无法用象形示意的。
5. “字族识字”是造成错字和别字的主要原因
学了“方”字,带出“ 放访仿彷房”等一个方字的家族,这种方法叫“字族识字”法,它是我国北派理论主要的识字方法。但实验表明,这种形近字或音近字正是造成学生错字和别字的原因,因此是不科学的。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否定了社会上主流的识字方法。
二、确定研究方向
2003 年 5 月,98 岁的语言学大师周有光先生发表《提倡“基础华文”缘起》,建议模仿《千字文》的形式创作一个《基础华文》课本供海外 5000 万侨胞使用,倡议得到学术界的热烈响应。认为周先生的倡议与古人“字书”的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应当作为研究方向。
“字书”就是专门用来学习汉字的课本。纵观数千年的中国教育历史,历朝历代都是采用“字书”的方法来传承汉字。从周朝的《史籀篇》,经“秦代三书”(《仓颉》、《爰历》、《博学》)、西汉的《急就章》、东汉的“三苍”(《仓颉》、《训纂》、《滂熹》)、魏晋时的《凡将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求》和《太公家教》、宋元的《百家姓》和《三字经》、明朝的《龙文鞭影》、直至清朝的《小学韵语》,上下 2600 多年,一脉相承,从不间断。
“字书”的特点是“韵文识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被历朝历代誉为“天下第一字书”的《千字文》,它集字、 词、语、句、文于一体押韵而成,是“韵文识字”的 集大成者。这种境界和高度至今无人超越,“从成书到清末一直沿用了 1400 多年,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周谷城语)。
事实也证明,用《千字文》的方法,汉字的学习速度非常快,而用现代汉语的方法,速度立即会变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专家们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的基本原理重新审视《千字文》,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原来,它的诀窍不在内容上,而是在形式上。用义理这根线把 1000 个散乱的汉字串成有意义的短句让学生背诵,这是它能够学快的根本原因。
数千年的汉字传承史告诉我们:“字书”本来就是先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快速高效学习法,是汉语“字学秘笈,百试不爽”,我们却日用而不知。
揭开了古人识字的秘密,课题组才意识到周有光先生的高瞻远瞩。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者,可是他却主张用《千字文》的方法学习中文,这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
从今天的视角看,“字书”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丢掉了字书,等于丢掉了进入语文大厦的金钥匙。为此,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付出了沉重代价,国家和民族也承受了巨大灾难。
课题组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识字问题,就必须像周先生提倡的那样,用《千字文》的方式编写一部现代字书——《韵文识字》。它不仅继承古人的识字理念,成 为一部专业高效的识字课本,还应当有所创新,成为一部能够衡量语文教学水平的《汉字等级大纲》。这无疑是一部比古代“字书”价值更高,也更难实现的目标。
三、创作《韵文识字》
《韵文识字》首先是一部能够作为课本使用的字书, 而“字书”编写本身就是一项高难度的创作。据《尚书故实》记载,周兴嗣编写《千字文》“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后人评述《千字文》创作之难 “如舞霓裳于寸木, 如抽长绪于乱丝”。原因显而易见:只有高难度的创作,才能换来了高效率的学习。
满足《千字文》的条件,《韵文识字》就必须按照一字一声、两字一词、四字一句、八字一韵的形式编写。编写过程中还要做到字不重复、韵语连篇,朗朗上口、易诵易记。真正实现了“学一篇韵文,识天下汉字”的目标。 其次,它又是一部汉字教学的等级大纲。满足这一条件,就必须根据汉字的覆盖率,既按高中低频,又按语序和类别进行排列。课题组把小学期 3072 个常用字分为 3 等,6 阶,12 级,96 课,192 节,384 联,768 句。
初等汉字中的 1024 个主要用于口语教学;中等汉字 1024 个主要用于阅读教学;高等汉字 1024 个主要用于写作教学。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为了达到这两个条件,课题组费尽了心思。他们先用计算机把常用字按频率排出一个字表,并根据学段和学期要求把汉字分为 12 个级别;第二步,在频率表的基础上,把同级字组成双音节词组(2 字),不 能组词的连缀成一个四字短语;第三步,依关联意思把复音词组全部合成四字短句(4 字);第四步,根据意思和韵脚把两个短句拼成一联或一韵(8 字);第五步,把两联合成一个小节(16 字);第六步,把两个小节连成一篇课文(32字)。经过反反复复、错综复杂的排列组合,杂乱无章的3072 个汉字终于井然有序地排成了一篇巧夺天工的文章——《韵文识字》。
实践证明,它实现了设计的初衷:一是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突破了识字关;二是让语文教学有了科学的依据。
四、编写《词语等级大纲》
《韵文识字》解决了识字问题,但是对于海外的零起点学生来说还是不够的。因为他们没有过语言关,仅仅识字还不足以学好中文,必须完成从“字”到“词”的过渡。因此,他们需要一部与汉字对应的《词语等级大纲》。否则,词语教学就无法定量。老师凭经验教,学生凭感觉学,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学的量化理念,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统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以“字”为基准的词语分级方案,把汉字等级和词语完全对应起来。
首先,用同级字整理出一个常用词、关联语和成语集合的词语表,以保证学完每级汉字能无障碍地学习同级词语,解决了教学中“字”和“词”不同步的问题。
其次,把同级词语按频率高低排列出来,由教师或自学者根据需要确定学习量大小。
第三,考虑到国内方言区和海外的普通话学习,课题组对所有的词语都进行了标准配音,并配套一支“说唱 笔”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普通话(mandarin)的标准问 题。
第四,考虑到海外的零起点学生较多,课题组对每个词语都做了英语翻译,这等于给每个学生配了一个有声的英语词典,随时解读中文词语的含义。
虽然《词语等级大纲》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文字工程,但课题组还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第五、韵文教学法《韵文识字》,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教法,仍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针对这种状况,课题组设计了专门用于它的“韵文教学法”。
根据蒙学教育的文献资料,“字书”原有一套特别的教法,但是它已经失传了一百多年。现在我们无法知道古代人教学的实际情形。文献曾记载古人“冬书三月”让儿童过识字关的案例,却不知道用的什么方法。
专家们只有根据文献中的零星记载去揣摩、归纳和整理这种汉语教学法。比如古代要学童“讽诵”课本,而 “讽诵”就涉及到教法。再者“讽诵”就是背诵,可是现代语文教学反对背诵,那么背诵到底合理不合理,这就要求课题组给予科学地解释。事实证明在汉语教学中,汉字讽诵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像现代人理解的那样是枯燥的。
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课题组终于发现, 古人教字不像今天从“形”教起,而是以“音”带“形”。教学采用的是“音韵节律”的教学法。节奏和韵律在教学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这种教法才能达到古人“冬书三月”的效果。这也解开了为什么古人学繁体字没有出现过“识字难”,反而现代人学习简体字出现了 “识字难”的疑惑。
当然,现代教学不可能是古代教学的翻版,课题组在“音韵节律”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科技元素,设计了颇具特色的《韵文教学法》。
《韵文教学法》的核心是“音韵节律”,手段是借助系统软件进行大容量快速教学,教学步骤是鲸吞、反刍、迁移、整合。学生利用说唱笔、字卡、动漫教学、等多种玩教具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新的教材和教法完全颠覆了中文教学的概念。
十年实践,数十万学生的教学证明:这套教材和教法把识字的速度提高了 10-15 倍,6 岁儿童 100 课时即能达到
6 年级的识字量;词汇、语汇量迅速增加;小 学 3 年完成初中 9 年的阅读量;语文课时缩短 2/3;普通话有了长足进步;写话和习作水平提高,数学解题年龄提前,知识积累和智力发育加快。小学语文教改取 得了从未有过的重大突破。
六、海内外推广
2002 年,教育部语用所在全国“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实验教学基地普及该成果。2003 年中国关工委教育发展中心向全国小学和幼儿园推广,国内 29 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验教学。
2004 年,马来西亚副教育部韩春锦亲自带队到上海考察
《韵文识字》的教学情况,并在回国后把该成果引入马来西亚,上千所华人幼稚园得以受益。世界华文媒体协会主席、星洲日报集团董事长张晓卿先生投资在东马的古晋、诗巫、民都鲁和美里四个城市开办中文学校教习《韵文识字》
2006 年中国侨联以该项目为基础在荷兰召开欧洲中文教育研讨会。乌特勒支中文学校以 5 课时学习 256 个汉字
的奇迹完成了当地要 2 年多才能完成的识字量,在欧洲 17个国家的 200 多所中文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与会代表联名写信要求中国政府在海外推广。
2007 年,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引进该教材和教法, 中文教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6 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发表了 28 篇文章介绍这个学校的中文教学改革情况。2010 年该校三百多人参加中国国家汉语水平(HSK)考试,通过率高达 90以上,被誉为“欧洲华教第一校”。校长李佩燕女士荣获中国国务院侨办颁发的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
2009 年,德国波恩学校引入该项目,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当地《华商报》以“给孩子们插上汉字的翅膀”为题对学校进行连续报道。
2012 年,在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已故老舍先生曾任校长的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和台湾作家李敖先生的母校北京市新鲜胡同小学引进该成果进行小学语文改革,5 天学习了 1000 个汉字,其公开汇报课引起教研室和语文教师对小学改革的深层次思考。第三方多元智能测试结果表明,开展试点的一年级学生综合指数反而高于二年级学生。
2013 年 9 月,中国侨联“亲情中华”华文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洛彬矶、芝加哥和新泽西州。快速教学法在美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引起很大反响,有 7000 学生的美国华夏中文学校强烈要求引进该教法教授中文。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新网和当地侨报都进行了报道。
《韵文识字》及其教学法的成功,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海内外上百家的报纸、电视和网络跟踪报 道。美国、加拿大、俄国、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芬兰、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日 本、韩国、智利等 16 个国家开展同步教学。“韵文识字” 已成为海外华文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七、结束语
汉字,凝聚了一个民族、统一了一个国家、兴起了一方文化、书写了一部历史。因此,它是民族之根、国家之本、文化之源、历史之体。学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相信《韵文识字》一定能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国民素质提高、国际汉语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功夫汉语(KFCC)目前采用了《韵文识字》的教学法教授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由武汉国际汉语教育中心运营,携手华中区最具实力和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大家成立的中国语言文化推广联合体。联盟以“功夫强体魄,文化修灵魂,为人类身心健康而奋斗”为宗旨,为全世界中华文化爱好者及汉语学习者提供语言文化培训服务和国际交流平台,为传统文化振兴、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和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