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价格5年翻4倍 教你如何辨别真假优劣田黄
寿山田黄一定有萝卜丝,而有萝卜丝的却不一定就是寿山田黄”,今天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开幕的“一百枚田黄精品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寿山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宝庆为市民免费上课,教授如何辨别真假和优劣田黄。
自2005年以来,顶级寿山田黄价格从5000元~6000元/克翻了四五倍,达到目前的20000元~30000元/克,令市场怀疑寿山田黄的炒作成分之大。黄宝庆认为,所有艺术品在达到一定高度都可能产生泡沫,但顶级寿山田黄资源有限,价格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田黄冻是精品
其实,并非所有田黄都价格如此之高。就如同翡翠一般,a、b、c货其实都是翡翠,但是等级不同,因此有贵及数千万元的,也有几十元可以买到的普通翡翠。同样的,田黄中有每克数万元的品种,比如田黄冻就是田黄中的精品;同时也有每克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品种。
因此,市场行家提醒收藏爱好者们不要盲目收藏,除了要分辨真假田黄外,还要选择优劣田黄。黄宝庆介绍,田黄的产地主要在寿山长达10里的浮流,分成上坂、中坂、下坂、下钣四个段落。
不同段落的田黄区别很大,上坂田黄比较通透,但厚重感不足;目前产质最佳的要数中坂,田黄有温润和厚重感;下坂的浮流已经与地平线持平,大多数的“乌鸦皮”田黄多沉积在此。
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
橘皮黄的田黄最名贵
只有非常熟悉的行家才能分辨田黄产于哪一段,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最好通过颜色、纹路等来辨别其品质。一般来说,橘皮黄的田黄最为名贵,而其他黄色次之,白田、黑田、红田价格更低。
由于近年田黄价格升幅惊人,市场上也有不少赝品流通,包括差田黄充好田黄、假田黄皮等、染橘皮黄色等,也有部分用假田黄充真田黄,比如有的造假者就用树脂假冒田黄。黄宝庆表示,只要熟悉田黄,真假田黄分辨并不难。收藏爱好者不要被高利润所诱,动了捡漏贪念就容易上当受骗。(广州日报 文/图/表 记者:林琳)
田黄石的品种
较为珍贵的有以下几种:
田黄冻石: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
银裹金:似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
田白石:该石出产于上坂区,如冰似玉,石中红格外醒目。现已绝产。
金裹银:田黄石中上品,似羊脂油块,外表色着一层鲜嫩黄皮,皮与肉形成鲜明的色彩反差。 鸡油黄:出产于上坂区和中坂区的交界处,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色有一层似鸡油的皮
桔皮黄:刻石出产于中坂区,色泽艳丽,黄中略带微红,质地纯正。
黑皮田:亦名“乌鸦皮”,色泽多为桂花色,外皮如漆似炭,利用此石雕刻作品,外表黑皮和里面 的黄色,反差尤为强烈。
明十七世纪 田黄石雕瑞狮纸镇
田黄石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买主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集中居住的地区,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田黄石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兴趣。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上等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独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田黄石的特性与形成原因
一、石皮及其形成过程。
田黄石的母矿在生成时,由于地开石和辉锑矿原共生于低热矿液矿,而后辉锑矿在长期表生作用下,转化为锑的氧化物。自从田黄石由矿床分离埋藏水田中,这种锑的氧化物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因地下水的作用,对其长期浸润,使石表染色形成石皮。同时,田黄石中所含的氧化铁也对自身浸润,促其形成特有的色泽变化,因此田黄石不仅有特有的石皮,而且其质地与寿山石的质地也是有区别的。
郭懋介作 田黄石山居即景薄意摆件
二、格纹及其形成过程。
田黄石是从山上母矿中分离出来的寿山石,从山巅经漫长的雨水和溪水冲击,沿沟溪经无数次滚落,最后流至田中,在这运动过程中,外表难免会受到损伤,出现一些裂纹。而这些裂纹在埋藏土壤里,受氧化铁渗透形成了特有的格纹、因此格与无菱角是田黄石重要的特征。
三、田黄石雕刻“度”的问题。
“格”与“皮”是田黄石的重要特征,也是辨别真伪的依据之一,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适当保留。但是格纹过多、石皮过厚,毕竟会影响田黄石的品质,因此雕刻高手都巧妙地狩其加以利用,既保留它的特色,又可化弊为利。
四、田黄石的真伪问题。
最近有人采用各种办法,试图以人工合成等办法仿造“田黄石”,引起了鉴藏家们的关切,怕真假难分,影响田黄的身价。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田黄石”虽来源于寿山冻石母岩,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下,经过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浸润变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备的天然光彩和观赏收藏价值,绝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鉴别的。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溪管独石”是指散落寿山溪中的田坑石,因为主要出自中吸溪管屋附近而得名。这种田坑石人蕴水中,石质倍加莹澈,向为鉴藏家青睐。“溪蛋石”是指散落月洋溪的芙蓉或半山矿石碎块,由于溪水的冲荡,使石块是印蛋形,外表泛淡黄薄色层,而石质则仍保留月洋矿区的特征,与“溪管独石”有明显差异。
田黄石的鉴定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郭懋介(石卿)雕田黄石摆件“牧归”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 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用“掘性坑头石”冒充。掘性坑头石俗称坑头田,因属独石,又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砂土中,是一种未成熟的田石,略有蕴藏在泥土中的温润,细度也极近田黄,润度与亮度与田石无异,由于酸化较透,极似下坂田黄。萝卜纹略显齐直,呈水流纹状,或牛毛纹状。可见石质比较结脆。优秀者“价值与三坂田等同”。较差的坑头田,人们通常称掘性坑头石,外形棱角突出、多无皮、酸化层薄,色外黄而内淡,灯照之泛白色,若如解石为方印材,如同水坑石然。无萝卜纹或似棉花团状纹,山石气重且含砂砾者。因无地热养之,缺少氧化作用,温润度自然也差,不能作为田石价而购之。
用“掘性高山石”(鲎箕田)冒充:该石为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分有二种,一为淡枇杷黄,多为民国二年产,一为熟栗黄,前者光泽似田,后者色相似田。外有淡黄色的薄皮层,因山地干燥表皮的铁质酸化程度无法与田石相比,质地大多腻而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亮丽度亦差,无宝气溢出感,萝卜纹呈粽粒状,但田黄的粽粒状比较溶化,掘高山的粽粒却呈未溶化状,且粗而显露,如橘囊纹。偶有绵砂或红点。色泽外表一层似田石,内则泛白,有红格,色鲜如血缕,且干燥,又时伴有原矿产的岩层色格,不若田石红格,多显褐黄或赭黄色,且较沉稳而湿润。虽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远不及田黄。
用“鹿目格”冒充。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陵坑附近的砂土中,距尼姑寮不远。为块状独石,比重大。多色暗如桐油黄,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皆浑浊不透,质粗而干涩。常裹黄皮,多薄,亦有带乳白色皮者,不透明。皮下的带霜红粉状色晕,且多含砂钉。裂格多为纵横交错之大格,也有材大而无格的。唯质温、润可混田石。三十年代曾开采一批鹿目格间有萝卜纹,但为牛毛状纹,与田石各种萝卜纹都不似,不难辨。藏家购买鹿目保值者,多与雕工联系起来,如有林清卿、周宝庭、林文举等名师雕刻者,上等的鹿目将比值于中等田黄。
清康熙 周尚均制吴国祯夫妇自用田黄印章 (一套十一件)
用“碓下黄石”冒充碓下坂田。碓下黄石当地石农为商业的需要,称其为碓下坂田,它确实产于碓下地段,但是它是一种不甚透明、质硬而涩的石材,无皮,无萝卜纹,亦无裂格,质色如糖黄田,比重在2.9以上,在手中有死沉之感,肌质中含有虱卵状白泡点。
用“掘性都成坑”冒充。掘性都成坑生于土中,亦有萝卜纹,石贾每用以充下坂黄,有的黄金黄都成偶有红格,质地细腻也偶有如鹿目的石皮,近似田石。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温润度差于田黄。二是看纹路,掘性都成之纹为曲而细之水流状、绵絮状纹,与萝卜纹不同。掘性都成皮黄心淡,有的泛灰色,不若田黄质里泛红。掘性都成的特点是山石气重,质结而坚,肌理多杂而不纯,时有细小的白杂点,不难分辨。
用“贴岩都成坑”冒充。贴岩都成坑其贴岩石的一面极凝灵润泽,但温润及凝腻度不够,局部有疏网状萝卜纹,由于其处于贴岩,仅一面凝灵似田石,渐向里色泽渐浑。不难辩认。但以都成坑论价,高于鹿目格,与中等田石相似。
用“蛇匏”冒充。蛇匏为近似掘性都成的独石,一般肌理呈灰白色,似白田,但通灵度差,质地多不纯,含有杂色渣点,或白砂点,山石气重,比重大于白田,其里泛灰白。
用“贴石黄高山”冒充。四十年代产者甚佳。该石亦如贴岩都成坑然,贴石一面较凝灵,色栗黄而明朗,似田石,深入1、2厘米则近米糠黄,无萝卜纹,背面反而有萝卜纹,但颜色不一,是其破绽。
17世纪 田黄留皮雕「坐狮观音」像
用“芦荫”冒充。芦荫为掘性独石,酷似田黄,但色泽灰暗,质地燥结而微坚。
用“溪蛋”冒充。溪蛋产月洋溪中,外观略似田石,无皮,无红格,无萝卜纹,质地属芙蓉石性,其里泛白。与田石有明显区别。
用“善伯洞”冒充。善伯洞本为矿洞名称,有部份结晶体,温润通灵,似田黄冻,故有以将其加工雕刻后冒充田黄石者,该石无石皮,属山石,致细观察,肌里多含金属细砂点及粉白色浑点,俗称“花生糕”。
用“牛旦黄”冒充。牛旦黄俗称牛旦田,块状。主要产旗山南麓的溪底及田地土中,质地略明润,但粗糙,外裹黄色或黑色的石皮,这点略似田石。肌里无萝卜纹,不通灵,隐有细白点,比重大,易辨识。
用“黄冻”冒充。黄冻本为水坑冻石,如枇杷黄,质地通灵,易与上坂田黄相混,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无石皮,色泽表里一致。温润度逊之。
用“老坑黄高山石”冒充。在老坑高山有栗黄色者,亦有纹,但与萝卜纹不似,较松而宽。久经油浸,亦润。但质松而粗。凝、润、腻不够。
用“白水黄”冒充。白水黄为高山石,质硬不通透,有的白水黄有黑皮者,肌里也有层纹,却不似萝卜纹,有碎裂纹,却不似格纹。当地石贾骗极外行人用之。
用“白高山冻”冒充白田。白高山冻有的有萝卜纹,多作粽粒状,或水流纹状,质松,乏温、腻结。
用“民国二年白高山石”染色冒充。该石有萝卜纹者,极似田石之不规则网状纹。用黄连或藤黄水煮之,能似桂花黄田,但常有不透明之硬块,质坚。同时缺温润、腻度。
郭懋介作 田黄石赤壁夜游薄意摆件
用“太极头石”冒充。该石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诸色。往往以黄、白色再染色,借其有萝卜纹状的纹路骗人。 用“高山荔枝冻”冒充。荔枝有萝卜纹,将白荔枝染色,然坚脆,温、凝、腻度不够,近年在广交会上见有冒充者,售数万元一条。
用“高山牛角冻”冒充黑田。牛角冻本属水坑石,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偶然肌里有格,也有水流状的萝卜纹,较密而直,黑田的萝卜纹弯曲而较松。质乏温、润、腻度,细审之也不难辨认。
用“连江黄”冒充。连江黄产寿山东北部之金山顶,外地人称干黄,连江人及青田人称山黄,色黄质硬多裂,肌里显现有直纹,不通透。清时便有北京商贾常赝田黄石贩售。其属脉状矿石,无砂矿共有特征,石质存在根本差别。
用“金狮峰独石”冒充。该石产于金狮峰,有黑色裹皮,较之田石的乌雅皮更加乌黑、厚密、无萝卜纹,不通透,质地粗糙干涩,山石气重。
用“房山石”冒充。产于北京城西之房山,石贾取之以色料泡煮后,以冒田黄石。质松,无纹,乏温、润、腻度。
用“黄色朝鲜石”冒充。近20余年以该石冒充者不少,多在台湾、香港市场,近见在广州、北京出现。该石细嫩而凝润,半透明,色艳而迷人。朝鲜石有网状萝卜纹,也有牛毛纹者作平行状,即一方印章者两面有平行纹,另两面则无纹,也不似田石的萝卜纹。
用“富矿石”冒充。近年来多以青海富矿石冒充者不少,富矿石为黄色的软石,色艳迷人,但较薄,不到2厘米厚,两面为平面,夹有白石皮,一般雕高浮雕,硬度约在1.5度,用指甲能划动。
赤壁夜游 寿山田黄石摆件
以上列举假冒田石者20几种,尚未能囊列所有冒充技俩,大抵以高山石类冒充者为多。半真半假不在其例。只要将石质弄清,即不难辨。
田黄石的识别
如何鉴别“石中之王”田黄石,这是寿山石收藏家和鉴赏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必备的一种鉴别能力。古今寿山石鉴赏家和研究者鉴别田黄石的经验可归纳为形状、石皮、色相、肌理、格裂形态、手感和比重。
(1)形状 根据田黄石的地质形成和演变历史,一般的田黄石都保持其天然的形状,即鹅卵形状,但在上板坑头附近出产的田黄石,有时也有棱角,这是因为这里接近溪流的源头,田黄石缺少滚动、磨练的机会。此外,还有少部分田黄石,在埋藏地下的过程中,因地壳运动,石身裂碎,分成几瓣,形成棱角,虽然经过泥土的长期滋养,但断面的棱角并未被磨平,因此有时石农在挖掘发现这种断裂性田黄石时,通常还会继续在附近寻找它的“另一半”。
(2)石皮 除了少数田黄石外表无石皮外,一般情况下,田黄石外表都有皮层包裹,因此有无石皮是鉴定田黄石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黄石的皮层,或极稀薄、或稍厚密,石皮颜色主要有黑、黄、白、绿,皮层有单层、双层和三层,皮质比其它掘性寿山石的石皮质地要细结柔嫩,用刀轻刮,刀感流畅而微沉,粉粒细腻均匀。
一般情况下,单层皮的田黄石颜色有黄、白、黑、绿,色泽有浓有淡,分布有的整体统一,有的两面不同,还有的呈块状组合,质地也有优劣之分。皮色纯如牙黄者,质地极为纯优,称为黄金黄田黄石;黄而灰绿者,质微硬结,色泽偏黝;黑而微绿,皮清一色者,也属优质;皮色灰白浅淡的色泽多深沉偏黝;黑中夹有小块黄绿或小块灰白的,纹路粗杂,通灵度差,多为硬田黄或杂田石。有的单层皮田黄石,一面为白皮,另一面却是黑皮,即一面为银裹金,另一面为乌鸦皮。
清康熙 田黄冻双凤钮大方章
双层皮的田黄石,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薄黄皮,有的是乌鸦皮内又有一层半透明的白皮。这两种双层皮的田黄石,大部分属枇杷黄田黄石,外层皮质细腻,内层皮厚薄分布均匀,肌质纯佳,甚至凝灵如冻。 由于田黄石有一定的迁移性,再加上田土砂层酸碱度的变化,所以,有时还可见到三层皮田黄石。或乌鸦皮在外、黄皮居中、白皮居内;或黄皮在外、黑皮居中、黄皮在内。含多层石皮的田黄石,皮虽不透明,难以察看,但往往肌理色质极佳。 通常情况下,除部分三层皮的田黄石外,一般的田黄石,在灯光下都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洞察其内在的肌理色质。
(3)色相 要辨识田黄石的本色,不能在灯光下观察,而要在太阳光下观察。善于鉴别田黄的行家,通常以色调的浓淡来形容田黄的“熟”“老”与否,借以推测田黄在地下沉睡的长短。田黄石色泽鲜而不俗,稳而不浊,不浮不沉,其最大的特点是毫无“火气”,并且以黄色为主。无论红田、黑田、白田,都有一层“帝王之气”,带有黄味,但不同的田黄石所含的主要色素及色彩纯度、浓度和肌质的通灵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块田黄石,其内外色泽也不是一成不变。除白田黄石以外,大都是外浓而内渐黄淡,尤其是大而宽厚的田黄石,内外一色的极少,只有形状薄、体积小的,方能内外接近一色。
通常人们所说的银裹金田黄,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于白田黄石和黄田黄石之间,外具白田黄石肌质,内心近似黄金黄田黄石之质。白田黄石多数带有黄心。黄心多的,即属银裹金。另一种是白皮田黄石。还有一种“金裹银”田黄石,极为罕见。 “绿田石”,世有传闻,迄今未见。
田黄冻神兽 (三件套)
(4)肌理 田黄石的肌理基本上都隐有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像鲜产橙柑剖瓤。田黄石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就愈明显,所以白田石的萝卜纹,往往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黄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也很纯优,是最凝灵的田黄石之一。
(5)格裂形态 寿山界古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这是因为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但裂格不是田黄石独有,只是田黄的裂格,其颜色和形状与众不同。田黄石的裂格,有明格和暗格。明格多呈现于表层,多呈交叉状,如龟裂纹。坑头田黄石、碓下田黄石等居多。格线挺直而利落的,坑头田黄石等最常见。暗格则较多深藏于田黄石的肌理内。格粗大而深长的,石性多软,如白田黄石、上坂田黄石等。格纹若断若续、蜿蜒而长的田黄石,质较松嫩,时见之于上坂。格斜浅而短小的,质凝而嫩,中坂的居多,同时在上坂和下坂品质好的田黄石中,也较常见。 田里挖掘的田黄石类的红格,也称“红筋”,多呈褐黄或赭黄色。无皮的田黄石红格浓重。黑皮田黄石与白皮田黄石还常见其皮随格侵入,以致雕制时难以掩饰。
(6)手感 田黄石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质地温润、细腻、凝嫩。各色田黄石,即使是白田黄石或黑田黄石,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宝气灿烂,虽寒冬腊月,也感温存有情,入手可亲。田黄石在握,手感脂润,常年不上油,亦不燥不变,一经摩挲更觉油光欲滴。
(7)比重 2.6--2.65 [编辑本段]田黄石的防伪 田黄素有“易金三倍”之说,因其珍稀难觅,价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贾以连江黄假冒田黄石。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黄石与某些石种有相似之处的特点,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乱真,因此田黄石收藏者必须加以防备。
明末清初 田黄仿汉平安钮印章
常见的制假现象:
一种是利用色泽接近田黄石、肌理似有萝卜纹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状,并用硬器点凿或置于硬砂中翻滚,然后沾上土或着色,再加蒸煮,使其颜色外形与无皮的田黄石相似。这种假田黄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细观察,其外表凿痕密布,终不自然。只要透过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为伪物。
第二种是假造石皮。或用颜料涂染,或用胶水调石粉涂抹其表,或泡药水高压加温,再经磨制,就像紧裹着石皮的田黄石。然而,这种假石皮松而脆,颗粒粗大,浑浊不透,干结如疤,难以受刀。辨认时,一经摸或加油,不久,其图文均不见。雕刻时也只能刻制组线条景物,而不能精雕细刻。
第三种是改变别的石种色泽,使它类似田黄石,又“巧妙”地使表层肌质变换成田黄石的“裹皮”,伪造成乌鸦皮田黄石,但其皮层浅薄如纸,这种假品,因皮色过于透明,皮质也过于细柔,所以易于识别。
第四种是利用某些质地与田黄石相似的石种进行冒充。这种冒品的识别,要求鉴别者必须熟悉几种与田黄相似的石种的特性,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如掘性高山石与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萝卜纹,但前者石性较松,后者石质微坚,都不如田黄石温润。又如鲎箕石也属掘性高山,质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状。再如旧洞善伯的黄色结晶体,虽可与田黄相比美,但没有石皮与萝卜纹,而且肌理时有金属砂点,有时还有“花生糕”浑点,与田黄相比,相去甚远。此外,黄色荔枝冻石因偶有石皮和萝卜纹,也常被石贾制成方章,冒称田黄冻,这种冒品要价极高,且因为没有人工痕迹,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识别,但细察之下,还是可以发现这种荔枝冻质地过于通灵,萝卜纹也较粗,缺乏田黄的稳重感。 近年,有关部门在研究田黄的内部成份中,用某种科学的方法,改变一些石材的分子结构,使其色泽与内部结构接近于田黄石,但终不能温润其质、丝纹其体,由此可见田黄石的天生丽质并非人工所能牵强达到。
清·陶碧刻田黄冻石獬豸钮方章
石中之王田黄石
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关于田黄石的由来传说它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是凤凰鸟蛋所变……据说还有史书记载: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玉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一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这些官方的、民间的传说无疑给田黄石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田黄石质地宝洁、透明、通灵,肌里纹路隐约如丝,明显细致,宛如萝线纹。寿山石的筋格有好几种,而田黄石的筋格唯有红色盘格一种,在一块田黄石上表里的色调是可能变化的,因此,田黄石方章价值更高。将田黄石锯成方章,前人谓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这是因为田黄石很难从外表看出其色调是否表里一致,锯开来也许数倍增值,也许价落万丈。田黄石大多为卵状,故用手抚摸时会有圆顺温润之感,一块好的田黄石还须经艺术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圆雕和制成方章。
近年来,田黄石日渐稀少价格扶摇直上,易金三倍之说早已过时。拍卖市场上田黄石价格火爆,一方几十克重的田黄旧印动辄几万、十几万元,件头稍大的上品,可以卖到几十万、上百万元。 田黄,这一数百年来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旧宠”,除了田黄本身蕴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内涵外,还因为田黄石材稀缺。田黄属传统雕刻石材寿山石中的上品,出产于福建寿山乡一条名为寿山溪的西边古沙层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开采历史。由于多年的开采,田黄石材已趋枯竭,石材价格猛涨。以前说“一两黄金一两田黄”,但时至今日,一两田黄的价格早已比一两黄金高出好几倍。据广州市文物总店的专家介绍,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黄石材要价已达300元。
清 田黄巧雕留皮秋菊舞蝶椭圆印章
结语:小编个人认为,民间有珍宝!能人异士在人间,奇珍异宝隐江湖!看谁更有本事成为伯乐!
千里马需伯乐, 好藏品一定要有好的平台!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
海外十大拍卖行联络处——(WWCX168000)何总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 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