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惺法师
1896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年份之一,在这一年里,诞生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现代诗人徐志摩、革命家贺龙、与张大千齐名溥心畬、新四军军长叶挺等,首届现代奥运会也在这一年在雅典举行。
01
同样在这一年里,在江苏如皋柴湾一位朱姓人家,一位男婴呱呱坠地,取名寂祥,这就是后来中国佛教著名的高僧常惺法师。柴湾,据说是因为当年开挖通扬运河时,因此处为一湾芦柴地而得名。
寂祥幼年丧父,但幸运的是,其母亲为人贤淑,对其教导有方,得以学习《中庸》、《大学》等,看到幼年的寂祥聪明过人,勤奋不止,且喜欢一个人安静,常学出家人礼佛模样。作为第一启蒙人,寂祥的母亲感到特别惊奇,认为儿子必将为出世大丈夫,在佛教中,古人言,出家乃大丈夫所为,因此,其母亲为其遍访名师,恰逢本地福成寺的自诚长老,禅律兼修,深受当地人尊重,母亲就恳请自诚长老收小寂祥为徒出家,这一年,寂祥只有9岁。
师原名寂祥,嗣光孝寺法派曰优祥,字常惺,常自署曰雉水沙门。俗姓朱,江苏如皋人,世系未详,弗可述。少孤,赖太夫人贤才,教养有方,总角之年伏膝授以大学中庸,辄忆诵不爽,太夫人奇之。且赋性喜静,时合手效沙门状,太夫人更奇之,以为此子必将为出世丈夫也。爰为之访明师,适福成寺自诚上人,禅律兼畅,乡里归崇,太夫人乃割爱,共诣自公座下,遂契函盖成师资。时师才九龄耳。——持松法师:常惺法师传
时值清季末年,自诚长老曾感叹当时佛门出家人中少有杰出人物,不知解悟的僧人频频出现,认为寂祥为可造之材,并未按照佛门要求他剃发易服,以在家人的身份继续就读于如皋省立师范学校。寂祥勤奋向上,考试每列前茅。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寂祥于如皋省立师范学校毕业。
自公叹龙象之不出,悲哑羊之迭起,睹师器量渊冲,期待弥殷,使之就俗学,备他日弘法之资。师灵根宿植,益以奋勉,屡试占前茅,师友奖借尤多。十八岁,卒业于邑之省立师范,于是俗学既充,真知宜沛。——持松法师:常惺法师传
02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被誉为近代中国佛教新式教育重要开拓者的月霞法师在上海讲《大乘起信论》,并入住旧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哈同花园,这座花园的设计者就是著名僧人、南京栖霞寺中兴祖师宗仰上人。
在哈同花园,月霞法师专为哈同夫人罗迦陵讲《维摩诘经》等,前后一年有余,深得罗氏信任。1913年,月霞法师在哈同花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佛教大学——华严大学,幸运的是,这所华严大学是僧俗兼收,因此,还是俗家身份的寂祥负笈上海,顺利考入华严大学就读。华严大学分文学、佛学两科,而文科分甲、乙两班,佛学分戒、定、慧三班,因为成绩优秀,寂祥被分到文科甲班。
在他的同窗中,包括后来成为弘化一方的高僧大德慈舟法师、智光法师、霭亭法师、了尘法师、戒尘法师、持松法师等。
在华严大学,深受月霞法师的启示,如果要住持佛法,弘法利生,必须以比丘的身份。同时,因为受到异教徒从中作梗,开班仅两个月的华严大学不得不在上海停办,迁往浙江杭州海潮寺。在学校停课迁移期间,寂祥回到了如皋福成寺,请自诚长老为他落发,又逢宝华山的戒期,随前往隆昌寺受具足戒。
1917年夏,往浙江四明山观宗寺,随谛闲法师学天台教观,在观宗寺学习两年,常惺法师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谛闲大师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是佛教难得的人才。在这些同学中,包括倓虚法师、仁山法师、持松法师同学,1918年学期考试,常惺大师名列第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在他的同学中,有两位法师也是英年早逝,他们是24岁圆寂的显荫法师和41岁圆寂的宝静法师。
1918年,在观宗学社里,常惺法师与太虚大师第一次相遇。刚才日本考察佛教回国后的太虚大师经过观宗学社探访谛闲法师,经仁山法师引见,与常惺法师初次见面。
03
常惺法师一生都致力于创办新式僧伽教育,以期通过提高僧众的整体素质来复兴佛教......常惺法师不但致力于兴办僧伽学校,同时也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使教育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近代知名的高僧大德,如宽融、苇舫、纯三、南亭、苇宗、雪烦等均曾受教于常惺法师。他不但注重讲经说法,同时写了大量的通俗易懂的普法文章,用演讲的方式来讲经传道,以此来提高普通信徒对于佛学的修养,建立对于佛教的正确认识。——心澄法师
或许是受到月霞法师和谛闲法师的影响,又或许是当时的中国佛教面临着新的局面,常惺法师的一生非常重视学僧教育,先后创办了安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等多所僧伽教育机构,为佛教的重振培养了大量的僧才。
常惺法师佛教僧才培训始于其同窗持松法师1917年在常熟虞山兴福寺创办的法界学院,聘请他前去任教。在学院两年时间里,除了做好僧才培养之外,常惺法师还经常深入经藏,贯彻性相之学,而融归于贤首,成为一家之宗范,自此他慨然以昌明佛法为己任。
除了持松法师外,在常惺法师的同学中,在江苏还创办了很多佛学院,培养了很多僧才,例如慈舟法师创办了金山佛学院和宝华山律学院;智光法师创办了焦山佛学院;霭亭法师创办了竹林佛学院等,茗山长老就是焦山佛学院第一届学僧。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安徽安庆迎江寺住持竺庵长老开办安徽僧学校,聘请常惺法师为校长。在学校的两年时间里,他在校中讲授过《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成唯识论》等大乘论典,当时在校的学生,包括后来担任金山寺住持的太沧法师、在台北创立华严莲社的南亭法师,到菲律宾弘化的瑞今等诸位法师。
1921年秋天,常惺法师的同学智光法师在江苏泰县北山寺讲《大乘起信论》,南亭法师前往听经。1922年,常惺法师到北山寺访智光法师,听说常惺法师在安庆迎江寺办佛学院,南亭法师便借陪同法师上街之便,向法师面请希望入学受教,得到应允。1923年初春,南亭法师禀明师公、师父,负笈安庆到佛学院插班入学,亲灸常惺法师。
曾于南普陀寺创办养正院、致力于菲律宾弘扬佛法的的瑞今法师是常惺法师的入门弟子。据太沧法师回忆,佛学院中,瑞今法师是最年轻的学生,由于他忠厚朴实,语无虚饰,深为常惺法师所器重。
也正是因为瑞今法师,使得常惺法师、安徽僧学校与闽南佛学院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安徽僧学校办了两年,因为经费困难即将停办,在校学僧惶惶不安。为了不让学僧因为学校停办而中途退学,来自福建的瑞今法师和其同窗广箴法师,认为厦门南普陀寺环境幽美,关键是经济充裕,如果可以到厦门继续开班僧伽教育,安徽僧学校的同学就不会退学了。
在征得常惺法师的同意后,由广箴法师返回厦门,向南普陀寺住持会泉法师报告经过。会泉法师是一位热心僧伽教育的大德,他听了广箴的报告十分欢喜,写了亲笔信要广箴、瑞今面呈常惺法师,请常惺法师先到厦门看看,了解情况。
在瑞今法师和广箴法师居中联络下,1925年9月,闽南佛学院正式开学,会泉法师、常惺法师担任院长,主持院务工作,而迎江寺的安徽僧学校学僧也多数转到了闽南佛学院学习。闽院与1922年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相媲美,在当时是国内的两大佛教学府,在主持闽南佛学院工作期间,法师除了自己给学生讲《摄大乘论》、《辩中边论》、《成唯识论》、《因明入正理论》等课程外,还邀请印顺法师等到学院任教。
被称为莲宗十三代祖师的印光大师,曾于1934年应常惺法师之邀到闽南佛学院讲学。
在当时的青年学僧心目中,常惺法师是一位被崇仰的大德,我就决定去一趟。——印光大师
到闽院之初,常惺法师还邀请弘一法师到闽院,为整顿佛学院的提供意见,弘一法师以因缘不具婉谢。但是,鉴于沙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弘一大师还是建议在这一方面有所弥补,在常惺法师的支持下,弘一大师在南普陀寺创办了佛教养正院,以常惺法师入室弟子瑞今法师为教务主任。
此时的闽院精英荟萃,高僧辈出,为海内佛教界造就了众多优秀僧才,如台湾的印顺导师、菲律宾的瑞今大师,新加坡的宏船长老、广洽老和尚、演培大师、马来西亚的竺摩法师等。
此后,1929年浙江杭州昭庆寺设立“僧师范讲习所”,常惺法师主持教务,为僧教培养师资人才。1930年,佛教护法居士朱子桥、杨明尘等,与北京柏林寺住持台源和尚,共议发起创办“柏林教理院”,聘请常惺法师任院长,正是因为常惺法师在僧教育界的德望,各地僧青年趋之若鹜,就学者颇多。1931年,常惺师入主泰州光孝寺并创办了“光孝佛学研究社”。当今海外佛教界成一法师、妙然、了中、自立等高僧大德都从该院毕业。
二十年、长江水灾,于泰县收容难民千余,尽瘁振济。旋主持光孝,值荒歉亏乏之余,力任艰钜,仍设学社,不忘作育,藉法师德威,卒起危败中兴之。——太虚大师全集·文丛
中国早期的佛学院是丛林化的,很重视“上殿过堂”,学僧们由于学习很忙,大多不喜欢“上殿过堂”。于是,常惺大师无论多忙,但都亲自领众上殿过堂,在光孝佛学社和闽南佛学院,以及北平柏林教理院都是如此。
04
讲经说法,培养僧才,常惺法师还不忘救国救民,创办收容所、佛教医院,并带领中国佛教抗战僧侣救护队,抢救中国伤病员,
1927年,常惺在云南昆明弘法,领导成立云南佛教会,恰逢云南发生中法战争,常惺组织领导“云南金卍字救护队”随军出发,救死扶伤,做了大量救济工作。对此,他曾写了一篇报告,名为《云南金卍字救护队成立的经过及其出发后工作的情形》,详细报导这时期的救扶工作。
1931年,夏天,苏北发生大水灾。此次水灾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7.7万人丧生,千万亩农田绝收。此时的常惺法师住持泰县光孝寺,见灾区民众流离失所,他出面设灾民收容所,救助难民无数,深受社会一致好评。
1937年,常惺法师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领导中国佛教抗战僧侣救护队,办理收容所,佛教医院及僧侣掩埋队。为了促进佛教团结,常惺法师辛劳备至,致使旧有肺疾复发,医疗无效,于1939年元月十四日于上海宝隆医院圆寂,得寿仅四十四岁。遗骨迎归光孝寺,太虚大师为常惺撰写挽联及墓志铭,其挽联云
识面今廿三载,方喜责可君贷;知心亦十八年,那堪逝占我先。——太虚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