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海南周刊 | 海口骑楼老街:风起云涌老字号

作为海南热门旅游“打卡地”的海口骑楼老街,在建成之初,曾是海南岛内外贸易的窗口,是连接祖国内陆和南洋的重要中转站,大量资金、人员、货物在此流动。浓重的商业气息,代理业、百货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催生了骑楼老街的一个个品牌商号,“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就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海口水巷口。李幸璜 摄

百货业

轮番上场竞争激烈

海口的骑楼老街,并不是只有一条,它其实是一片两平方公里的老街区。1920年,这一街区的商铺增至近百家,成为当时海口最繁华的街区。

这一时期,从事百货业的商铺,大体上分批发、零售两种。较早从事百货批发的商号有“瑞隆号”“赖发盛”和“荣生号”,百货零售商则属“中兴商店”“精华公司”“远东公司”和“裕大公司”名头最为响亮。

位于中山路上的“中兴商店”颇有影响力,在当时尚未时兴明码标价的背景下,“中兴商店”因奉行“不二价”深受消费者信赖。

1919年,“精华公司”开业后,也效仿“中兴商店”的做法,但“精华公司”软硬件条件更好,不久便将“中兴商店”比了下去,一时独占海口百货业鳌头。眼见“精华公司”的红火,希望能在海口百货业中分得一杯羹的“远东公司”应运而生。当年,“远东公司”与“精华公司”位置刚好是斜对面,经营的商品品种也大体相同,两家公司竞争激烈。

遗憾的是,“远东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商铺转卖给了富商王先树,“裕大公司”登上了历史舞台,“精华公司”再次棋逢对手。

“裕大公司”位于博爱北路54号,店铺所在的楼原叫“裕大楼”,经营布匹百货零售,也做布匹批发生意,店里整日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不仅是到海口进货的各县布商们的必到之处,还是海口的时尚窗口和爱美人士的梦想之地,无论是上海流行的布料,还是广州时兴的纺纱,在这里都能找到。

裕大公司一直经营至海南解放。2014年,博爱北路启动修缮工作后,经过对老商号的挖掘,确认“裕大楼”便是当年的“裕大公司”,遂恢复其老商号牌匾。

酒店业

三足鼎立竞风流

若要提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尚和洋气之处所,“大亚酒店”和“裕大商场”当之无愧。这两者,一为富贾云集的高级旅店,一为名媛淑女推崇备至的时尚天堂。而它们的经营者,就是出身富商之家的王先树,其父王绍经是新加坡著名琼侨殷商。

“大亚酒店”位于中山路70号,与得胜沙的“五层楼”(海口大厦)和“泰昌隆”齐名,在当时被称作海口最好的旅店。“大亚酒店”二楼廊坊前,曾有一处很有名的咖啡馆,那里尤其喜欢播放南洋音乐,吸引不少外国人成为常客。

大亚旅店内部。(摄于2009年) 李幸璜 摄

海口大厦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是一座古朴典雅、仿罗马式建筑,市民习惯上称其为“五层楼”。“五层楼”一层较高为餐厅及商场,二至五层为客房,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成为集歌舞厅、高档餐厅、客房、电影院为一体的吃住娱乐中心,是当时海口最高级的娱乐场所。

“泰昌隆”老字号是海口骑楼老街三大旅店之一,是新加坡文昌籍华侨投资合股共建的旅店,兼具了南洋风格和古代中国式建筑风格。1923年,“泰昌隆”经海口总商会向政府申请批准获得个体商业执照,1925年,“泰昌隆”侨批局成立,除了经营旅店业,同时还做进出口贸易等业务。

紧挨着“泰昌隆”,还有一家同样经营旅店业的悦来栈。相对于三大旅店,悦来栈显得低调不少。悦来栈是廖开振于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从中山路一直延伸到长堤路,当时曾经名叫“南京旅店”,后来改为悦来客栈。

悦来栈一楼的前面(面向中山路)和后面(面向长堤路)是铺面,早期也曾经营“九八行”。那时,长堤路边上还是水域,常有船停靠卸货于此。据史料记载:1949年到1955年间,中山路的铺面以私营的手工业居多,椰雕店、木屐店、镜画店、修表行、刻章店、眼镜店……也有纸业、糖果、土特产、烟酒行、水果、副食品、布铺、药材行、茶行、日用百货等各种类型的商铺。

过去,老海口人上街都爱穿木屐。据知情人士回忆,站在悦来栈楼上,推开那扇小小的百叶窗,中山路的街景尽收眼底。晚上整条街道都像在狂欢,晚饭过后,市民从坊间巷里涌出来看街景、买东西、吃夜宵,人来人往,清脆的木屐声互叠在一起,“哒哒哒”变成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响彻整条中山路。

海口骑楼老店。李幸璜 摄

九八行

海南土特产在此中转

“城中有河,河在街中,河岸是房,船在街中行,如在画中游。”1920年代前后的水巷口街,靠近海口老城最繁荣的码头,进出货物在此中转,不仅是进出海口老城的通商口岸,还是骑楼老街最为特别的风景,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东方意境,又具有“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西方韵味。

水巷口最早的房屋建在水巷口一横路和二横路,大部分是低矮的砖木民房。因为这一带是海口市最早的码头和航行通道,岛内土特产集散、贸易在此,因而九八行(土特产代理业)十分发达,许多从事码头搬运工作的福建移民最先在水巷口河道两旁建房定居。这些最早移居此地的先民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水巷口一片繁荣的天地。

什么是九八行?海南地处热带,物产丰富。海口市是海南岛水陆交通的枢纽,各县商贩收购土特产运来海口,委托九八行代销,九八行从中得利——比如,卖100元的货,代理商得2元,货主得98元,九八行就是因这种分配方式而得名。清末民初,九八行著名的商号当属“梁安记”“云旭记”和“邱厚生”。

“梁安记”的创始人梁建绩祖居水巷口路。他早年丧父,因其叔叔膝下无子,便将他过继抚养。梁建绩的叔叔经营咸鱼店、小兑换点等小商铺,其过世后,留给了梁建绩一笔不多的遗产,但极具商业头脑的梁建绩却凭借着这笔小资金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中年时期便成为当时海口有名的富商。

梁建绩的创业之路从当“水客”开始:带水产品前往香港销售,再从香港买回日用品销售。在挖得第一桶金后,他便在中山路开设了自己的九八行“梁安记”,后还在徐闻购置莨姜园,广植莨姜,大量运销香港、新加坡。

“云旭记”创始人云旭如是琼山县府城镇甘蔗园人。年轻时的云旭如靠当小商贩起家,开设了“云旭记”。云旭如中年早逝,所幸其后人云昌漠善于经营,除继承云旭如所经营的赤砂糖、槟榔、瓜子等土特产出口外,还大量进口“洋纱”进行销售。此后,云家的产业不断扩张:在热闹的博爱北路开设经营布匹的“嘉华号”,在水巷口开设专营汇兑的“尚亦庄”、专营代理业的“同懋号”。

1945年后,运往海口的各县土特产日益增多,许多小型的代理行不断涌现。这些代理行多由各县农户、商贩组成。当时对代理行一般都称“行家”,以其代理的主要土特产,分为“赤糖行家”“槟榔行家”“生猪行家”等。在这些小型的代理行中,当时较著名的有“万兴和”“合丰行”“祖安号”等商铺。与此同时,包括“南华行”“南生庄”等在内的新的土特产运销商也纷纷设立。这些商家争相购买土特产,将它们源源不断地销往广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

关于骑楼老街的这些老字号,现存的完整史料并不多,但这些老字号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也在不断丰富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原标题:风起云涌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