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变脸太快,就像龙卷风。
比如德国喜宝的真香话题,正日益浓郁。
屡登质量黑榜,销量尴尬、证书伪造、经销乱象......很难想象,如此多维问题竟出现在德国喜宝身上。作为百年沉淀的洋品牌,一再标榜品质、自然,甚至当家人Stefan Hipp不惜用个人信誉担保,何以有如此打脸表现,问题真香的背后,又有多少消费信任,发展前景呢?
作者:司廷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还有一个月,就要进入2020年了。
站在一个新跨年代节点,与人与企,是否都要有些新气象呢?
深耕动作
比如德国喜宝。
这家诞生于1899年的欧洲品牌,被称德国奶粉“鼻祖”,也被誉为世界三大有机奶粉品牌之一。2011年进入中国,产品涵盖奶粉、米粉、果泥、蔬菜泥、果汁等多维婴幼儿食品。
掐指算来,德国喜宝进入中国市场已8年光阴。
熬过7年之痒,产品品类、消费认知度、市场渠道等趋于成熟,又恰逢自身120周年的纪念节点,顺势升级的大动作看似不可避免。
以11月为例,11月7日,第二届进博会上,德国喜宝与江苏省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亚洲区销售负责人Michael Schiehlen表示,期待通过江苏中创百城万店的商业计划,让喜宝产品在中国更多城市得到推广。
11月26日,“匠心育未来专项基金公益发布”活动在京举行,德国喜宝宣布将为0-3岁宝宝的父母提供更丰富育儿课程,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科医生提供专业培训。
掌舵人Stefan Hipp也表示,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是我一生的责任。正在积极努力,引进更多有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一手抓市场、一手做公益,德国喜宝深耕中国的步伐及意念强劲。
图片来自网络
水逆行情
遗憾的是,高光画面振奋人心的同时,一些水逆行情却颇为打脸。
先来看市场。
官网显示,HiPP德国喜宝产品畅销全球近60个国家。有媒体称,中国市场已成其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德国本土。
那么,在中国市场有多畅销呢?
作为跨境购品牌,电商是其不容忽视的重要平台之一。
2019年双11期间,来自长江商报消息,HIPP喜宝产品销售额未进入同类产品前20位,掉出第一梯队。
搜索天猫海外旗舰店,喜宝产品达到62款,但有56款产品月销量不足100笔,占总量超九成,有25款产品月销量不足10笔,占总量超过四成。销量排名前三的产品分别为,有机大米米粉销量刚超1000笔、配方奶粉PRE段860余笔,配方奶粉1段销量仅500余笔。
这样的成绩单,显然与其领军地位不甚相符,更在繁华似锦的双11中显得尤为突兀。
来看竞品表现,惠氏品牌“双11”营养品总销量超6亿元,零售端增长15%,卖出80万罐。强悍数据,直接吊打喜宝。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喜宝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不清晰,产品配方老化,和德国市场高端有机品牌形象相差悬殊,是一个重要考量。
相比之下,一些媒体的质疑声音更为强烈聚焦,比如消费者敏感的产品质量问题。
打开德国喜宝官网,120年匠心传承,自然好营养的品牌语即入眼帘。其全球董事总经理Stefan Hipp更以个人名誉保证:HiPP喜宝只生产严选于自然的高质量婴幼儿产品,并与自然和谐发展。
梳理德国喜宝近期新闻,品质、生态、有机也是高频热词。
质量黑榜下的真香定律
尴尬在于,Stefan Hipp责任表态的背后,实操却沦为真香定律。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德国喜宝8年间,因维生素、铁、钙等含量不符中国标准,至少5次登上“质量黑榜”。
2019年7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2019年6月未批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不合格并未准入境的食品76批,化妆品10批。其中包括“喜宝南瓜杂粮谷物粉”,原因为维生素E含量不符国家标准要求。
2019年3月,全国海关公布并未准入境的食品121批名单。因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2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维生素D3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铁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钙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201.6千克德国喜宝南瓜杂粮米粉未准入境。
2018年11月21日,国家海关总署官网发布《2018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因钙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248吨德国喜宝大米米粉、五种谷物混合米粉未准入境。
2017年,也曾因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德国喜宝婴幼儿谷物辅食遭到退货。
此外,通过代购、跨境购来的喜宝产品更易出现问题,且被投诉索赔。
2017年3月22日,北京海淀法院发布消息,消费者称,其在京东自营购买的德国喜宝益生菌水果牛奶米粉不仅无中文标签,且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要求10倍索赔。
实际上,德国喜宝在本国也发出过“真香警告”。
2016年10月,德国喜宝向德国消费者发出警告,因在其销“儿童早餐圈”(Kinder Früstücks-Ringe)中发现金属丝,可能会对儿童健康造成损害,对该产品发出召回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喜宝的维生素含量不合格、产品不达标看似只是数据上的偏差,实则对消费者危害巨大,也在摩擦食安红线。
专家介绍,钙、微量元素是一把双面刃,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维生素过量摄入会导致儿童“胃纳呆滞”、前囟隆起、头围增大、骨缝裂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还有专家指出,婴幼儿本身可吃的食物有限,如果长期食用营养不达标米粉,孩子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会给婴幼儿的成长带来无法弥补遗憾。
坏孩子思考
以此来看,德国喜宝的上述黑榜问题绝非小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尤其是儿童口粮,更敏感异常。
从此方面说,号称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德国喜宝,以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为己任的Stefan Hipp,还有更多责任提升空间。
来看看另一些经销乱象。
201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通告: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德国官方确认,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提供的德国输华乳品卫生证书系伪造证书。
同时,经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查,该公司未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情况下,擅自销售进口产品。并且喜宝产品已销售至陕西、浙江、四川、湖南、上海等地区。
相比上述质量黑榜,伪造证书的性质显然更恶劣。
此外,产品在华注册名也曾产生争议。
众所周知,目前喜宝倍喜是其一款主力婴幼儿奶粉产品。
2018年1月1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新一批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名单,包括来自诺帝柏欧的喜宝倍喜系列3个配方。
但有媒体查询后发现,此次通过配方注册的喜宝倍喜的公司诺帝柏欧并非德国企业,而是来自法国。
登陆喜宝中国官网,可看到喜宝倍喜系列。并且,德国喜宝也曾表示,其在中国通过配方注册的产品已更名为“喜宝倍喜”。
换言之,德国喜宝销售到中国的该类产品不来自德国,而由法国公司代工生产,且线下授权经销商是广州妥善实业有限公司。
由此可见,德国喜宝在跑步进入中国市场,快速逐利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乱象。这显然与其百年品牌的高冷调性不甚相符。
有舆论感叹,高大上的百年品牌怎么就变成了闯祸的坏孩子。是轻视中国消费者、藐视监管线,还是产品水土不服呢?
一定意义上说,德国喜宝的上述问题,也暴露出洋品牌的集体尴尬。
基于2008年的国产乳业之痛,部分消费者长期信任洋品牌,甚至认为洋品牌就是高端品、就是有品质。
由此引发了阵阵海购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婴幼儿奶粉量为29.6万吨,相比2008年的4万吨,涨幅超过了7倍。
只是,火热行情也带来问题重生。
一个突出表现,即洋奶粉频频中招质量问题:多美滋新加坡的阪崎肠杆菌、爱它美英国的婴儿呕吐,雀巢在德国召回矿物质含量过高产品等。一个个知名洋品牌的接连落马,让其信誉金身崩塌,进口奶粉的基本安全性也受到质疑。
在专家看来,过度迷信洋品牌,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
首先,中外体质存在差异,无论奶粉还是相关辅食,国产配方更适合中国人体质,这从喜宝等洋品牌频上黑榜、标准不达标表现中可见端倪。
其次,鉴于时空的天然劣势,洋品牌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已数月有余,鲜活性难以保证。国产奶源、原料源更具鲜活性,保证产品的健康营养。
再次,无论奶粉还是辅食业,都属于三产融合的重资产行业,全产业链打造是保障产品品质的重要标准。受益于国产乳业振兴,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圣元、新乳业、三元、雅力士等国产企业已完成高质量产业布局,产业链条的高度协同、精细化打磨、创新研发含量等都已达到先进水平,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品质。
反观一些洋品牌,受制于规模、销量、实力、责任度等因素影响无法做出相关保证,从而导致问题多发。而一些中小品牌的浑水摸鱼,更拉低了洋品牌的产品品质。
也基于此,外来的和尚也不再好念经。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选购国产品牌。飞鹤乳业在婴幼儿奶粉领域,突破百亿销售魔咒,持续发力就是一个明显信号。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崛起,消费自信及对品质的本质追求,会让国产品牌赢得更多市场认可。
图片来自网络
缺与不缺 信誉分量几何?
此消彼长下,德国喜宝的前景会如何呢?
一方面,洋品牌的外在光环逐渐消散,品质内核成为血拼关键。一方面,消费日益成熟、监管日益完善,国产竞品纷纷崛起,喜宝有多少竞争话语权仍存不小变数。
唯一可肯定的是,作为强C端企业,产品品质、口碑体验是其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以此来观,频显质量黑榜、销量尴尬、深陷证书伪造、经销乱象的德国喜宝也有急迫改变的危机感。
回到文章开篇,Stefan Hipp曾表示,正在积极努力,引进更多有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一再以个人信誉担保,喜宝只提供高质量婴幼儿产品。
问题在于,中国海量市场产品体系极大丰富,不缺一两款洋品牌;消费者愈发成熟自信,也不缺频出问题的伪高端。真正缺的是,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消费者的言而有信。
一切为了生命中的宝贵信仰。一言之美,贵于千金。Stefan Hipp的信誉价值几何,又能抗下多少产品力分量?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