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尴尬的事不少。其中,有一种尴尬叫做在海底捞过生日。
或许以前在海底捞过生日可能让人觉得很有气氛,但现在宛如大型社死现场。
近日,一名三岁小姑娘在海底捞过生日,尽管后面气氛热烈,但小姑娘全程表情严肃,压根就不回头看一眼。
而小姑娘的白眼其实已经是很多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海底捞过生日,感觉服务员比你更想大摆场面,舞蹈舞得相当欢乐,生日歌唱得恨不得全店都听到。
真的是一个人的尴尬,一群人的狂欢。
都知道海底捞的服务非常细致,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忠实顾客,但是海底捞却陷入到服务过度的怪圈,让人越发觉得不舒服。
不过,对于消费者的不满意,创始人张勇并不在意,觉得大家可能是嫌海底捞价格贵。
说实话,虽然海底捞成功离不开张勇,可是把海底捞拉下神坛的,也是张勇。
从小就想改变贫穷的命运
2009年,管理学者黄铁鹰撰写了畅销书《海底捞你学不会》,一度成为公司管理学习的典范。
在书中,虽然讲的是海底捞各个阶层的故事,可是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张勇。
1971年,张勇在四川农业大县简阳一个普通的家庭出生。
当时,他的父亲在农机厂当厨师,母亲则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员。
父母两人微薄的收入不仅要抚养张勇兄弟三人,还得赡养张勇的奶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因为家庭贫穷,他从小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由于初中变声期有一副公鸭嗓,张勇一度活得非常自卑,也没什么朋友, 他那时候就喜欢一个人躲进县城的图书馆打发时间。
但是爱读书的张勇学习并不好,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进入了简阳一所技校学习电焊技术。
1988年,张勇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他爸爸工作的四川拖拉机厂当电焊工,每月拿着90元的工资。
但由于张勇一点也不喜欢这份工作,在学校学的技术也一般,他时不时就旷工。
那时候,恰逢改革开放,许多人都下海经常淘金,不少人都挣到了钱。
当张勇看到同院的阿婆靠卖烧鹅就成了万元户,不禁也动了心,开始想要经商。
张勇无意间发现一种“押大小”的扑克游戏机在成都街头很火,许多人围着一个机器,争前恐后地往上压钱。
张勇觉得这是一个商机,而且投入成本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非常适合创业。
张勇东拼西凑后,凑齐了5000元钱,准备购置一套机器,没想到去的路上,碰巧遇见了一个卖假劳力士的骗子,年轻的张勇没有抵住骗子的“忽悠”,冲动之下购买了一块“金表”。
结果机器没买上,钱也被骗走,张勇只能放弃这条路。
之后他又看准倒卖汽油是个商机,或许能大赚一笔。然而当他也举着“收油”的板子在路口收油的时候,没想到连续三天一滴油都没能收到,还被同行排挤够呛。
虽然张勇接二连三遭遇失败,损失了不少金钱,却让他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在后来创业路上,学会脚踏实地,从小做起。
坚持收获成功
张勇虽然接连遭遇失败,不过眼光依旧不错。
由于麻辣烫投资少,经营方式简单,张勇在工作之余就卖起了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
这次做生意,张勇尽可能能省就省就省,桌子、凳子、锅碗瓢盆基本都是从家里拿的,而为了节约人工,基本都是张勇自己在忙活。
没想到,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张勇真靠着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挣了一万多元钱。
但是由于张勇几乎所有时间都待在店里,旷工太严重,结果他被工厂开除了。
失去稳定工作的张勇差不多就24小时在麻辣烫店,结果由于和隔壁理发店的小妹谈了场恋爱,钱没剩下,婚也没结成,变成人财两空。
接连三次都创业失败,让中专毕业的张勇一度非常悲观,他甚至觉得就是因为自己学历低,才根本不会做生意。
他开始不再想做生意这事,而是准备踏踏实实上班,结婚生子,安稳过一辈子。
那时候,他找了一个叫舒萍的女朋友,是一名服务员。
由于舒萍是一个吃货,很喜欢吃火锅,便撺掇张勇第四次创业。恰好好友施永宏想要干点什么,张勇就决定再试一次。
1994年,海底捞第一家店在简阳开业,虽然张勇是四川人,却没有好的底料技术,钱也只有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凑的8000元。
这一次,张勇又总结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用心经营。
为什么火锅店名叫海底捞也很有渊源,和四川人打麻将的休闲习惯有关系,他们最后一张和牌就叫海底捞。
张勇后来回忆道:
“有一天我太太在打麻将,刚好做了一个海底捞的和了一把牌,就是最后一张牌和,那个番就很大,要加番的,她就很高兴,然后她说不如直接叫个海底捞。我一听这个名字挺好,结果大家一下就给记住了。”
张勇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生意真的会像和牌一样,越来越兴旺。
成也张勇
最开始几个人经营海底捞时,也没有什么管理概念,更不懂什么制度。
几个人有时候会在没客人的空闲时间打牌聊天打发时间,但时间一久,张勇就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很难做起大事业。
于是他决定改变这种情况,并提议:“一家正式运作的公司,必须有经理,我决定我当经理。”
开始几个人还觉得是不是多此一举,但是张勇很坚持,加上他有着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大家也就默认他是总经理。
之后,因为火锅店有了新起色,大家更认可张勇的领导,同时也有了规矩,火锅店开始走向正规化,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品牌特色,这个特色也带有了领导者的个人风格。
张勇自己经营麻辣烫时,就明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百利而无一弊的道理。
所以海底捞经营的时候,一无所有的张勇也决定从服务入手,他不仅总是微笑面对顾客,甚至为了缩短客人等待的时间,时常奔跑服务。
没想到一尝试,火锅店生意还真不错,开始被顾客认可,甚至有了回头客。
这个方法可行后,张勇决定要把服务做到极致,为了留住客人,他帮人带孩子、拎包、擦鞋。
不管客人有什么要求,只要海底捞可以做到,就坚决不会说不。
同时,张勇还把这个致胜法宝进行升级,成为海底捞的店规矩:服务必须要好,态度必须要好,速度必须要快。
假如顾客有不满意的地方,一定要诚恳地进行赔礼道歉。
靠此方法,海底捞渐渐壮大,而张勇也成为海底捞内部绝对的权威。
败也张勇
在海底捞,只要是张勇想的,就没有他做不到的,甚至可以让海底捞其他三个原始股东下台。
为了让海底捞成功上市,张勇找到了施永宏,对他说:“兄弟,干脆你别干了,回家当股东就行了,你们夫妇50%的股权转18%给我。”
而这18%的股权还是以海底捞最早成立的时候原始出资额收购的。虽然施永宏对此内心并不舒服,可是最后还是同意了,“谁让公司一直都是他说了算”。
这意味着,张勇用不到1500块的价格就购买了施永宏手上近百亿的股权,成为了海底捞最大的股东。
可以说,在海底捞的发展过程中,张勇是独一无二的核心领导人。
同时,因为海底捞一直发展非常顺利,张勇也无比自信甚至自大,“事后证明我都是对的”。
但是马有失蹄,人自然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
这次海底捞业绩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张勇,他自己也承认是自己判断错误。
“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判断疫情会在9月份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止,台湾地区,新加坡的门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现在看扩店计划确实是盲目自信。”
虽然张勇把海底捞的问题全部归咎于管理短板和应对能力不足,但是和张勇这两年一直套现分不开。
根据《福布斯亚洲》发布的2019年新加坡富豪榜显示,张勇以138亿美元身家(约合987亿元人民币),成为新加坡当年的首富。
此后,在2020年5月,张勇表达自己想要退休的想法,没过几天,张勇创始团队通过减持套现15.6亿港元。
而在2020年年初,海底捞才从银行贷款了21亿人民币进行救急。
一边从中国的银行贷款,拯救疫情下的海底捞,另一边却谋划退休,并且通过套现保全家族财产。
张勇这一系列操作,让人认为他已经在悄悄放弃海底捞。
而这样的企业还能多少发展空间?
海底捞被迫去“张勇”化
十年前,《海底捞你学不会》非常火热,火锅界都以海底捞当标杆,希望学习其成功方法。
可现如今,海底捞明显在火锅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式微。
张勇曾经的那一套,在现如今的市场似乎已经不太行得通。
但真的是火锅市场不行了么?
并不是。现如今的火锅市场不仅依旧红火,甚至已经达到亿万级别。
美团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火锅已经是正餐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品类,占比高达13.7%。
这样一块肥肉,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入局者。
为了可以在火锅这条赛道上,各家都各显神通,使出看家本领。
盒马鲜生推出了“泰式冬阴功锅底”“椰子鸡火锅”等特色单品火锅,价格却只是线下店的一半,成功成为国内最大的线上火锅店。
呷哺呷哺旗下的凑凑,定位和海底捞差不多,并且以平均每13天开一家店,疯狂占领海底捞没有涉及的空白领域。
与海底捞过分看中服务不同,巴奴毛肚火锅则提出服务不过度,并将注意力集中火锅细分品类上。创始人杜中兵认为:“我们认为火锅店应该给到顾客自由、还原顾客自由,所以服务应该有度。”
据悉,巴奴最近即将完成新一轮高达5亿的融资。
事实上,火锅的市场很大,赛道很多,海底捞影响力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占有火锅市场的整体份额仅为2.2%。
本来有着很好的优势,却被一点点耗尽,而现如今来势汹汹的各路玩家已经对海底捞构成了严重的危险,内忧外患的海底捞还有机会突出重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