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力保卫战,技术能做什么 | 海斌访谈
“身边做试管(婴儿)的很多,但我是最幸运的一个!”
来自河北沧州的刘晓荟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她在32岁的时候,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顺利产下了健康的男宝。
中国的不孕不育率还在向上攀升,对孩子求而不得的家庭以千万计。生育年龄的推迟、不恰当的避孕措施以及随之而来的人工流产等因素,都影响生育能力。中国的生育力保卫战已经打响,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刘晓荟一样得偿所愿。
“无痛”之痛
“我们同事有做五六次的”,刘晓荟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她周边认识的人群中,尝试试管婴儿的并不少见。像她这样“从初次就诊到确定成功也就50天左右”般顺利的却不多。
试管婴儿是一项体外受精,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的技术。一些女性需要多次尝试试管婴儿才会成功,也有人经过多次尝试仍不能如愿以偿。
不孕不育困扰着相当数量的女性,而且这一群体的绝对数量还在增长。
今年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援引报告称,中国的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16.4%,2023年可能进一步增至18.2%。结合中国的育龄女性人口数据,医疗研究机构蛋壳研究院推测我国不孕不育人群近5100万。
“中国女性不孕不育率攀升有很多影响因素,”欧加隆中国总裁施旺对第一财经表示,生育年龄推迟会导致大龄女性难以受孕,而且非意愿妊娠和流产也容易导致不孕不育。
欧加隆是一家关注女性健康的医疗创新公司,它于2021年从默沙东公司分拆出来独立上市,深耕女性生殖健康等领域。
“中国一年有三千万人次使用紧急避孕药,九百万的人工流产,这对女性身体和生育力是极大的损害。”施旺对记者表示:“中国只有少于10%的女性在使用高效避孕方法,这和主流西方国家是非常大的差异。九百万左右的流产量,很多和避孕失败有关系。”
刘晓荟不孕不育的原因也在于此。她此前的一次流产经历,导致“一侧输卵管结扎,另一侧输卵管粘连”。
“现在社会因为种种因素,出现了晚婚晚育的状态。很多女性希望先立业再成家,但对自身的保护做得不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最近在一场论坛上表示:“现在一年900万的人工流产,其中50%是非意愿妊娠,因为不懂避孕措施而意外产生的,而且大部分女性都是第一次怀孕或者未婚。这种行为大家认为很普遍,所以并不把这件事当成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人们通常不知道要为轻率的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谓“无痛人流”带来的可能是痛苦的后果。
“现在普遍做的是无痛人流,很多女性并不觉得疼,但其实一次人流就可能造成严重问题。”魏丽惠说:“由于女性人流时处于无痛状态,为了不要残留就会刮得比较彻底,常常导致宫腔粘连。所以现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受损的情况不少。这会导致想怀孕的时候出现问题,因为受精卵无法着床而不易怀孕。”
生育力保卫战
保护生育力,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
“产品在中国很多年,药物在市场很多年,并不代表它就发挥了应该发挥的作用。”施旺对记者表示。
不管是欧加隆,还是拜耳以及国内的华润等均有相应的避孕类药物上市,但这类药物显然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在2019年之前,中国每年的人工流产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同样的,尽管试管婴儿技术已经在国内开展多年,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像刘晓荟一样有准确的认知。
在做试管婴儿手术前,刘晓荟已经在一家县级医院担任护士工作多年,这意味着她比普通人更容易理解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相关技术,也更容易掌握充足的信息做出“去哪里做手术、选哪种促排卵药物、可能有什么副作用”等判断。
普通人对辅助生殖的理解可能就没那么明晰了。
“对于什么时候使用辅助生殖,大家没有正确的观念。使用辅助生殖,大家担心不是自然的怀孕过程,会不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使用药物促排卵和周期调节,这可能对女性产生一些副作用。”施旺表示:“很多因素在一起,造成大家对辅助生殖的理解没有在正确的水平上。”
咨询机构沙利文的报告显示,美国的辅助生殖技术渗透率超过了30%,中国则不到10%。
“辅助生殖技术的成本,看上去三四万不是很便宜,实际上这块和整个生育成本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施旺认为,低渗透率并不是因为技术或成本因素。各国辅助生殖治疗渗透率随着经济发展逐步上升,它和教育程度、公众对科学医疗手段的认知程度等方面呈正相关。
构建生育友好型的社会,药物和技术的创新必不可少。安全高效的避孕药物和辅助生殖等技术保护女性的生育力,在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了女性更大自由选择的空间。
“让想生宝宝的家庭正确知道辅助生殖技术,知道什么时候去用、怎么样去用,能够让希望有孩子的家庭得偿所愿。”施旺对记者表示,企业能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1年我国的新生儿出生数量降至998万,人口出生率不到1%。低生育率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均出现了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滑。欧洲的德国、英国等也长期致力于扭转低生育率的趋势。一部分国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以瑞典为例,该国在过去几十年中,生育率呈现W型走势。瑞典近年来的积极趋势,受益于鼓励生育政策的强化,家庭在生育和养育环节得到的支持。
国内的生育政策正在从计生向促生转变。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开始逐步落地一些保护生育力,提升生育率的政策。目前国内约有500家具有辅助生殖资质的医疗机构。2021年,国内颁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对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准入要求适度放宽。这一政策被认为是鼓励更多辅助生殖机构提升技术水平,以缓解不孕不育困境。
一些积极的信号正在出现。《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国内节育手术总例数自2014年后开始下滑,人工流产数量则从2019年的976万例下降至2020年的896万例。
构筑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课题,新技术的出现、积极政策的落地,科学观念的普及等要素都不可或缺。
“国家肯定会有一系列统筹考虑来促进生育。生育意愿的促进,辅助生殖可及性提升等几方面一起,最后才能让更多家庭得偿所愿,让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宝宝。”施旺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