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正题之前,我想先讲讲融合菜。
最早的情况,不是两国交界边民互通,就是移民拿本地食材做家乡菜,比如德州墨西哥菜、美式中餐甚至新加坡菜,都是自然演化而来。硬拗的那种就很吓人了,路易斯安那州乡下小店,手卷寿司里头塞Cheddar芝士芯子,也就本地人能欣赏。
世界越来越小,厨界交流日益频繁,日式法餐,秘鲁日本菜,也都见怪不怪了。但真正靠谱的融合菜,是建立在对两种菜系、两种文化,长期深入体验的理解之上的。日本最有发言权,这样一个小岛,对外来事物心态一直很开放:咖喱也好,意大利面也罢,就算是炸鸡和甜点,改造一番都成了日式出品,可以说,融合的精神早已深深沁入了日本的DNA。
早些时候在香港,有人推荐我去吃 VEA:
香港本土大厨北美学成归来,粤菜滋味与法餐手艺结合的”中法融合菜“,剧场式吧台位,开放式厨房一锅一瓢尽收眼底,哦,还有知名调酒师的鸡尾酒Pairing……
简直是网红餐厅套路模板。类似的餐厅我吃了不少,已经交过很多学费了,雷么也是踩过的。大体上一次两次吃着新鲜,时间长了,算了吧……
朋友吹得天花乱坠,我还是不太信。一时兴起、没抱什么希望的这顿饭,却是本年度最惊喜的一餐,也是我吃过最有底气的中西融合菜,以致于我要为它长篇大论单独撰文,一道菜都不想漏掉。
极少要求和厨师合影的我,完全掩饰不住吃high了的嗤笑,请忽略男朋友的大胸
33岁的主厨Vicky Cheng,眼界、手艺、品味和野心,一样都不少。独具匠心的菜品里透着极强的文化使命感,用西方人能理解、却又不曲意迎合的手法,去推广粤菜、中餐文化,不但老外欣然接受,我亦深感自豪。
我再来翻译一下:大约就是好人家孩子立志做厨师,从小吃过见过做过的都非同一般,学了西厨、又在海外生活,把中西两种文化都吃得透透的……
之前在世界50佳的稿子里,探讨过中餐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除了坚持传统、不忘初心的大班楼,我想,VEA 的中法融合菜也是不错的一条路。顺带一提,这家店去年首次入榜亚洲50佳,就拿到了34名,明年继续看好它!
P.S. 重要的事先说:法餐的烹饪方式挺肥的,菜量也真的是可以的,吃得我偷偷去洗手间松了松裙子背后的拉链,才坚持到了最后。
开胃菜
葡萄酒选得不错,但侍者强烈推荐我俩选鸡尾酒,说是真的跟菜很般配。桌上放了些面包小点,味道一般,男朋友出于礼貌吃完了;还有一块 Magic Tower 压缩毛巾,可能老外食客觉得好玩。
事后觉着,这鸡尾酒配餐真是名不虚传,每杯酒都与菜品甚为契合,直接助力提升整体体验。香港新式调酒开山人物、一手打造以 Quinary 为首 5 家酒吧的 Antonio Lai,是这间餐厅Cocktail Pairing 的创作者。当晚我运气不错,恰好碰到他在店里亲自侍酒。
Amuse Bouche 统共 5 样,打头阵的芝士三明治都吃过,做得如此用心的是头一回,光是芝士就用了两种,取 Burrata 水牛芝士的柔滑质感,与帕玛森芝士的馥郁香气,层层夹心,一口咬下去……
烘烤面包的酥脆,芝士的绵软,鱼子酱的鲜美,与季节尾声却仍旧强势的黑松露,每一样都独具个性,却又极致和谐,交织出漩涡般复杂迷人的豪华口感,bling bling的金箔点缀亦恰到好处。
是港币的味道没错。
鳕鱼白子与荧鱿鱼,结合了天妇罗做法的中式椒盐味,太下酒了。苹果熏鹌鹑蛋,入味均匀的完美溏心,很想要一串来吃……
开胃菜里负责讲故事的是这一道。主题是咸鱼白菜,但呈现方式每个月都会变,去时是把白菜烘干夹咸鱼芯子。
灵感来自主厨求婚时给老婆唱过的一首老歌,林子祥的《分分钟需要你》,还配上了歌词:“有了你开心啲乜都称心满意,咸鱼白菜也好好味”。
味道已经忘了,但这点示爱的小心思,还是挺甜的。直男朋友们学起来啊!
咸味菜
虾姑、海胆和花菜泥层层堆叠,点缀个清丽淡雅的紫苏小花,现场刨上意大利柠檬皮。好看好吃好理解,但和主厨想要表达的中餐法做好像没啥关系。
粤语区人民对马友鱼的爱,我是真的感受到了。这一道很好玩,四川辣椒油配东北大酸菜(也可能是德国)的酸辣风味,脑洞蛮大的,照顾西方味蕾的微辣,贴心给到辣椒粉,方便能打的中国群众酌情增量。
丝丝辣意打开味蕾,柑橘类沙拉调味清新宜人,刚好清个口。准备进入这张菜单最念念不忘的一道菜,同时也是餐厅的招牌菜 --
做中餐融合菜,少有厨师胆敢碰海参。一来老外不喜海参口感,接受度实在是低,二来能把海参发好、做好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是法餐厨房里泡大的朋友。
吃完这道菜最直接的感受:厨师从小肯定是吃好东西长大的。
海参无甚风味,主要吃的是附加的调味。这道菜则另辟蹊径,在口感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但发得恰到好处,还别出心裁地用拉油烫熟,外皮则是罕见的酥脆与烫口,内里则软糯弹牙,中间酿入本港花蟹蟹肉,这绝妙的层次感,若非见多识广,一般人他想不出来。
一汪金灿灿的酱汁,则取姜葱炒膏蟹之味,蟹黄蟹膏、葱姜与鸡蛋熬至香醇绵密, 最后烹入22年陈年花雕,吃起来极似秃黄油,咸鲜丰润,油而不腻,与香脆的海参本就登对,吃不完的酱汁,配上两小截油条,当真不够抹盘底!
知名调酒师 Antonio Lai 的配酒功力,也在这道菜中尽显无余。一杯澄清番茄汁,干邑做底,结合了白胡椒柠檬,鲜咸味型,单喝有如老佛手话梅凉茶,一股子发酵味道,配合菜品服用却十分解腻,更升华了整道菜的品尝体验。
从海参开始,这顿饭是渐入佳境了。
鱼子酱、炸过的藜麦与法式小葱,在黄油中融化、搅拌,最后浇在一块慢炖的花胶上……蛮好吃的啦,但是排在海参之后,冲击力就不是那么强了。况且还要加港币 780 替换才能拥有。
虽然有堆砌贵食材嫌疑,我还是蛮欣赏主厨我行我素地使用这些”外国人不好理解“的食材,也算是为中餐文化推广做贡献吧。
所以,还是乖乖点原配的红烧萝卜就行了!萝卜配超肥溏心蛋配黑松露,目测酱汁里黄油没少放,果然是穷凶极恶的超肥法餐,记得多喝点水不然可能会齁住。
恩,我就是这道菜的时候跑去洗手间松拉链去了……
香港80后的童年回忆蟠桃果(差不多就是我们的无花果、盐津枣吧),制成清口冰霜,连吃两道肥腻腻的菜之后,来的很是时候。
鸽子是法餐厨师们最爱用的食材之一,但在亚洲烧法式鸽子最大的问题:欧洲鸽子只有冰冻的,口感风味俱衰,要用本地鸽子就无甚野味了……
VEA 这只鸽子,是德国和法国以外,我吃过最棒的法式制法鸽子菜,Odette 的招牌鸽子都没它好吃。鸽子来自苏州,目测和上海某三星餐厅分店来源一致,是目前大中华区最好的养鸽场。
所以说 Vicky Cheng 真的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华人西餐师傅,汲取粤菜里醉乳鸽的制法,先酒腌后蜜烤,完美解决了鸽子风味不足的问题……腿与胸肉,很考究地分开料理,胸肉细腻润泽、香气风味俱佳,腿肉辅以西域风味香辛料,撩起来嘎吱嘎吱啃一啃,津津有味~
Again,能想出这种菜的真的不是一般人。
文化使命感再度出击,解释中国人为什么每顿都要吃米饭。其实还有一个中文版,因为繁体字某人一毛钱都不认识,就安排了英文版……很特别的牛肉叉烧,牛肉是事前熟成过的,口感丰腴华丽。配菜的韭葱珍珠洋葱,是法餐中的常见蔬菜,以四川花椒油提味增香,令人眼前一亮。
炒饭特别香,小小一盅还挺敦实,之前明明撑得要死,居然没几口就吃完了。用鸡头米入饭还是第一次见,英文译作 Fox Nut。
感觉老外来吃饭也挺累的,一顿饭知识点好多……
甜点
虽然跟中餐文化没啥关系,但依然深得我心的甜点:自选日本草莓……侍者会悉心介绍每种草莓的产地、口感与风味,不过最后基本上都记不住,看眼缘选的。
少女心的 Pink Nara 粉奈良,果然不负所望 ~ 酸甜平衡,果肉饱满,汁水丰沛,早知道就都选它了。
当然不会让你光秃秃地只吃草莓,否则也太没诚意了。柚子冰霜,Brillat Savarin 超肥芝士,糯米糖糕,奶油果丹皮……甜点师是 Vicky 曾经在纽约 Daniel 共事的美国妹子,做起糖糕什么的中式甜点,未免差强人意。
好在第二道莲蓉甜点扳回一城,回到蓉啊冰霜啊海盐巧克力这种熟悉的材质,发挥就好了很多呢。
吃到 Mignardises 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不行了,这个球型套盒,总觉得有点眼熟……
食毕,与男友相视一笑,VEA 的表现真的太超过预期,太太太太太精彩。Vicky Cheng 的这一套中法融合菜,服气到不行。搜肠刮肚能想到与之并驾齐驱、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大概只有日本的 Florilege吧(恩下个月又要去吃了!)
据说厨房每两周会改换一个新的菜,而即便是脆皮海参一类的招牌菜,也会根据时令不停探索新的做法。
非常期待下次香港行再见!
图文:喜北
部分图片来自VEA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