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防控近视要快、准、狠,我们要远离“小眼镜”

编者按:

近视这个BOOM,在临床门诊一线的我们,假期出诊应该都有所感悟。

作为医生,三把阔斧——户外活动、阿托品、OK镜,我想我们肯定是非常清楚其作用的。

但是,打破旧观念,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科学地为自己身旁孩子做近视宣教,尤为重要。

一:清醒一点!清醒一点!近视增长是全球趋势,很难越过这个海浪!

事实告诉我们,近视的增长是全球共性,关键是,面对各种可能的并发症:近视性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等等,如何延缓近视的进展,让孩子在成年时的近视度数最好越小越好,是当务之急。


二:沟通好工具,近视计算器

嘴皮磨破了,效果甚是微,虽然国内暂时还没有推出相关近视计算软件,但是可以暂时试试这个网页(免费),登录后,输入人种,年龄,当下屈光度,并可以选择相应的近视防控方法,用当下文献的防控效果(并会勾出是否获得同行评审),进行近视增长预估,用数据说话,让证据发声



扫码二维码进入网站






这是选择其中一种控制近视方式,OK镜与普通单光框架眼镜的一个对比。虽然这是一个好工具,但还是有槽点,因为既往亚洲孩子的近视增长速率很多基于新加坡、台湾、香港的研究,对于中国大陆儿童近视增长速率可能会不完全一致。

比如,如果使用普通单光框架眼镜,8岁初始近视-1.5D,17岁,也就是9年后可能近视为-5.97D,计算:-(5.97-1.5)÷9=-0.497D/y。当然我们在考虑近视增长时,一定不能忽略年龄因素的影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的增速会放慢,所以如果我们在与家长交谈过程中,仍需谨慎,可能孩子的涨幅会超过这个,那么发展成高度近视的概率会很大。

这里面对现有的近视防控方式都有相应的选择,跃跃欲试的您,赶紧试一试吧。(如果推荐给家长,一定要交代这个软件可能有误差,实际涨幅可能会超过预估噢)


三:让我们来聊聊近视背后的科学


遗传背景不容忽视,24个基因组变异可能会使近视风险增加10倍,而这些基因变异涉及许多明显不相关的眼部功能。有确凿证据显示近视的风险增加与近视父母的数量高度相关

我们有理由认为,基因在近视风险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它们本身无法解释世界各地观察到的近视患病率的迅速变化,也不能说明同一族裔群体——城市和乡村——近视患病率的显著差异。 因此,自发性近视的潜在原因很可能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结合。 大部分已识别的近视风险因素与环境影响有关,例如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居住在城市环境中、接受高等教育、工作时间以及室内时间的增加。这些风险因素是基于对人类数十年的观察,但是他们并没有提供一个机械的解释,说明为什么他们会增加近视的风险。

当下关于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面纱仍未被揭开,探索的步伐仍在假说的方向前进。



从色差、像差等从光学物理光学体系考虑成因,到角膜、晶状体、睫状肌、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等生物体系的改变思考相互作用,再到昼夜节律、损伤修复等规律改变另辟蹊径,人工智能高科技涉足探索,近视背后的科学正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应用好现有的方式和证据来更快、更好、更狠心的防控近视吧。

(注: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耳穴疗法、针灸、眼保健操等,抑或调节训练对近视是否有防控作用此处暂未讨论)

本文转载自“眼视光专家王凯”【大刀阔斧,防控近视要快、准、狠】,略有修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敬请期待下期资讯,关注“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为您解决心里的烦恼,欢迎留言、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