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来新加坡11年,清明节我又想起儿时在爷爷坟前吃的火锅……

这几天新加坡雷雨阵阵

很有过清明的气氛



前几天和朋友们一起聊天

遗憾今年又不能回家过清明追思亲人了

聊着聊着话题跑偏

才发现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人

清明节的习俗真的是完全不同


有些地方坟前祭祀要吃火锅……

难道是要邀请祖先一起热闹下?


还有地方抛硬币一正一反才能回家

要是那天手气不好……

岂不是要陪祖先聊天到深夜?




1

坟前吃火锅

@Maori 祖籍潮汕,在新加坡生活


记得爷爷过世的第一年,全家人去山上扫墓。按照潮汕地区的传统,我们带上了一个铜火锅,几样涮菜,还有煤炭。你问我们要做什么?没错,我们要在坟墓前面吃!火!锅!




吃完以后要烧香祭拜,在坟墓的4个方位分别压上纸钱,然后用红色和绿色的油漆,把墓碑上褪色的字再重新描绘一遍,把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就是潮汕扫墓的标准流程了。


2

烧纸烧到晕倒

@欣妈 嫁来新加坡的深圳人


今年是我第8年在新加坡过清明节。在这里和在家里最大的不同是,每年祭拜的时候人都非常多,而且非常注重仪式感


事先都要筹备很久,去之前先清点确认祭祀所需物品带齐全了。


在新加坡顶着高温烧纸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年,因为太热,旁边有人烧着烧着纸钱就晕倒了……


*烧座大房子给亲人,有保安,有女佣,还有看门狗


今年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已经明文规定,只能祭拜,不能烧纸,所以我想这种类似“中暑“的情况,应该不会再发生。


3

穿着雨衣上山祭祖,轮流请客

@柚子 住在新加坡3年多的南方人

印象里的清明节是要去乡下扫墓的。


以前还没有放假一说,清明节都是在学校度过。后来有假了,全家会穿上靴子和雨衣,一起走在泥泞的山路,一深一浅的脚印里,带着全家对过世亲人的思念。


扫完墓,村里每年轮流请客,一个大家族,靠着节日,又热热闹闹的聚在了一起~



4

我亲手捡过祖先的白骨

@May 嫁来新加坡的中国媳妇


记得还没有出嫁之前,每年的清明和重阳,父母都会带着我登高祭祖。小时候,我跟着爷爷,亲手捡过祖先的白骨,广东称“拾金”


长大一点,政府要发展,我还见证了我家的祖先“搬家”,从小在家人的熏陶下,也了解一些风水转运。



现在看来,所谓的背山面水,还真的有它的意义。想念家里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就连祭祖拜山,都能在半山上俯视山景……希望我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安好。


5

记住,才是最好的怀念

@宁宁 希望永远记住奶奶


孩子的奶奶在三岁那一年离开了我们,给老人家做过后事没多久,我们全家来了新加坡。


对于幼年给她最多陪伴和疼爱的奶奶,这个敏感的小家伙一直放在心底。有一天晚上,孩子背着那首她在K2学的诗《清明》,然后望着天空说,“我奶奶是天上那颗最亮的星,她正看着我们呢。”



接着没多久,我陪孩子看了《寻梦环游记》,她告诉我,“妈妈,我们一定要记住奶奶,要不然她的灵魂在天堂就会消失……”


6

视频上坟

@姜小姜 常驻新加坡


也不是啥尊重不尊重的问题,我从小人见人爱,祖辈去世后,我相信他们也是喜欢我的,加上我常年生活在新加坡,想回去也回不去。所以近几年清明的时候,老爸上坟会给我打个视频电话,我就对着手机拜拜,让过世的长辈们看看,也遥祝他们异世界安好。


嗯,你没听错,就是视频上坟,我发明的。


*烧一组科技用品给亲人



7

除草,烧香,放鞭炮

@Fiona 嫁来新加坡的广州妹


广州人清明扫墓,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般叫“行青”


一般会提前一个月跟族人约好时间,然后各自分工,买好清明扫墓需要的物品,然后,以家庭为单位各自出发去墓地。


广州人注重落叶生根,在千禧年以前,墓地资源不算紧张,所以一般都会选择逝去长辈的故乡,靠山环水,风景是不错的。


扫墓时,我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附近清除杂草,插香,然后开始祭拜,烧纸钱,烧光以后,会清理干净,有些比较讲究的当地村民,他们在结束的时候会烧鞭炮。最后,一家大小吃掉带来的食物后回家。



烧肉是不能缺少的祭拜食物,广州人祭祀完了后,还会把没吃完的猪肉分了,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吃。


我奶奶从来不会扫我爷爷的墓,听说是因为年事已高,不能去,觉得不吉利,怕“会被带走”的意思吧。


不过,近几年,广州祭拜方式开始跟香港与韩国趋同,直接把牌位放在一个格子里,上香祭拜省去了例如放鞭炮这种程序。


8

准备五颜六色的菜,用彩纸给祖先装饰房子(坟)

@Janet 住在新加坡、祖籍福建的马来西亚华人


去坟前祭拜:


在马来西亚过清明,我们家人会事先约好时间,一般会在4月5日(正日,或提前一周的周末去清明。)


我家吃素,会准备水果,发糕,素菜(其他人家里会拜烧鸡、烧鸭、烧猪),注重拜祭的菜色(要有红、黄、绿=看起来五颜六色,最少有5种不同的菜),饭,三杯茶(有的人家里拜白酒),金银纸(折成金元宝或不折直接烧),香、红蜡烛,彩色纸(给土葬的祖先用,会爬上祖先的坟把彩色纸一张一张扑铺上去,用土压住,像是给祖先盖新房子/装饰房子一样。)



清明节家里拜祖先

(有祖先牌位的才需要这么做):


一样拜最少5样菜,茶,水果,面条,发糕。


在祖先牌位前摆上一张桌子,把所有食物摆放整齐,加上12碗米饭,12对筷子和汤匙,12杯茶。


家里最年长的先拜祖先,然后才到小辈拜,大概过了40分钟,会用两枚相同的硬币在祖先牌前问祂们吃饱了吗?如果吃饱了,给个“公和花”(两枚硬币必须是不同的正反面),可以烧金银纸和收碗筷了。


9

插柳枝、跪拜、烧纸、吃好料

@小白 从杭州到新加坡留学N年


我的家乡是浙江杭州,一年2次烛香,冬至和清明,用于祭拜祖先。


清明那天,就2件事:

1.白天会买好几百亿的纸钱,再加上我包了半个多月的元宝,带去爷爷奶奶小舅坟前烧,活着都没过什么好日子,也没享过我的福,去世了有机会,我多给你们烧点。


2.登山插柳枝、跪拜、烧纸,一系列流程后就是回家准备晚餐。这顿晚餐是和年夜饭一样丰盛,需要整整6、7个小时,20多道菜。



做好后,放上桌子,拉开凳子,倒上酒,摆好碗筷……这个过程中,身体,绝对!绝对!绝对!不能碰到桌子,因为这样会惊扰祖先们用餐。


餐桌的前头,摆放着香,每人都要来拜拜,述说心中所愿(来例假的女性除外)。


等祖先吃完(大约1小时)后,重新加热一下,我们再吃。


10

插柳枝、吃咸鸭蛋

@安心 来自散装江苏北部,带娃在新加坡读书


来新加坡之后,很少能凑到清明回国了,祭拜祖先都改成了哪时候回国哪时候去。追思去世的亲人,反而是日常一些小事突然想起,就默默祝他们在天堂安好。


对清明的记忆,最开心的是头天下午,常常借着和小伙伴一起去折柳枝的理由,在外面疯上好几个小时。


第二天,柳枝插在大门两边,兜里带着妈妈煮的咸鸭蛋就去上学了。至于为什么插柳枝,吃咸鸭蛋,我现在也不知道。





最近这些年,常年漂泊在外的人越来越多。


也许等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去到更广阔的世界,更遥远的地方。但这些家乡的习俗,包括对亲人的追思仪式,也会成为一道风筝线,让他们心里有一处安宁的故土。